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姜锦龙的策略(2/2)
在这个年代,报纸才是最主流的媒体,只要报纸上一宣传,打开销路就容易多了。
而经过这些天的发酵,村里面虽然没有什么动静,但在北疆的几个大城市,人们已经认可了木耳,需求量还不少呢。
也正是如此,吴主任所在的供销社,才有了收购木耳的计划。
哪怕村里没人要,他们运到城里的供销社,一样也能卖不少钱!
“原来是这样,姜锦龙到底是商人啊。”
听了个大概,魏大山也不由得暗暗点头。
不得不说,姜锦龙的这个办法好啊,有了姜锦龙带头开路,自己今后销售木耳也不用发愁寻找市场了。
“大山,再来啊!”
在吴主任的热情陪送之下,魏大山从供销社走了出来,转身就骑着自行车,来到了姜锦龙的木耳养殖基地。
相比于魏大山的三个大棚,姜锦龙的这个基地,规模才叫一个大。
而且魏大山这次发现,这温室的规模,似乎还在扩大。
看来,木耳的销量不错嘛。
“哈哈,大山兄弟,好久不见啊!”
看到魏大山,姜锦龙也十分高兴,连忙请魏大山落座,甚至还亲自给他倒茶水。
魏大山倒也不绕弯子,直接就将自己的来意说了出来。
如今木耳这么赚钱,他必须尽可能多的进一批木耳菌种,最少得把三个温室全部放满!
“这个好说,我啊,都给你留着呢!”
姜锦龙毫不犹豫的点头答应,
“这样,我听说你最近不是收了不少玉米杆子嘛,你也知道,咱们种植木耳,少不了这玩意儿。你就用玉米杆子,跟我来换,如何?”
红柳村最近几个人在各个村子用牛粪来换玉米杆子,可是传的沸沸扬扬,姜锦龙略一打听,才知道此事与魏大山有关,也就没有干涉。
自己这么大规模的木耳种植基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不是一般的多,而想要获得这些东西,可离不开魏大山这个当地人的支持。
自己专门派人收购玉米杆子倒也不是不行,但难免会和魏大山发生冲突,而且,这么大的工程量,也会分散他的注意力,增加管理成本。
姜锦龙略一思忖,倒不如直接委托魏大山来干。
反正魏大山的团队也是收玉米杆子,到时候直接拉过来自己用,还省的自己额外花钱组织队伍。
而且,从菌丝到培植菌种,看似难度大,但只要掌握了技术,其实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成本,让渡给魏大山一点利润也没什么。
自己是个外人,但魏大山是本地人,也是姜锦龙在这于子乡一带想要树立的典范。
如果其他人看着魏大山种植木耳赚了钱,自然就会有更多人,从自己这里购买菌种,到那时候,自己还愁赚不到钱吗?
“行啊,那咱俩倒是想一块去了!”
魏大山闻言,也不由神色大喜。
论资本,他自然不如姜锦龙,但这些天,靠着牛粪,养鸡场的玉米杆子都要堆不下了,自己的那些鸡和兔,哪怕是投喂骆驼都绰绰有余,若是能利用起来兑换一些菌种,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当即,魏大山和姜锦龙就商量好了合作的方式,然后骑着自行车,往红柳村走。
最近大哥魏大根正在带着林家兄弟往返于村子和牧场之间,不论是骆驼还是伊犁马,都被调用过去了,现在魏大山可没办法运送菌种,一切得等他们回来之后再说。
不过,往回走的半路上,魏大山的余光,忽然注意到了野地里成群的沙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