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革命者,不看年岁(1/2)
甫入厅堂,但见诸路首领已按序列坐,或披苗绣锦袍,或着侗纹短衣,刀枪森然列于案旁,各带一方雄主之威。
陈玉成肃立主位旁,朗声宣告:“诸位义军首领,我革命军大帅陈扶昊亲临川东,共商反清大计,此乃天命所归,群英聚首之机!”
话音落,傅昊缓步上前,目光如炬扫过堂下,拱手道:“诸位兄弟舍生忘死,举义旗以抗暴清,傅某虽远在西北之地,亦感同身受。”
“今日会盟,非为论高下,乃为聚散沙成泰山,共图光复华夏之业!”
下方的首领看着一个年轻人上台,一个个眉头紧皱。
随后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么年轻?”“是啊!我还以为革命军大帅是个三头六臂的厉害人物呢!”
“你特么说的那是哪吒吧!再说了,僧格林沁手下那个叫陈国瑞的哪吒也没长三头六臂吧!”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这么年轻就能当大帅?”
“他真的有能力领导革命军吗?”
“不会是靠关系上位的吧?”
“我看这大帅也不过如此,说不定只是个绣花枕头!”
“说不定他就是个徒有其表的家伙,根本没什么真本事!”
傅昊听到这些话语,也不恼火。
他深知,有些人是纯然嫉妒,有些人则是被节奏裹挟。
随后深吸一口气,目光如炬地扫过堂下,声音铿锵有力,字字如钉。
“诸位兄弟,革命者,不在年龄,而在心志!”
“诸位可曾听闻,霍去病十八岁率八百铁骑深入大漠,封狼居胥?”
“孙策十七岁继承父业,横扫江东,奠定东吴基业?”
“古往今来,英雄少年辈出,岂因年少而逊色?”
“我陈扶昊虽年少,但自金田起兵以来,历经大小战役数十场,所到之处,清军望风而逃!”
“若论沙场拼杀,我傅昊不敢言勇冠三军,却也从未退缩半步;若论运筹帷幄,我傅昊虽无诸葛之才,却也知‘聚义如聚星火,散则熄,聚则燎原’之理!”
“诸位今日所见,是傅昊之面,而非傅昊之心。”
“若疑我年少,不妨观我之行——看我如何以弱击强,破清军之精锐;看我如何布阵设伏,取敌首于千里之外!”
“若我傅昊不能担此大任,自当退位让贤,绝不贪恋权位;但若诸位仍因我年少而轻我,轻我革命军之志,那便是轻了天下苍生之盼,轻了华夏复兴之望!”
他顿了顿,声调陡然拔高,如惊雷炸响:“诸位!清廷暴政,民不聊生,我等举义,为的是天下黎庶,而非一己私名!”
“若今日因我年龄而疑我,他日若遇更强之敌,是否也要因他年老而惧之?”
“革命之道,在信念,在胆识,在智谋,在同心协力!”
“诸位可愿随我,以热血铸剑,以信念为旗,共赴这改天换地之业?”
“若愿,请举臂高呼,若不愿,傅昊绝不强求!”
言罢,他猛然转身,双手撑于案前,脊梁如松,气势如山。
堂下诸首领面面相觑,议论之声渐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