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2/2)
四爷对他微微一笑道:“是,这东西暂时还有用处。就是摸不着,有时候想让它好好干活的时候不出现,着实让人头疼。”
这话让长老笑了起来,从怀里颤颤巍巍拿出一盒珠子来。
这珠子看着像是琉璃,却要更透一些,里面还有一些水,摇晃的时候里面也会动,也不知道怎么放进去的。
四爷有些意外地看着这些珠子,问道:“这珠子有什么用?”
长老说道:“这是佛水珠,里面传闻是观音瓶子里是水,要是皇上想用那古怪东西,可以砸碎一颗。这里只有十八颗,再多是没有了。”
言下之意,这是让四爷省着点用了。
四爷有些意外居然能从长老这里得了这么个东西,好奇道:“你这里怎么会有这个,还是说你早就知道朕会过来?”
长老合手行礼道:“皇上,这是天意。”
四爷可不相信什么天意,反正这珠子有用就行。
他坐在马车里,把玩着一颗珠子,在阳光下这珠子里面水光淋漓,透着漂亮的光彩。
四爷喃喃道:“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用,要不砸一颗试试?”
耳边却忽然传来嗡嗡的声音,很快那道熟悉的古怪声音在他的脑海中响起:“别砸……有何吩咐?”
四爷嘴角一弯,这东西居然真的有用:“很简单,就要立后大典了,叶珂怀孕会难受,你难道没法子让她舒服一些吗?”
古怪东西沉默了好一会儿,这才不情不愿开口道:“临时任务开启,检测到新的幼崽。为保护幼崽,母体保护开启三天,体质暂时提升到满格100点。”
说完,这东西还补充一句:“此次任务没有奖励,只求别砸。”
四爷玩味看着手里的珠子,最后还是放进了锦盒里面,仿佛都能听见那古怪东西松口气的声音。
他回去后,见叶珂醒来了,正吃着酸溜溜的水果。
见四爷回来了,叶珂好奇道:“我刚醒来的时候没见着爷,是独自出去了?”
四爷点点头道:“之前说了很多次的护国寺,我就去转了一圈,见了主持,还给你祈福了。”
叶珂听得笑了:“怎么光给我祈福,给爷自己也祈福了吗?”
四爷搂着她笑道:“我是盼着立后大典顺利完成,才去祈福的,还让孩子乖一点,叫你不受多少罪。”
叶珂笑眯眯安抚道:“爷也不用太担心了,我身子骨好着呢!说起来也奇怪,刚睡了一觉醒来,感觉浑身都有了力气,比之前还要轻松舒服得多。”
她这几天走动久了很容易累,散散步脸色都有点白了。
刚才难得去书库转了一圈,叶珂就脸不红气不喘的,她心想身体恢复得那么快吗?
四爷明白是那古怪东西的作用,笑笑道:“你好起来就行,明儿立后大典我也不用太担忧了。”
“今晚早点休息,明儿还得起个大早。”
叶珂笑着点头,一夜无梦,第二天一大早被春嬷嬷叫醒。
她起身就被好几个宫女伺候着穿上层层叠叠的朝服,再戴上朝冠和朝珠。
之前穿上后身体感觉沉甸甸的,都要走不动路了,叶珂今天却感觉轻松得多了。
哪怕穿着几十斤的朝服和朝冠,走起路来跟平常没什么两样,简直是脚下生风,扶着她的嬷嬷险些没跟上。
叶珂感觉自己这会儿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很快按照女官的意思接了皇后金册和金印,再被扶着去金銮殿,接受百官朝拜了。
她站在四爷身边,看着俯身跪下的百官们,不由对身边人笑了起来。
礼部尚书是松口气,立后大典很是顺利完成了,皇上也十分满意。
他也终于不用听大阿哥咋咋乎乎催促自己的声音了,如今被催促的成了兵部尚书。
礼部尚书顿时同情起兵部尚书来,毕竟大阿哥比想象中要难缠得多了。
封后之后,四爷就得封后宫。
他后院就没几个人,封起来也容易。
李格格被封为齐妃,钮钴禄格格被封为熹妃,耿格格被封为裕妃,宋格格则是懋嫔。
