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名校入场券(1/2)
第二百七十六章名校入场券
周一上午9点,唐·本杰明刚回到贞观集团33楼办公室,便拿起电话拨通了马克·纽森的号码。听筒里传来马克轻松的笑声:“唐,哈佛之行感觉怎么样?我猜你应该更倾向于那边吧?”
“确实,哈佛的资源很符合我的需求,”唐·本杰明直言不讳,“这次打电话是想麻烦你,帮我请你哥哥加文·纽森州长写一封推荐信,用于申请哈佛商学院的AMP课程。我知道没有州长的背书,仅凭贞观的规模很难拿到入场资格。”
电话那头的马克沉默了几秒,随即语气变得认真:“推荐信的事我早就帮你准备好了,我哥也同意签字,但他有个条件——贞观集团的饮料工厂必须在加州建一家,而且规模不能小于你们准备建设在德州休斯顿那边的工厂基地。”
唐·本杰明心中一凛,果然没有免费的午餐。他追问:“具体要求是什么?政策上能给哪些支持?”
“政策方面很明确,”马克详细解释道,“加州政府可以提供前两年企业所得税减半、第三年按70%征收的优惠;同时协调当地电网公司,给予工业用电0.08美元/度的特殊电价(加州工业用电平均价格为0.12美元/度);环保审批流程也能压缩到3个月内完成,比常规流程快一半。但有两个硬性要求:第一,土地性质只能是工业用地,不能用于房地产开发;第二,选址如果在中央谷地、内陆帝国等偏远地区,必须为员工提供免费食堂和上下班通勤大巴,且食堂菜品需符合加州的营养标准。”
他补充道:“我哥的意思是,加州需要就业岗位,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制造业岗位,你的工厂能带动当地经济,这封推荐信才‘师出有名’。不过丑话说在前面,加州的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比德州高,政策优惠力度肯定比不上德州的‘三年免税’,你得权衡清楚。”
唐·本杰明陷入沉思——加州建厂确实不划算。休斯顿的土地租金仅为加州的60%,劳动力成本低12%,更不用说还有旗下港口的物流优势。但哈佛的入场券就在眼前,放弃意味着错失顶级人脉网络。他突然想到一个折中方案:“马克,我能否直接收购一家加州现有的饮料工厂?这样既能快速投产,满足就业需求,也比新建节省成本。你那边有没有合适的标的?”
电话那头的马克明显顿了一下,随即笑出声:“果然是商人思维,够精明。我就知道你不会愿意从零开始建。正好,加州经济发展局有三家待售的饮料工厂名单,都是因为疫情亏损才挂牌的,我给你说说具体情况。”
他清了清嗓子,报出信息:“第一家在弗雷斯诺县的卡韦萨布兰卡工业园,占地50亩,有两条瓶装生产线,之前生产果汁饮料,设备八成新,要价1800万美元。优势是靠近中央谷地的水果产区,原料运输方便,当地失业率高达8%,政府愿意额外补贴50万美元的员工培训费用。”
“第二家在河滨县的莫里诺谷,占地45亩,有一条瓶装线和一条罐装线,曾为能量饮料品牌代工,要价1600万美元。优势是距离洛杉矶港仅40英里,海运便利,但厂房需要翻新,预计额外投入300万美元。”
“第三家在克恩县的贝克斯菲尔德,占地60亩,有三条全自动生产线,之前是百事可乐的二级工厂,要价2200万美元。这是我重点推荐的——设备是2018年投产的,几乎不用翻新,而且克恩县政府承诺提供100万美元的厂房改造补贴,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比洛杉矶低15%,运营成本更低。”
唐·本杰明快速计算:收购贝克斯菲尔德的工厂,加上改造补贴,实际成本约2100万美元,比新建节省至少3000万美元,还能省去一年的建设周期。最重要的是感觉马克想让他买贝克斯菲尔德的工行所以他当即决定:“就选贝克斯菲尔德的工厂。我让安德烈今天就安排团队对接加州经济发展局,尽快完成尽职调查。”
马克的语气明显轻松起来:“没问题!你这边一启动收购,我立刻把推荐信寄给哈佛商学院院长戴维·威尔逊,他是我哥的老校友,肯定会重视。另外,我可以给你保证,只要工厂在加州运营满三年,以后你想搬迁或改变土地性质,纽森家族能帮你协调审批,这是额外的承诺。”
唐·本杰明心里清楚,这笔交易看似自己多花了钱,实则拿到了双重保障——哈佛的人脉和纽森家族的政治资源。“多谢你的帮忙,马克。等事情敲定,我做东请你去比弗利的Mastro'sSteakhoe吃饭。”
“一言为定!”
