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艺术节的喧嚣与设计图的静谧(1/2)
四月的校园,仿佛被注入了过量的活力因子,连空气都震颤着一种不同于往常的喧嚣与躁动。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进入最后的倒计时,横幅、彩带、手绘海报占领了每一条走廊、每一面墙壁,甚至连教学楼前那几棵上了年岁的香樟树,也被小心翼翼地挂上了串串小巧的节能LEd彩灯,只待夜幕降临,便会闪烁出梦幻的光晕。
课间的教室不再仅仅是追逐打闹和讨论习题的场所,更多了关于节目排练、道具制作、展位布置的激烈争论和欢声笑语。高二年级的走廊更是“重灾区”,几个班级为了争夺最佳的室外展演场地,派出的“谈判代表”们正挤在年级主任办公室门口,叽叽喳喳,各显神通。
在这片沸腾的背景音中,高二(三)班靠窗的角落,却相对显得安静许多。
许清瑶面前摊开着一本厚重的英语语法详解,笔尖在笔记本上快速移动,留下清晰工整的笔记。但她微微蹙起的眉心和偶尔飘向窗外的眼神,透露了她的心思并非全在“虚拟语气”的复杂规则上。窗外,操场方向,隐约传来节奏强烈的音乐声和断断续续的集体舞排练口令——那是校艺术节开幕式的彩排现场。
坐在她旁边的江韵华,状态则更为直白。他面前摆着一本摊开的物理习题集,右手无意识地转着笔,目光却毫无焦点地落在窗外那棵挂满彩灯的香樟树上,显然神游已久。他的手指甚至无意识地跟着远处隐约的音乐节奏,在桌面上轻轻敲打着。
“喂,”许清瑶用笔帽轻轻戳了一下他的手臂,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你的动能定理,动能到哪儿去了?全跟着外面的音乐跑掉了?”
江韵华猛地回神,手指停下敲击,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鼻子:“啊?哦……没,就是在想……那个……”他眼神游移,试图找一个合理的借口。
“在想你们班那个话剧的压轴道具,‘智慧之树’,到底能不能在演出前顺利亮起来,对吧?”许清瑶一针见血,嘴角弯起一个了然的小弧度。江韵华作为班里的“技术顾问”,负责了话剧里一个重要灯光道具的电路改装,但这几天测试一直不太稳定。
江韵华像是被说中了心事,肩膀垮了一下,老实承认:“嗯……最后一次联排又烧了个保险丝,老王(他们的物理老师)给的备用元件好像不太匹配。下午放学还得再去电子市场淘换。”他的语气里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艺术节以及自己负责部分的担忧,还有一丝对枯燥习题的抗拒。
许清瑶看着他难得露出的这种略带烦恼和专注的神情,忽然觉得比平时那副散漫不羁的样子顺眼很多。她合上语法书,轻声道:“下午我陪你去吧。我知道一家店,元件很全,老板也很好说话。顺便,”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他一片空白的物理习题本,“去之前,你先帮我把这几道动量守恒的典型例题弄懂。等价交换,怎么样?”
她的提议看似公平,实则给了江韵华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既能解决他的燃眉之急,又能拉着他一起学习。江韵华眼睛一亮,那点烦恼瞬间被抛到脑后:“成交!哪几道题?包在我身上!”他立刻来了精神,一把将习题集拉到自己面前,仿佛那不再是枯燥的题目,而是通往电子市场和成功点亮“智慧之树”的钥匙。
许清瑶眼底掠过一丝狡黠的笑意,开始认真地给他划出重点题目。阳光透过窗棂,将两人低头讨论的影子投在桌面上,窗外的喧嚣似乎暂时被隔绝开来,形成了一个只属于他们的、混合着学业与艺术节任务的小小静谧空间。
与此同时,教师办公室又是另一番景象。
林雪萍的办公桌几乎被各种色彩斑斓的艺术节策划案、节目单、安全责任书以及各班提交上来的创意设计草图淹没。作为年级艺术节的主要协调老师之一,她这几天忙得脚不沾地。刚挂断一个确认嘉宾座席的电话,又拿起红笔快速审阅一份班级提交的室外美食摊位菜单,重点检查是否有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项目。
“林老师,这是我们班舞台剧的最终版配乐U盘,您这边需要备份一份吗?”一个学生干部探头进来。
“放那边盒子里吧,谢谢。”林雪萍头也没抬,指了指桌角一个已经堆了不少东西的收纳盒。
她刚处理完菜单,手机又震动起来。瞥了一眼来电显示,是江明华。她深吸一口气,尽量让声音听起来不那么疲惫:“喂?”