几个格格之前犯错,尤其齐妃和裕妃还要禁足抄书,四爷就下了封赏的旨意,然后让她们什么时候抄完,什么时候出来再举行册封礼。
这里面就苦了熹妃和懋嫔,还得等另外两人抄完出来才能一起举办册封礼了。
叶珂也没想到四爷对抄书如此执着,之前说好要抄完出来,她们没抄完还真不把人放出来了,不由好笑。
正好养心殿修缮得差不多了,立后大典之后,四爷就带着叶珂等人从畅春园搬回了宫中。
康熙还想继续在畅春园住着,四爷也没勉强,原本想让弘晖跟着在畅春园住着陪康熙。
不过康熙婉拒了,觉得四爷已经发话让弘晖去户部,在畅春园的话就不能过去。
孩子都大了,是该多学习,不能耽搁了,弘晖没必要留下。
至于还住在畅春园的废太子,四爷就跟康熙提出,要给废太子封王,然后让他在宫外建府住下。
总不能让废太子跟着还住在宫里,这也不合适,继续住在畅春园的话,康熙也会不自在。
四爷是在临走前一晚的时候跟康熙私下见面谈起来的,康熙的表情有些意外,叹气道:“老四你这性子,真是让朕很是惊讶。也罢,既然你决定好了,就按照你的意思来。”
康熙会选他,也是因为相信四爷会善待兄弟。
如今四爷提出要善待废太子,让这位曾经的太子二哥能够不继续软禁在宫里,而是出宫建府。
哪怕出宫建府之后,废太子依旧不能随意出外走动。
但是比起宫里小小的院子,诺大的府邸住起来就要舒服得多了,对废太子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起码他在府邸里不管做什么,都不会有人时刻盯着,能够更自在一些。
康熙既然同意了,四爷就去院子里亲自见了废太子,跟他当面提起这事来。
“皇阿玛允许了,正好有一座亲王府空置了出来,我让人收拾一下,过阵子二哥就能搬进去住下。”
“要是到时候有什么缺的,或是不满意的,二哥可以让弘皙来跟我说。”
这时候屋子里只有废太子和四爷在,没有其他人。
废太子缓缓擡起头来看着他,轻声道:“谢谢。”
四爷摇头道:“二哥客气了。”
他没留太久,说完话就起身离开,只是到了门口,四爷忍不住回头看了一下重新低着头沉默的废太子。
这位二哥继续在这里的话,只怕真的很快要疯了,还是得尽早出去才行。
废太子的双眼黯淡无光,神色呆滞,也就刚才的目光里透出微弱的光芒来。
四爷很快让人宣读旨意,封废太子为理亲王,赐了亲王府。
这事让朝臣很是意外,毕竟废太子要如何处置,四爷压根就没内阁的意思,问过康熙后就直接决定了。
康熙原本的内阁大臣都留下了,却是大内阁,之前四爷监国时候的大臣组成的就是小内阁了。
小内阁的人都是四爷的心腹,大内阁却是康熙之前置办留下的。
四爷对大内阁的人没有太信任,却也没有立刻解散。
大内阁对四爷这次擅自做主给废太子封王之事很是意外,忍不住商议的时候提了出来:“皇上,这理亲王在宫外住着会不会不合适?”
四爷瞥了眼说话的人,居然是鄂伦岱。
难得他居然说人话了,四爷意外道:“二哥住在宫外怎么就不合适了?”
以前他是太子,就该住在宫里不能出去。如今他是废太子了,继续住在内宫十分不合适,毕竟四爷的家眷都要搬进来了。
成年皇子都要出宫建府,废太子也不该例外。
鄂伦岱直白说道:“皇上就不担心理亲王住在宫外,会惹起什么事端来?”
毕竟到如今,支持废太子重新回到正规的人也不是没有。
不过随着四爷登基,这些人已经放弃了,当然也有一两个不死心的人。
四爷并不觉得这么点人能闹出什么风浪来,还不如让废太子在宫外好好过日子。
他擡眼道:“能闹出什么来,怎么都不如你闹得厉害了。”
鄂伦岱被噎了一下,还是不死心道:“皇上,微臣已经知错了,还收敛多了。”
四爷嗤笑道:“怎么收敛,让你一年不听戏而已,你在京城就呆不住了,不还请了病假非要出京听一场戏吗?”
