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穿成亡国公主后 > 第一百一十章

第一百一十章(1/2)

目录

第一百一十章

从最初穿越到金銮殿上的弱小,转变成主宰众生的女王,君临天下的风光无限令梁萤彻底膨胀了。

但随之而来摆在她面前的问题非常严峻,那就是朝廷是个穷光蛋,完全是一堆烂摊子。

地方很穷!

国家也很穷!

这些年战乱连连,百姓颠沛流离,日子过得狼狈。

地方衙门要养诸侯手里的兵,也过得紧巴巴。

朝廷就更不消说了,权势更叠,国库空虚已经是彻头彻尾的空壳。

眼瞅着他们又要发不起俸禄了,梁萤后知后觉意识到,妈的,龙椅坐着会蛰屁股!

这不,朝会上户部周尚书说起国库入不敷出,前阵子抓硕鼠虽然填补了不少回来,但现在又要见底儿了。

做为打工人,最听不得的就是薪资拖欠。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龙椅上的梁萤和赵雉身上。

赵雉选择无视。

别看我,我什么都不知道!

梁萤则抱手沉默了许久,才问道:“国库空虚,诸位爱卿可有良策解燃眉之急?”

百官你看我我看你,有人提议让钱监铸官银。

梁萤还没开口否决,就被周尚书严词拒绝了,说道:“眼下九州才从混战中平定,地方上物资粮食紧缺,一旦朝廷大量铸钱银,粮食货物势必飞涨,使得民间再次陷入动荡不安中,得不偿失。”

这番话说得梁萤对他刮目相看,那老头儿虽然迂腐了点,脾气臭了点,好歹会干点人事,值得嘉奖。

目前这个新兴的王朝刚从战乱中平复,正是各种资源吃紧的时候,如果在这时印钞,势必会引发通货膨胀。

底下的官员们窃窃私语,就搞钱一事热议一番。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直没有吭声的赵雉冷不防道:“当初俞州衙门向老百姓借粮打仗,现在向他们借粮养衙门,可行得通?”

此话一出,文武百官集体噤声。

底下的李疑忍不住道:“九州除了俞州和东州老百姓稍微富庶一些,只怕其他州的百姓是借不出粮来的,更何况这些年征战频繁,俞州东州在地方上也没什么盈余了。”

梁萤忽然道:“那就向有钱的商贾手里借。”

周尚书虽然听说过俞州衙门跟老百姓借粮打仗的事,但朝廷向商贾借钱,简直是闻所未闻!

百官全都面面相觑,心想土匪就是土匪,先前从权贵富商手里抢土地,现在合着是要去抢他们的私产了?

兵部杨侍郎小心翼翼问:“陛下要如何借银?”

梁萤缓缓起身,背着手一步步走下台阶道:“现在朝廷穷得叮当响,老百姓穷,公家也穷,又不能铸银引发物价飞涨,思来想去,也只有搞国债这条路子了。”

百官:“???”

国债是什么鬼?!

人们窃窃私语,全都摸不着头脑。

梁萤指了指李疑,说道:“李中书,你同众爱卿讲一讲当初我们在俞州施行的借粮一例,我想发布的国债也跟借粮有异曲同工之处。”

李疑领命,当即同百官详细讲解俞州衙门跟老百姓借粮的事。

人们听后,有人发出质疑,“俞州百姓愿意借粮,是因为他们需要衙门保住自己手里的田地不受侵占,双方都有利益牵扯,可是现在朝廷向商贾借钱银,倘若仅靠自愿,他们岂会把钱银交出来?”

“对啊,自己手里的私产,何故就要借给朝廷?”

面对百官七嘴八舌的议论,梁萤做了个手势,问道:“朝廷以国家的信誉背书,广泛向民间百姓借贷,定下还期的利息,是否合理?”

素来都是公家衙门高高在上,如今忽然转变角色,朝廷反倒向老百姓集资借钱,变成欠债的人。

满朝文武对这波反向操作彻底凌乱。

唯独俞州那帮主心骨见怪不怪,还是那个熟悉的配方原来的味道。他们早就习惯梁萤的奇思妙想,她既然提出来,肯定就有十足的把握能把这事推下去。

这不,连赵雉都有点好奇她所谓的“国债”了,问道:“你那国债,就是打张借条出去,让民间商贾把真金白银送来换借条,到期再给他们利息?”

梁萤点头,“就是这个理儿。”

赵雉:“……”

妈的,把空手套白狼利用到这个份上,也没有谁了。

当时他们都不看好国债,认为没有人会卖账。

但以目前的局势,除了国债外,确实找不出更好的法子解决国库空虚的难题。

战乱后百废待兴,需要花费大量的钱银去把经济搞活起来,首要的是取缔徭役和土地下放,这两项地方正在施行,安抚民心。

去年他们入京,各地方上是什么情形并不清楚,梁萤打算派张议带五位监察御史到各州巡查。

这些人可由百官举荐,挑年轻的考核培养。

张议现在任命为吏部尚书,手里的职务暂且交接给吏部侍郎,梁萤不放心派其他人,怕被钻空子。

并且此次巡查不仅是监察百官,看各州的土地下放,还要把地方上得力的人员举荐到中央任用,唯有让跟着自己起家的人去办这差事梁萤才放心。

没过几日,张议领了五位监察御史到地方巡查百官。

梁萤开始动手搞国债。

在下放国债之前得写煽情的国债下放原因,她还蛮喜欢韩二娘的文采的,遗憾的是她还在地方上未进京。

于是梁萤召见武安进宫。

武安饱读诗书,文采斐然,论起作文章,不比那些臭酸儒差。

梁萤同她说起国债一事。

武安嗤之以鼻,嫌弃道:“空手套白狼,也只有你想得出来。”

梁萤:“阿姐甭管能不能行,且先替我写一份朝廷目前百废待兴的困境,最好是煽情一点,就像当初讨伐楚王的檄文那般。”

武安不领情道:“中书省那么多官员,还写不出一份哭穷的公文来?”

梁萤撇嘴,“不够煽情。”顿了顿,“你若给我写一份哭穷的国债来,我许你国子学祭酒来做,如何?”

听到这话,武安不由得愣了愣。

国子学相当于中央最高教育学府和管理机构,国子学祭酒官职从四品。

先前武安在俞州开办学堂,对教育这方面有经验,现在让她掌国子学,不仅是京中的学府,地方的学堂教育也会涉及。

梁萤问她敢不敢接手这差事。

一旁的柳元娘生怕她婉拒,忙道:“陛下擡举,主子岂有推拒之理?”

武安皱眉,“莫要多嘴。”停顿片刻,问道,“现在不是有人做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