电话那头传来江明华温和沉稳的声音:“还在艺术节的海洋里挣扎呢?声音听着有点累。”
“何止是挣扎,简直快要溺水了。”林雪萍忍不住小声抱怨,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每个环节都要确认,生怕出一点纰漏。比上公开课还紧张。”
“能想象那个场面。”江明华低笑一声,“给你个提议,或许能让你暂时上岸喘口气?晚上一起吃饭?我发现一家很不错的私房菜馆,环境很安静,应该能让你换换脑子。赏个光,林老师?”他的邀请总是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体贴,恰到好处地熨帖着她紧绷的神经。
林雪萍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件,内心挣扎了一下。理性告诉她还有很多事没做完,但感性的那一面,以及对片刻宁静和二人世界的渴望,迅速占据了上风。她几乎能想象到离开这片喧嚣,坐在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里,只有他和她,会是多么美好的放松。
“好。”她听到自己带着笑意回答,“不过可能要晚一点,我得先把这几个班的场地申请协调完。”
“没问题。我这边也有个设计图的细节要最终敲定。你好了告诉我,我去学校接你。”江明华的声音里也带着愉悦。
挂了电话,林雪萍感觉心情莫名轻松了许多,仿佛昏暗的房间里忽然打开了一扇窗,吹进了带着花香的风。连眼前繁杂的事务似乎都变得不那么令人头疼了。她重新投入工作,效率竟提高不少。
下午放学铃响,校园里的沸腾程度达到了新的高峰。各个社团、班级开始抢占场地进行最后的排练和布置。
江韵华和许清瑶随着人流走出教学楼。江韵华目标明确,直奔自行车棚,嘴里还念叨着保险丝、电阻之类的名词。许清瑶则不紧不慢地跟在他身后,看着他略显急躁的背影,忍不住提醒:“你慢点,电子市场又不会跑。先把你要买的元件型号和参数写下来,免得去了抓瞎。”她总是比他更细心周到。
江韵华闻言停下脚步,觉得有理,立刻翻找书包里的笔记本。两人就站在人来人往的校门口,一个翻找,一个提醒,偶尔因为记不清某个参数而小声争论几句,画面异常和谐。
而另一边,林雪萍终于处理完手头最紧急的事务,看了看时间,给江明华发了条“可以走了”的消息。她稍微整理了一下微乱的头发和衣服,拿起包走出办公室。穿过喧闹的校园,看到那些充满热情和创造力的年轻面庞,她虽然疲惫,但嘴角却带着一丝欣慰的笑意。这就是校园生活的魅力所在。
走到校门口,恰好看到江韵华和许清瑶正要离开。
“林老师!”两人几乎同时看到她,打了声招呼。
“你们这是要去……”林雪萍看着他们。
“去电子市场,班里话剧道具有点小问题。”江韵华扬了扬手里的笔记本。
“嗯,我跟他一起去,顺便讨论一下物理题。”许清瑶补充道,语气自然。
林雪萍会意地笑了笑:“好,注意安全。江韵华,照顾好许同学。”
“知道啦!”江韵华应道,推着自行车和许清瑶并肩走远。
看着两个学生的背影消失在街角,林雪萍心里微微一动。那种青春期的默契和相伴,纯粹而美好,让她不禁回想起自己和江明华的高中时代。这时,一辆熟悉的车缓缓停在她面前。车窗降下,露出江明华带笑的脸:“这位美丽的老师,请问有空共进晚餐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