这病假的折子当时四爷还看见了,不过知道鄂伦岱是个爱胡闹的,私底下派人跟着,果然是跑出京城听戏了。
京城的戏班子就惨了,一年不敢开张,鄂伦岱这个罪魁祸首倒是厉害,自个跑出去找乐子了。
鄂伦岱索性闭嘴了,康熙是个仁慈的长辈,对他十分宽容,换着四爷就不一样了。
这位爷最是看不惯他胡闹,还能每次开口噎死人。
鄂伦岱被噎得说不出话来,只好灰溜溜退下了。
隆科多这时候却出来说道:“皇上派直亲王去兵部,如今兵部闹腾得很。”
四爷知道大阿哥去兵部后,看不惯那些人享乐惯了,对新兵也不友好,把没身份地位的人派去最苦寒的地方。
于是大阿哥就闹了好几场,逼着兵部尚书把一些勋贵子弟送过去。
要么就抓阄,要么就直接指名人去,反正让兵部尚书选一个。
大阿哥这话让兵部尚书头都大了,偏偏他还是四爷派去的,兵部尚书是有苦难言,只好求助隆科多,希望他能在四爷面前美言几句。
四爷看了隆科多一眼道:“直亲王去兵部是朕的意思,让兵部轮流派兵去轮换,也是朕的提议。”
这话一出,隆科多自觉闭嘴了。
他之前以为这是大阿哥自个的主意,想在兵部闹腾,才会听了兵部尚书的话,在这时候跟四爷提一提。
既然是四爷建议的,大阿哥就是去跑腿而已,怎么闹腾也不过分了,隆科多就知道此事自己是不能继续插手的。
鄂伦岱这时候忍不住又跳出来道:“比起直亲王,不是肃亲王更适合去兵部吗?”
四爷看着他道:“肃亲王年轻,可能随时要带兵出征,让直亲王留在兵部更合适。”
因为十四阿哥随时可能要离开,那么大阿哥这个出外打过仗,带兵有经验的人常年留在京城,在兵部是再适合不过了。
鄂伦岱还不死心道:“听闻九阿哥去户部了,那么其他阿哥是不是也得受到重用才是?皇上可不能偏心了。”
这话让四爷微微笑开了,只是这笑容让鄂伦岱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你说朕偏心,你这是想让哪位阿哥得到重用了?”
哪怕浪得飞起的鄂伦岱这时候都不敢开口了,毕竟四爷可不是康熙,会无条件纵容自己。
他敢开口,四爷拿到把柄指不定就要弄死自己了。
见鄂伦岱终于闭嘴不说话了,四爷才看了其他人:“各位爱卿还有什么异议吗?”
众大臣纷纷摇头,只道皇上英明。
等大内阁的臣子走了大半,四爷留下了小内阁的人。
陈廷敬这时候提出道:“皇上,微臣年纪大了,想要就此致仕。太傅一职,微臣建议让张伯行张大人来接手。”
张伯行的学问确实不错,人又有分寸,当太傅是适合的,四爷就点头同意让他接手尚书房了。
另外陈廷敬要致仕之事,四爷也同意了。
不过按照规矩,陈廷敬还要上折子三次,被四爷婉拒三次后才能真的致仕回乡。
如此拉扯,才能显示出皇帝对臣子的依依不舍和重视来,让陈廷敬以后致仕也能风风光光离开。
李光地也想致仕,不过四爷就没有同意了。
四爷想到朝堂上还有几个老臣留下,却喜欢倚老卖老,折子里最是喜欢指点江山的样子,要指导年轻帝王,让他看着十分不喜。
哪怕写得再婉转,也实在太过了一些。
要是老臣识趣,就该这时候致仕了,跟陈廷敬一样。
可惜他们就是年纪大了,活得久了,眼力劲反而不如年轻的时候。
想着稳坐这个位子,刚登基的四爷又不能立刻把人赶走,免得传出去名声不好,说是容不下康熙留下的老臣。
四爷准备想个法子,让他们主动提出致仕,于是就问起小内阁的几个臣子,看有没什么好的建议了。
李光地就说道:“皇上,微臣可以私下跟这些老臣谈谈,让他们改变主意。”
张伯行却摇头阻拦道:“皇上,此事不可,要是直接去谈,对方反而可能得寸进尺。”
四爷想客气让人退了,他们更是觉得新帝顾忌名声不会做什么,还可能狮子张大口提出各种要求才肯致仕,那就没什么意思了。
四爷深以为然,眉头紧锁。
李光地却拱手道:“皇上放心,微臣定不会让他们有狮子张大口的机会。”
这让四爷有些好奇:“爱卿打算怎么办?”
李光地迟疑了一下,四爷就示意其他大臣先离开,只独独留下了他。
等人都走了,李光地这才解释道:“这几位老臣在朝堂久了,不可能手里头真的干净。另外几个儿子和孙子都是没出息了,他们不肯退,其实也担心自己退了,子孙都没了靠山,很多事就遮掩不住了。”
毕竟为了这些老臣的面子,有些事别人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人退了,手里头的权力没了,别人就不会客气了。
尤其是死对头,这时候能不趁着他们病要他们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