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余文洲)重在参与(2/2)
等最后一件东西归置好,天都大亮了。
余父又带着儿子们回到老屋伙房。他用火钳夹出几块烧得通红的木炭,放进火盆里。
余坤安三兄弟一人捧起一个火盆,小心翼翼地、稳稳当当地走向新家。
进了新伙房,赶紧把炭火塞进新砌的土灶膛,添上干柴。
没一会儿,灶膛里便发出细微的“噼啪”声,橘红的火焰就跳起来了。
一股暖意和生机,一下子就充满了新伙房。
女人们立刻洗锅烧水,煮上锅红糖汤圆。
余父在灶台前摆上小桌,点上三炷香,倒上一杯酒,领着全家对着灶台方向深深作揖,嘴里小声念叨着祈求平安顺遂、家宅兴旺的话。
接着又在堂屋和院角祭拜了一番。
等所有搬家的繁杂流程都弄完了,余父走到院门口,点燃了最大最长的一挂炮仗。
震耳欲聋的“噼里啪啦”声响彻院子,正式宣告:余家三房,从此在这新家扎下了根!
炮仗的余响还未消除,帮忙的村民们便带着笑容,陆陆续续涌进了院子。
余坤清两口子来得最早,院子里临时垒起的土灶被点燃,大铁锅架上,热气蒸腾,油香弥漫。切菜声、炒菜声、吆喝声、说笑声,热热闹闹地搅和在一起。
宾客们提着贺礼,满面笑容地登门了。
王父和王清林也匆匆赶来,放下背来的六把结实竹靠椅,又拿出一个包袱,里面是王母给女儿姑爷新做的一套棉布被套枕套。
余父和余坤安三兄弟脚不沾地,笑着招呼不断前来的宾客,说着吉利话,忙着敬烟。
借来的方桌条凳渐渐坐满了人,招呼声、寒暄声、小孩追逐打闹的嬉笑声,闹哄哄的。
吉时一到,院子里的炮仗再次炸响,开席了!
帮厨的婶子嫂子们端着大托盘鱼贯而出,一道道硬菜摆上桌:
油亮喷香的千张肉、金黄诱人的瘦肉鸡蛋卷、香气霸道的蒸大酥肉、飘着红油酸菜的辣腌酸菜鱼、焦香酥脆的油炸花生米、爽口的凉拌折耳根、甜糯的八宝饭、晶莹剔透入口即化的炖甜肉。每桌一个大瓷壶,散装白酒的香气混着菜香,勾得人肚子里的馋虫直闹腾。
看着这阵仗,余坤安下意识摸了摸发紧的胃,就他那点可怜的酒量……
他深吸一口气,心里默念:“酒量不行,酒胆来凑!干了!”
他胡乱扒拉几口菜垫了垫胃,便端起酒杯,跟着满面红光的余父、余大哥三人,从主桌开始,一桌一桌地敬过去。
脸上堆着笑,嘴里说着千篇一律的“吃好喝好”、“感谢捧场”,杯杯都得仰头见底。辛辣的液体滚过喉咙,一路烧到胃里。
酒气直冲头顶,一圈还没打完,余坤安就觉得脑袋重得像灌了铅,脚下发飘,眼前的人影开始模糊重叠。
他强撑着最后一丝清明,咬着后槽牙把脸上的笑意给绷住,舌头都有点不利索了,却还凭着本能,一个劲儿地跟人重复着“吃…好…喝好…”。
就这么东倒西歪、踉踉跄跄,凭着最后一点意志力,硬是把剩下的几桌都给囫囵应付了过去。
“……真…真不行了……”趁着无人留意,他几乎是凭着本能,一步三晃地摸到了主屋。
一头就扑倒在了刚铺好的新床上,连鞋子都没顾得上蹬掉,便彻底坠入了无边的黑暗。
屋外猜拳行令的喧哗、笑闹声,像退潮般迅速远去、消失。
不知过了多久,外面的喧闹声逐渐低了下去。
王清丽帮着收拾完杯盘狼藉的院子,又跟几位相熟的女客寒暄了几句,一抬眼,才发现自家男人不见了踪影。
她心里咯噔一下,
“这人……别是醉倒在哪犄角旮旯了吧?”
跟余母匆匆打了声招呼,她赶紧在新屋里四下寻找。
推开主屋虚掩的门,一股酒气扑面而来。
只见余坤安和衣歪倒在床上,一只脚耷拉在床边,鞋子都没脱,睡得死沉。
王清丽站在床边,又好气又好笑,忍不住白了他一眼,无奈地摇了摇头。
她转身去伙房拧了条热毛巾回来,坐在床沿,仔细地给擦拭那红得发烫的脸颊和汗津津的脖子。
温热的毛巾一擦过去,他喉咙里无意识地发出一声模糊的咕哝,眉头微微蹙了一下。
她又费了好大劲帮余坤安脱了鞋子和外套,拉过那床崭新的棉被,严严实实地给他盖上。
手指不经意间拂过他微蹙的眉头,似乎想将那点不适抚平。
她静静地坐在床边,眼神里的无奈渐渐被柔和、怜惜取代,看了他睡脸好一会儿。
这才轻手轻脚地起身,掩上房门,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