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房顶招魂(1/2)
庄家大院内,痛哭声连成一片,先在院里回荡,然后,传向远方。庄子昔日安静的庭院此刻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中,连院里的那几棵漆树都显得格外萧索。
庄子生前,学问渊博,弟子无数。他处事公正,待人和善,研究道学,淡泊名利钱财,天下闻名。如今,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突然离世,濮水呜咽,漆林含悲,秋霜穿孝,凄风哀伤。
庄子的三个儿子跪在东上首房间里庄子床前,个个面如土色。长子三观虽已经六十多岁,平时听从父亲教诲,管理学校,下地务农,从未独自处理过家庭大事;次子六业,平日里干农活外,读书吟诗,替老爷田泰家管管事情;三子九连,管理着故曹国秦寨学校,平时都听从父亲教诲。庄子一死,三人面面相觑,感觉天塌了,谁也不知该如何主持这场丧事。
“去请多髯水长先生吧?”三观记起父亲生前最敬重的这位老友。
多髯水长与庄子的父亲同辈,如今已是耄耋之年,那一把雪白的长须垂至胸前,在城中素有“活神仙”的美誉。
当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坐车来到南华山脚下,拄着蟠龙杖踏入庄家大门时,哭嚎声顿时小了许多。庄子子孙们让出一条路来,仿佛看到了主心骨。
多髯水长踏入庄家大院,他拄着那根桃木拐杖,脚步比往常沉重了许多。多髯水长环视众人,长叹一声:“子休兄啊,说好的咱俩同归,你怎么就先行了一步……”
“多髯先生来了!”庄家的一个亲戚,刘家店刘莲的哥哥低声喊道,声音里带着如释重负的意味。
多髯水长来到庄子住的屋子里,看到了躺在床上的庄子。他面容安详,仿佛只是睡着了,可那张脸上已经没有了生命的色彩。多髯水长今年已经八十岁了,见惯了生死。但此刻,他的手猛地攥紧了拐杖,一股难以言喻的悲痛还是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子休兄,不久前我还听你传道……”他的声音哽咽了,浑浊的泪水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滚落。
他想起几天前来看望庄子时,老友还能与他谈论天地大道,谁能想到那竟是最后一面。
多髯水长深吸一口气,用手帕擦了擦眼泪,转向围在四周的庄家子孙。他的目光扫过庄子的大儿子……那个已经六十多岁的三观,哭得像个孩子似的。多髯水长目光扫过庄子俩女儿那双红肿如桃的眼睛,最后停留在庄子妻子王倩丽那泪水纵横的脸上:“诸位,请暂且止住哭声。”多髯水长的声音虽然苍老却异常清晰,“现在最要紧的事情是招魂。招魂时,泪水会冲散魂魄归路。子休老兄若在天有灵,定不愿见到你们如此悲伤。”
他说着,转向庄子的遗体,声音忽然柔和下来:“子休老兄啊,五天前我还来看你。你暂且停步,让我有机会为你唤回魂魄,咱弟兄能够团聚……”
他的声音再次哽咽,但很快又强自镇定,“三观,别哭了,现在该为你父亲招魂了。”
三观擤下鼻涕,抹了把脸,却止不住新的泪水涌出。他咬着嘴唇点头,按照多髯水长的指示行动起来。
院门前,两个刘家店的年轻人,根据多髯水长安排,竖起了一面用白麻精心捆扎的招魂幡。那幡布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像一只苍白的手在召唤着远方的亲人。
多髯水长亲自检查了每一个绳结,确保它们牢固又符合规矩。“三观,上到屋顶去吧。”多髯水长拍了拍三观的肩膀,“记住,要喊三声,一声比一声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