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共庆大捷(2/2)
再往后,五十四面仪仗旗依次排开,气势恢宏:日旗绘金乌,月旗绣玉兔,青龙旗腾云、白虎旗啸风,朱雀旗衔火、玄武旗镇水,风旗飘带如流、云旗卷舒似浪,雷旗绘金鼓、雨旗缀银珠……
每面旗都由一名甲士高举,旗竿底部嵌在鎏金套筒中,四名执弓武士护于两侧,弓弦半张,箭矢上的雕翎在风中微颤,既显仪仗之盛,又含护卫之实。
仪仗之后,金瓜、钺斧、朝天镫、仪刀、红棍等卤簿器物依次列队,金光闪闪的器物映着甲士们的脸,更添几分庄严。
御辇前后,诸将环伺。或按剑护驾,或张罗伞盖,个个精神抖擞。
两侧的御林军列成两道人墙,甲胄鲜明,枪戟如林,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围观百姓,却又不失分寸,他们既要护卫圣驾,又要顾及天子与民同乐的气度。
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德胜门一直延伸至正阳门,长街两侧的百姓跪伏在地,望着这百年难遇的盛景,连大气都不敢喘。
圣驾抵达皇宫,崇祯进入太和殿,再次接受群臣叩拜,随后带领文武百官拜祭天地和宗庙。
所有仪式结束后,崇祯传旨于保和殿大排筵宴,犒劳有功将士,宴请皇亲百官,共庆大捷。
这场盛宴早由内阁与内务府筹备妥当。
保和殿内,紫檀木案按品级排开,上首设龙椅龙案,两侧分设亲王、国公席位,再往下是六部九卿。
席位间的距离都精确到寸,是内务府官员带着工匠用尺子量过的。
御膳房更是提前三日便开始备菜,烧鹿尾、烤全羊、燕窝羹、海参席……
难得的是,赴宴官员的入场顺序、献礼环节、甚至敬酒时的叩拜角度,内务府都提前让各府侍从预演了三遍。
因此,当百官按序入殿时,无人错步;献礼时,无人失仪;举杯敬酒时,数千人的叩拜声整齐划一,如同一人。
崇祯坐在龙椅上,望着殿内井然有序的景象,又看了看阶下诸将意气风发的模样,端起金酒杯,朗声道:
“今日之宴,为贺扫灭流寇、荡平建奴,为谢将士用命,更为我大明中兴!众卿,满饮此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