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1/2)
第一百一十一章
翌日梁萤在崇德殿同李疑等人商议国债一事,赵雉则去永寿宫跟自家老娘唠了会儿家常。
见到赵雉喉结处有红痕,赵老太好奇问:“秀秀的脖子怎么了?”
赵雉面不改色道:“被蚊虫叮咬的,早上挠了一个包。”
赵老太半信半疑。
赵雉没脸说梁萤那只蚊虫可真厉害,只岔开话题问她在宫里习不习惯。
赵老太笑眯眯道:“哪有习不习惯的,我这个乡野老太太,住到这里头,锦衣玉食伺候着,就是他们动不动就跪礼,不大习惯。”
赵雉应道:“阿萤也有些受不了,说日后把礼制免了,只行拱手礼,别动不动就跪。”
母子二人唠了许久,赵雉又陪她活动筋骨,在御花园里散步。
另一边的梁萤把李疑和几个尚书召集到一起讨论国债的发放,每一份国债上都会制定编号,并且九州都会发放国债。
国债的面额最低一贯钱起步,年限分为半年、一年、两年和三年不等。
一份国债一式三份,三份重叠盖一枚中央官印。
为了防止造假,官印的头部国债底根留在户部,中间那部分则留在地方衙门,尾部便属于持债人。
盖下的官印也是有讲究的,有些是正面,有些斜侧,还有些反着,没有规律。
只要最后三份国债收拢起来能吻合成一枚官印,就能防止被民间造假钻空子。
下放给各州的国债有编号限制,假定从一到一千这个区间段属于并州,两千到三千属于沧州,以此类推。
并且编号相当于国债的身份证,保证每一份国债都能追踪。
地方把国债脱手出去后,会详细登记持债人的信息,以便还期时不出岔子。
兑现国债需在当地衙门兑现,确保官印的中部和尾部吻合。
地方上支付了钱银,只要把收回来的国债上交给中央,户部把手里的头部官印和地方上交来的国债进行吻合,确定无误后,中央会拨款下放到地方,完成国债借贷。
对于这个推进流程,众人是没有异议的。
至于国债面额,有一贯钱,十贯,五十贯,百贯千贯不等,且每份国债上都会写明年限利率。
通常买国债的都是用的余钱,梁萤想撬动那些余钱为我所用。
尽管人们不看好,但眼下确实没有能迅速搞钱的方法,只能死马当活马医。
很快武安就把哭穷的公文差人送进宫。
梁萤反复看过许多遍,决定让户部赶紧制作国债模板出来,在京城试水。
当哭穷的告示和国债张贴出去后,引起了市井百姓的热议,国家向老百姓借钱,这简直是奇闻!
为了把国债顺利推出去,有专人在一旁做解释。
围观在告示栏前的人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人说道:“我活了大半辈子,还是头一回见识到朝廷向百姓借钱的。”
一妇人不识字,问道:“告示上都写了什么呀?”
旁边的年轻人同她解说,“告示上说这些年频繁征战,老百姓苦不堪言,朝廷也国库虚空。
“现在百废待兴,朝廷取缔了天下百姓的徭役,把土地均分下户管百姓温饱,以后各州还会陆续开办学堂,免束修,让六岁以上的孩童开蒙受教,且不论男女都能去学堂。
“但现在朝廷经过战乱很穷,又不能随意印发钱银,恐物价飞涨引发民怨动荡,故而向天下百姓发放国债借贷。
“换句话说,朝廷向有钱的百姓借钱,一贯钱一年利三个点。”
听了他的解说后,妇人道:“那利息也不高啊。”
那年轻人笑了起来,“这位大娘,你当是放高利贷不成,朝廷借钱是拿去做民生用的,可不是拿去放贷。”
旁边的人们皆笑了起来,一上了年纪的老儿捋胡子道:“倘若真能免束修开蒙受教,那可是一大福祉啊。”
“话虽如此,但是咱们这些老百姓岂斗得过官家,万一日后那国债出了岔子,找谁伸冤去?”
“这话有理,不过照你这说法,那现在取缔徭役,是不是随时都有可能恢复?”
“这……”
“你瞧瞧那国债,上头盖的可是官印,倘若儿戏,那天下岂不又得大乱了?”
“我觉得不管怎么说,这个朝廷比以前的楚王常山王之流管用得多,至少取缔徭役和土地下放到户,是确实让咱们老百姓受益了的。”
人们就国债这一话题热议。
刚进京的贾丛修和程世清一来就听到这茬儿,他俩可是盐商大户,特地进京向梁萤汇报目前各州的盐货铺售情形。
现在梁萤是女皇,要见她可不容易,二人打听到李疑的府邸,特地送上拜帖,由他引荐进宫觐见。
第二日待梁萤处理好政务,才得空会见二人。
贾丛修无比庆幸自己当初抱牢了这条金大腿,从安县弹丸之地仅仅十年时间就飞升到金銮殿,简直不可思议。
由内侍引着前往崇德殿的途中,两人心中既紧张又激动。
他们偷偷打量周边的宏伟建筑,心中不禁生出几分自豪感,两人虽然是贱商,但是背后靠的大树厉害啊。
抵达崇德殿,内侍通报,梁萤搁下笔,做了个手势。
不一会儿贾丛修二人进殿跪礼,梁萤看向他们,道平身。
两人毕恭毕敬站起身,梁萤问道:“现在各州盐铺可进展得顺遂?”
贾丛修应道:“回陛下的话,顺遂,当地衙门严打私盐,官商协作,盐货已能铺至乡村市集,确保百姓用盐便利。”
梁萤点头。
目前盐铁专营,但凡在产盐地都设有监管。
盐商买盐引需在监管处领取,也就是专卖权。
购盐缴纳的盐税不会通过地方衙门经手,直接由盐道监管处收纳,而后将盐税及账目转至户部指定的存储地,以备朝廷开支。
跟地方分割开来可以省去许多麻烦,若地方官员想在盐税上动脑筋是不太容易的,因为盐税的账要经过梁萤亲自过目。
她是盐商身后的背书人,盐税这块利益关乎国家民生,要彻头彻尾控制。
小油水兴许能捞点,大的肯定不行。
贾丛修的执行力度毋庸置疑,但凡盐铺到哪里,能跟着带过去的商品货物也会跟到那里。
这就是从农村包围城市的益处。
他们这帮人从基层浸润,几乎每个郡县都知道取缔徭役,土地下放,修缮道路,蚕农经济,扶持入驻商户免半年商税等等政策。
这些最基础的东西从打下一座城池搞土地下放开始就融合进去了。
梁萤问他们可曾遇到难题,两人就各自的情形细说一番。
铺盐带货修商铺,目前已经进展到六州。
程世清提起进京时看到的情形,梁萤说道:“现在朝廷穷得叮当响,百官连俸禄都发放不起了,我打算九州同时发布国债,就跟当初俞州借粮那般。
“贾老你组织起来的商会,可得大力支持国债。”
当即把国债一事细叙一番。
贾丛修严肃道:“陛下为国为民,现在朝廷窘困,我等商贾受益衙门扶持,自当为国出一份绵力。”
程世清也道:“青州与梁州这边,草民定当竭尽全力组织商户们购买国债。”
贾丛修:“俞州东州等地的商户,陛下尽管放心,必当人手一份。”
梁萤笑道:“那敢情好!”
此次国债先预发五百万贯,九州瓜分。
正式发行那天,梁萤拿着国债来忽悠赵老太。
老人家可不傻,先问她五十贯有多少利,梁萤问道:“阿娘要几年期的?”
赵老太道:“两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