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太平天国之幼扶王兵起西北闹革命 > 第393章 潘阿妮

第393章 潘阿妮(2/2)

目录

傅昊闻言:“也就是说,这些势力加起来只有十万之众”

洪兴苦笑道:“十万之众,老弱妇孺也计算在内,实际,不超过五万!”

“贵州这边的大部分势力都在白号军那边”

“既然如此,这支部队就改编为一个军吧!”

“编号第五军,下辖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师”

“军长由张秀梅担任,其余师长先从那些势力稍微庞大的首领里面选,并且在里面参杂一些我革命军的军官,作为连队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委,旅政训处主任的文官”

洪兴作为中央总参,这些文官任命,当然是他的事情的。

傅昊只需要下达命令,至于完成任务那是手下的事情。

另一边。

最大的农民军势力张秀梅召集自己的手下。

分别是包大度,高禾,潘阿妮,何得胜,陶兴春,潘明杰等人。

张秀梅用手敲着桌子。

“诸位,你们觉得这个陈扶昊怎么样!”

潘阿妮翻了一个白眼:“登徒子尔”

没错这就是那个苗族女首领,被傅昊称为三国祝融的那位。

要说这位的经历可比三国祝融精彩多了。

潘阿妮:苗疆烈火中的“巫妮”

苗语尊称“巫妮”——意为智慧与勇气的化身。

生于清咸丰同治年间的贵州省凯里市翁项苗寨,自幼在贫瘠的山岭间长大,却以一双明眸见证清廷铁蹄对苗疆的压迫,目睹苗汉矛盾的裂痕在血泪中愈发深重。

命运将她推向历史的烽烟:当1855年台拱厅苗民请愿惨遭血腥镇压,张秀眉于台江振臂而起,潘阿妮毅然率翁项苗民举旗响应,成为义军中一道灼烈的巾帼身影。

她以胆识与谋略,率领义军驰骋于黔东南的险峻山川。

攻陷台拱、黄平,铁蹄踏破清廷的堡垒;联合侗族义军,挥师直取古州,苗疆十余年的烽火,在她手中燃成一片不屈的赤焰。

传说她曾得神助,蕨菜化作铠甲护身御敌——这或许是苗民对她英勇的浪漫颂歌,却亦是她以血肉之躯筑起抗争图腾的真实写照。

历史上,清廷在镇压太平天国,石达开之后,湘军全力攻打贵州。

1872年,张秀眉兵败牺牲,苗疆的天空骤然暗淡。

潘阿妮孤守凯里香炉山,终被清军围困。面对俘获者的威逼利诱,她昂首拒降,以殉难之姿,将生命熔铸成苗民抗争史上一座永不坍塌的丰碑。

她的牺牲,让鲜血浸透的土地迸发出另一种力量:清廷被迫调整苗疆政策,土地侵占的恶行得以遏制。

而她之名,早已超越生死——民间以“凯里”(苗语“KadLx”)命名其殉难之地,让她的精神融入山川血脉;翁项云雾山留存故居遗址,如沉默的见证者;苗族口传史诗代代吟诵她的抗争事迹,“巫妮”之尊称,成为苗民心中对不屈灵魂的永恒敬意。

她的一生,是烈火般的抗争史诗:以贫寒之躯扛起民族尊严,以女儿之身劈开压迫的荆棘,以殉难之血浇灌后世觉醒。

潘阿妮,这位苗疆的“巫妮”,在历史长河中化作一道不灭的星光,照亮了所有不甘屈服的灵魂。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