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回归与准备(1/2)
渝州城郊外的竹林深处,藏着一座不起眼的青瓦小院。院门紧闭,门楣上挂着串晒干的艾草,看似寻常农户家,实则是九阴局设在西南的秘密联络点。
肖天机坐在堂屋的八仙桌旁,指尖摩挲着祖父留下的那本泛黄手札。手札的纸页已经脆化,边角卷着毛边,上面的字迹是祖父特有的蝇头小楷,密密麻麻记着肖家历代的见闻。他正翻到关于“铸器族”的那一页,之前匆匆看过没在意,此刻细看才发现,祖父在页脚用朱砂画了个小小的铃铛图案——与父亲说的“镇魂铃”形状完全吻合。
“这里写着‘铸器族善炼灵媒,能通阴阳,其祖曾为三皇铸镇邪宝,后隐于苗疆十万山’。”肖天机指着手札对众人说,“苗疆……岩峰,你们蛇蛊寨在十万山有联络吗?”
岩峰正坐在门槛上,用蛇母蛊的涎液擦拭闾山法尺,闻言抬头:“有。十万山深处有个‘古苗寨’,世代守着‘铸器炉’的传说,据说他们的祭坛下埋着铸器族的遗物。我已经让寨里的人送信过去,问问有没有关于镇墟宝的线索。”他晃了晃手里的法尺,尺身的红纹在晨光中流转,“闾山的拘邪牌,按手札描述,需要用‘苗疆龙血藤’裹住才能取出,否则会被牌上的煞气反噬,正好让古苗寨帮忙寻些龙血藤。”
林九渊坐在另一侧的太师椅上,面前摊着几张从茅山加急送来的古籍拓片。拓片上的文字是上古蝌蚪文,他正用一支狼毫笔逐字批注:“茅山典籍里提到,上古大战结束后,铸器族分了三支,分别看守三件镇墟宝。守镇魂铃的那支,后来融入了茅山,成为初代‘锁妖塔监守’,只是传到第七代就断了传承,只留下‘铃响则妖动,铃静则封印安’的谶语。”
他指着拓片上的一幅插图:“你看,这图里的镇魂铃,铃身刻着‘八卦镇邪纹’,和三清铃的纹路很像,难怪需要三清铃芯共鸣才能发挥最大威力。锁妖塔底层的禁制,也是按八卦排布的,看来得用三清铃芯当‘钥匙’才能打开。”
苏玄玑站在窗前,手里捏着一封龙虎山的回信。信纸是用龙虎山特有的“符纸”写的,字里行间透着张掌门的严谨:“张师叔说,悬棺洞确实有‘阴兵守棺’,那些阴兵是当年护送定魂珠入洞的将士,死后灵识不散,成了洞的守护者。他们只认‘肖家信物’,也就是你这块八卦玉佩。”她将信递给肖天机,“师叔已经安排好了,等我们准备妥当,就带我们入洞,只是洞里的‘蚀魂雾’厉害,得提前备些‘正阳丹’防身。”
赵青和钱明则在院子里忙活。赵青正用朱砂和雄鸡血调符墨,案上摆着数十张黄符,每张符的边角都画着个小小的“雷纹”——这是他新创的“破煞符”,据说威力比普通爆符箭强三成。钱明则蹲在地上,用铜钱和桃木钉布一个“聚灵阵”,阵眼处嵌着块从丙穴带回来的阴石,石上的煞气正被阵中的灵力缓缓净化。
“肖师兄,你看这阵成不?”钱明拍了拍手上的灰,“等我们分头去找镇墟宝,就在这院子里布个‘传讯阵’,用阴石当媒介,不管在哪都能随时联系,免得像在阴市那样断了消息。”
肖天机接过苏玄玑递来的信,目光落在“肖家信物”几个字上,下意识摸了摸胸口的八卦玉佩。玉佩不知何时变得温润起来,贴在皮肤上,隐约能感觉到一丝微弱的震动——像是在回应某个遥远的气息。他想起父亲说的“玉佩能感应面具会的气息”,便将玉佩取出来,放在桌上。
玉佩刚落下,就微微倾斜,尖端指向西北方向。
“西北?”林九渊皱眉,“那是秦岭的方向,据说面具会的总坛就在秦岭深处。”
肖天机指尖在玉佩上轻轻一点:“看来它不仅能感应,还能指方向。等我们找到三件镇墟宝,或许能靠它找到面具会的老巢。”
众人沉默片刻,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寻找镇墟宝只是第一步,最终还是要和面具会正面交锋,而那个藏在秦岭深处的神秘组织,实力远比阴山派可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