挂了马克的电话,唐·本杰明立刻拨通安德烈的号码,把与纽森家族的交易全盘托出。电话那头的安德烈听完,沉默了足足半分钟才开口:“老板,在加州收购工厂,加上后续的设备调试、员工招聘,总投入估计要2500万美元,比德州工厂基地的初期投入还高。而且加州的环保标准是全美最严的,后续运营成本也会更高,这值得吗?”
“从短期成本看,确实不值得,但从长期资源看,必须做,”唐·本杰明解释道,“哈佛的AMP课程不是单纯的学习,而是进入全球顶级政商圈子的敲门砖。你想想,摩根大通的副董事长、壳牌的CEO都是同学,以后贞观拓展能源、金融业务,这些人脉能帮我们少走多少弯路?”
安德烈还是有些担忧:“我明白人脉的重要性,但美国的名校门槛确实高。之前有个德州的地产商,给耶鲁捐了200万美元,也只换来一个EMBA课程的面试机会,最后还是没被录取。相比之下,我们花2500万美元换一封州长推荐信,虽然代价大,但确实是最稳妥的方式,加上我们本来也是加州本土企业,有个本地工厂更合适。”
他话锋一转,提出解决方案:“不过我们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贝克斯菲尔德的工厂有三条生产线,我们可以先启动两条,主要生产针对加州本地市场的‘Vigor’低糖版本,避免产能过剩;同时继续推进德州基地的建设,让两地形成互补——如果未来加州的环保政策加码,我们可以把部分产能转移到德州;如果联邦政府调整关税,德州的港口优势又能发挥作用。这样一来,既满足了纽森家族的要求,又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唐·本杰明赞许地点头:“这个思路很好,就按你说的办。让投资部和法务部今天下午就成立专项小组,明天飞贝克斯菲尔德考察工厂,重点核查设备状况和财务负债,务必在两周内完成尽职调查。”
“明白!我马上安排。”
挂了安德烈的电话,唐·本杰明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从体育布局的定金到收购工厂的投入,最近的支出像流水一样——2000多万美元买一封推荐信,看似奢侈,实则是资本游戏的必经之路。他突然想起斯皮尔伯格之前说的话,忍不住自嘲:“这钱花得,比烧还快。”
正当唐·本杰明梳理近期事务时,手机再次响起,来电显示是斯皮尔伯格。“本杰明,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艾略特同意见面了。”斯皮尔伯格的语气带着几分邀功,“他是加州犹太的主席,同时也是高盛的前合伙人,平时很难约,这次看在我的面子上才松口。”
唐·本杰明精神一振:“太感谢了!见面时间定了吗?我随时可以安排。”
“时间还没定,”斯皮尔伯格解释道,“科恩的行程很满,可能会临时通知你,地点大概率在比弗利山庄的半岛酒店,他习惯在那里谈事情。提醒你一句,他是个纯粹的利益至上者,见面时别谈虚的,直接说止水安保能给犹太团体或者他带来什么好处,比如中东的安保合作、能源项目的信息共享之类的。”
“我明白,”唐·本杰明回应道,“等见面的事敲定后,我请你吃饭,地点你选。”
“没问题,有消息我第一时间通知你。”
挂了电话,唐·本杰明走到落地窗前,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流,心中突然涌起一阵强烈的危机感。从哈佛的推荐信到艾略特的见面,每一步都需要资本铺路——2000多万美元的工厂、体育布局的定金、各种人脉维护的开销,钱就像“养猪”一样,不断投入,却不知道何时能真正形成保护自己的壁垒。
他想起《史记·货殖列传》里的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此刻的处境正是如此——纽森家族为了加州的就业和政绩,自己为了哈佛的人脉,斯皮尔伯格为了未来的合作与人情,所有人都在围绕“利益”交换资源,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价值。
又想起《孙子兵法·谋攻篇》中的“不恃敌之不来,恃吾有以待也”。如果只是被动地用钱买资源,而不建立自己的核心壁垒,迟早会被更强大的资本或权力“宰割”。止水安保需要更硬的军方背景,贞观能源需要更多的海外油田布局,加州银行需要扩大储户基础——只有把“钱”转化为“不可替代的实力”,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还有《管子·牧民》里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此刻他却深刻体会到,在资本的世界里,“仓廪实”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握权柄”——没有权力背书的财富,就像没有铠甲的战士,随时可能成为别人的猎物。纽森家族的推荐信、犹太社团的合作,本质上都是“借权护财”的手段,但这还不够,必须建立自己的权力网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