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未来(2/2)
这场战争的结果毫无悬念,公孙度的辽东军在华夏军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之前攻取下来的三韩和扶余之地,也因公孙度的战败而反叛不断。最终,公孙度的军队被华夏军围困在都城,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投降。
李远以三韩和扶余早已是汉地为由,拒绝了他们重新建国的要求,将这些地方全部纳入华夏帝国的版图。李远深知,这些地方发展起来将成为重要的粮仓,绝不能让他人占据。
在瀛洲,华夏军同样进展顺利。那些世家子弟在这里击败倭人后,志得意满,却没想到华夏军如神兵天降。面对华夏军的强大实力,他们毫无抵抗之力,很快便被击败。那些倭人原本以为是天神下凡来拯救他们,却没想到华夏军将他们与世家子弟一起捆绑带走,根本没有拯救他们的打算。
甘宁等人出征前,李远特意授意他们,对于倭人不必客气,这些倭人天生就是为华夏帝国挖矿的。虽然众人不太明白李远为什么对倭人如此反感,但还是严格按照李远的指示执行。
很快,司马懿和曹丕等人被抓获,送到了甘宁面前。看着这些到来的俘虏,甘宁嘿嘿一笑,他已经找到了金矿,而且正如李远所说,这里的金矿产量巨大。正好这些人来了,正好可以充当劳动力挖矿。
一路上担惊受怕的司马懿、曹丕等人,在华夏军的逼迫下,无奈地拿起工具开始挖掘。没过多久,他们便挖出了一大坨金子。刚开始,他们还激动不已,然而,当华夏军收走金子后,他们顿时沮丧无比。他们在瀛洲数年,居然一直不知道这里还有金矿,想到此,他们一个个捶胸顿足,懊悔不已。
司马懿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口中念叨着:“生而知之,生而知之,我们败得不冤啊!”曹丕和杨修也听出了司马懿的意思,明白李远似乎对天下局势未卜先知,他们根本无法与之抗衡。但事已至此,又能怎样呢,只能乖乖干活。
从此之后,司马懿便变得有些疯疯癫癫,时而清醒,时而发疯。最终,在一次矿难中,他被埋在了矿洞里。
有了金矿的雄厚底蕴,李远在返回长安后,让李武和庞统主持开展纸币的发行工作,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纸币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帝国的经济交流和发展。
十年后,李远终于成功将北大荒改造成了肥沃的北大仓,为帝国的粮食供应提供了坚实保障。此时,李远选择退位,将皇位传给了李武。
同年,在李武和第二任首辅法正的主持下,徐庶、赵云乘船漂洋过海,前往新大陆寻找其他产物。学院的新秀邓艾,则带领人马找寻台州和琼州。台州之前孙权已经差不多找到了航线,但由于当时天下百废待兴,人口损失惨重,李远便暂时搁置了对台州的开发,同时也是有意将这个功绩留给自己的儿子李武。
就在徐庶他们成功找到高产作物返回之时,法正由于身体孱弱,每日处理繁多的政务,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差。无奈之下,法正主动辞去首辅之位。随后,经过众人推选,诸葛亮以微弱的票数战胜卢毓,成为了第三任首辅。
同年,杜富贵卸下元帅职位。他原本想将元帅之位交给王平,然而,王平他们也打算退下,于是,这个元帅位置便给了寻得高产作物归来、立下大功的徐庶。
凭借新粮的引进和台州、琼州两个岛屿的加入,李武在帝国内的威望达到了顶峰。随后,李武和诸葛亮一起,正式开启了帝国的大航海时代,带领华夏帝国走向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