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戈壁鱼猎:捡个旺夫女知青当老婆 > 第374章 面粉厂的广告

第374章 面粉厂的广告(1/2)

目录

每年交公粮的时候,就彰显出交通工具的便利性了。

没有轮子的,只能挑扁担,一步步往乡里面走。

而有一两个轮子的,就会相对轻松点,没有那么费劲。

当然,最舒爽的,还是魏大山家这种有牲口拉的板车,人基本不用费力气,只需要将粮食装在车上,就不用管了。

魏大山家地少,交的粮食也少。

其实,这个时候,真正意义上的公粮,交的并不多。

就以一亩地来说,在北疆,一亩地少则能产两三百斤麦子,多则能产五六百斤,甚至七百斤麦子的都有。

而一亩地,也只需要交二十斤到三十斤的粮食,因为地处边疆,一些偏远的地方,还有一定的优惠,可以少交不少。

后世人们之所以说交农业税交的比较多,其实指的不是公粮,而是购粮。购粮或者说提留,基本上是公粮的两倍到十倍,二者加起来,对于农民们来说,负担就比较重了。

公粮是无偿交给公家的,公社和粮站收粮入仓之后,基本都会拉到城里,满足城里人需求。

而购粮,大部分是乡镇和村集体收,这些粮食,主要是为了公共开支,比如教育、修路、水渠这些,用的都是购粮这部分款项。

放在六七十年代其实还好,因为交上去的这些粮食,确实可以转化成为对老百姓们有帮助的公共设施。

但后面就不一定了,村里没有变得多便利,农民们交的粮食反而不少,而且,等再过几十年,跟交的这些粮食相比,那一个月一两百块的养老金,就更显得微不足道了。

“你家这是什么麦子啊,水分太大了,拿回去继续晾晒,晒干了再来!”

“还有你家,怎么掺杂了这么多土?去旁边,给我筛干净了再过来称重!”

当魏大山和魏大根拉着一车粮食走到粮站的时候,粮站的工作人员,正在一个个的仔细检查。

粮食可不是随便什么都能有资格上交的,只有品质最好的才能过关。

随着粮站人员的检查,不少村民就被排除了出来,让他们回去重新精选粮食。

而当魏大山把粮食拿出来的时候,粮站的工作人员不由得眼前一亮。

他随手抓了一把,冲着后面排队的人喊道,

“你们看看,这位魏大山同志的麦子,品质多好啊,这放在以前,就是一级粮食,顶级中的顶级!”

排在后面的人,一个个踮着脚尖看,当他们看到魏大山倒出来的这些麦子,也不得不竖起大拇指。

魏大山袋子里的麦子,不仅一个个颗粒饱满,还十分干爽,一点沙土都没有,这么干净的麦子,可不容易。

“那是,为了这些粮食,我们废了不少功夫呢。”

感受着众人羡慕的眼神,魏大根嘴角也不由得露出得意的笑容。

在这个年代,谁家地里长出来的粮食好,都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毕竟,粮食就是农民的主要收入。

但再过几十年就不一样了,即便你家粮食长得再好,旁人也很少羡慕,因为大部分人都去城里打工,在其他收入面前,辛苦一年收回来的粮食,可能都不够一个月的收入。甚至,抛去化肥和机器收割等支出,算下来都可能亏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