第123章 小棉袄(2/2)
“阿爹,我给你捶背!”说着就捏起小拳头往余坤安腰上捶。
“行了,行了!给你小子点面子,我不说出去!”
早上,王清丽在新家开火煮了一碗酸菜肉丝面,一家人正在伙房的桌子边吃着面条。
就听到余文涛他们的声音传来了,两只小狗崽儿也跟着孩子们兴奋地跑前跑后。
“哈哈,老叔,我们来啦……”说着几个孩子就端着碗跑过来了,早上就像约好的一样,三妯娌做的都是面条,只有汤底不一样。
“住新房子感觉怎么样?”余坤安看着几个孩子也围到桌子旁,嗦着面条问道。
“哈哈,老叔,新家大床太舒服了,玻璃也亮堂堂的……”
几个孩子还兴奋的分享新家这边的发现,
“还有呢,你们阿爷给你们几个打了个大书架,你们的书桌也给你们搬过来了,吃完面条都给我麻溜的写作业去,晓得不?”
“老叔,这才大早上呢,不急,作业我们下午写……”
“啧,想听收音机就必须写作业,不然我就让你们阿奶把收音机锁起来。”
“啊~别啊~老叔~”
“别叫,赶紧吃……”
吃完早饭,一群孩子带着他们的书包到专门给他们准备的书屋,眼睛都亮了。
“哇!好大的书架!”
“哈哈,好宽敞~”
余文涛欢呼一声,率先扑向靠窗的桌子。三个学生娃兴奋地叽叽喳喳,也都乖乖拿出本子开始写作业。
其他几个不写作业的小崽子也都拿着小本子写写画画,两只狗崽子安静地陪在桌子底下。
余坤安进屋溜达了一圈就出来了,这时王清丽正忙着收拾要带给二姑奶的米、面、油,她还拿了一条熏好的猪肉。
余坤安则去老屋挑了两捆柴,随后跟着王清丽去了二姑奶那间老屋子。
虽说政策上给二姑奶这类人提供了“五保”待遇,可在这个年头,也就是每年村里给点粮食,物资少得可怜。
在村里孩子们眼中,二姑奶脸上有烫伤,又不常露面,就像山上的“大老虎”一样,让小孩子感到神秘和害怕。
到了二姑奶的老屋子,余坤安把柴火放在屋外的棚子底下,让王清丽一个人进屋。
他抬头看了看屋顶,新旧瓦片掺杂在一起,应该是余朝山他们最近组织人翻修过,看着还算牢固。
棚子下静悄悄的,隐约能听见屋里传来王清丽低低的说话声和二姑奶含混的回应。
等王清丽出来,夫妻俩并肩往家走,只见她的神色有些落寞,眉头微微蹙着。
“媳妇儿,咋啦?”余坤安侧过身,轻轻撞了下王清丽,敏锐地察觉到她的情绪。
“没咋……”王清丽摇摇头,声音有些低落,“就是看着二姑奶那屋里…空荡荡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阿安,你说人上了年纪,一个人守着这么一间空屋子,连个说话声儿都稀罕,日子可怎么熬啊?”
余坤安伸手揽住她的肩,想起自己上辈子的经历,也不禁长叹一声:
“是啊,一个人过日子最是难熬。所以咱得常去看看她,带点东西过去,陪她说上几句话,也是好的。”
说着,他顿了顿,看着媳妇低落的侧脸,语气带上惯常的调侃,试图驱散那份沉重,
“再说了,等咱老了,让孩子们给你生上十个八个孙子孙女,再来十几个重孙子重孙女,保管吵得你脑瓜子嗡嗡响,到时候你就该怀念清静了!”
他朝家的方向努努嘴。
“我说正经事儿呢,你净在这儿瞎扯!”王清丽抬手轻轻拍了他一下。
“媳妇儿,我说的也是正经的。再说了,不是还有我陪着你嘛!实在不行,我再加把劲儿,说不定还能再给你添个挡风‘小棉袄’……”
王清丽原本有些沉重的心情,被他描绘的热闹场景逗笑了,忍不住轻轻捶了他一下:“就你会瞎扯!”
不过,那句“小棉袄”还是让她心头微微一动,低头思索起这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