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1/2)
第78章
钟菱思来想去,也没想到自己要干什么。
她不确定自己要干什么,但是她能确定,奶茶里是需要珍珠。
这个时代还没有木薯粉,木薯原产南美洲,是一种生活在热带的作物。
就算这个时代的沿海地区已经开始通商,开始试探性地迈出了与世界其他地区交流贸易新阶段第一步。
那钟菱也不会专门南下,就为了去找木薯,磨粉做珍珠的。
但如果玉米、土豆、可可、辣椒打包一起来了。
那还是可以考虑一下的。
作为一个带着后世知识的穿越者,钟菱是有认真考虑过航海贸易这件事情的。
当朝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已经相当的不错的,沿海地区也是有商队和专门的贸易口岸的。
只要不实行海禁,最高决策方能够客观冷静的去了解这个世界。
长盛不衰,并不是什么难以设想的事情。
但是钟菱又转念一想。
这和她有什么关系呢?
若是来日圣上执意要实行海禁,坚持锁国。难道她还要去上奏,谏言献策吗。
她做不到的。
她不过是短暂的站在更远的视角看了一眼这个世界。朝廷的政令不是她随手画的大饼,是详细且经过深思熟虑的。
更何况,历史有其发展规律,是不会被某一个人所改变的。
她还是安心开好她的小食肆吧。
倒是可以等会试结束后,向祁珩打听一下沿海商贸情况。
钟菱没有没什么做航海王的大志向,只是突然非常想念玉米、土豆、可可、辣椒了。
但是这份念想,也只能是念想,一时半会显然是实现不了的。
钟菱只能先专注于眼前奶茶里的珍珠。
她用糯米粉搓了小汤圆。虽然不及珍珠弹牙有嚼劲,但胜在足够软糯,倒也叫人眼前一亮。
年三十那天剩下的菜,热一热,又能吃上好几天了。
小食肆里的大家,都不是挑食的人。
尤其是如红烧肉、梅菜扣肉之类的,虽然再热一次,模样没那么好看,但是更加的入味了,非常下饭。
钟菱和宋昭昭阿旭他们,就窝在院子里撸猫逗狗打叶子牌。
一直到第三天,钟菱决定带宋昭昭和阿旭出去走走。
她一个人自己窝着还没什么感觉,但是带着两个孩子宅家,总还是有些负罪感的。
正巧,傍晚时分同样闲在家里的苏锦绣来串门,告诉了钟菱一个消息。
城北的如意桥,有庙会。
正好钟大柱去赤北村了,钟菱当机立断,马上去招呼宋昭昭和阿旭换衣裳。
太阳的已经西沉,虽在天空中不见了踪影,却投下大片金灿的橙光,将奇形怪状的云朵,晕染成温暖的颜色。
行走在夕阳之下,好像浸在了温暖的澄汤里。
宋昭昭被锦绣坊的几个姑娘们拉去说悄悄话了,他们脚步轻快,嘻嘻笑笑的走在了前面。
阿旭有些不知所措,他背着手跟在宋昭昭身后,脊背挺得笔直。
而钟菱慢悠悠的迈着步子,和苏锦绣走在了最后面。
“今年的庙会,又要热闹些。”
“嗯?”
“今年会试早啊,要参加会试的举人,起码已经有大半已经赶到京城了。”
钟菱恍然大悟。
远远的,已经能看见那一串一串挂起来的灯笼了。
像是天边橙光凝练坠落下的一片殷红,格外的耀眼喜庆。
人流也自此密集了起来,来往的行人们大多身着红色,面带笑意的,和家人同行。
灯笼的红光混着天边的最后一点夕阳,映照着每个人脸上的笑意,更加的温暖。
钟菱背着手,和苏锦绣并肩混入了人群中。
她家的两个孩子,早已不见了踪影。
他们手里都有钱,由锦绣坊的姑娘们带去玩了。
因着苏锦绣的这句话,钟菱在看着来往行人时,多留意了几分。
仔细打量,确实是能发现一些明显是从京城外来的人。
有的是口音实在浓重,一听便听出来了。
也有一些是一身的书卷气,他们大多在书摊,或者猜字谜的摊子前停留。一看就知道是文人。
当朝举人的年纪,其实是偏大的。
毕竟要先成为秀才,才能参加会试。
而秀才这个身份,在很多乡村足以被奉做上宾了。
就好像周芸的那个渣男前夫,仗着自己是秀才,便自觉高人一等,处处看不起周芸。
但实际上,他没有那个考乡试的能力,又放不下身段去做农活。便只能每天活在自己清高的梦境里,醉生梦死。
庙会里有唱戏的,也有说书的,玩杂耍的。
娱乐项目,比钟菱想象中的要丰富很多。
甚至不远处的河面上,还飘着画舫。
光是看着那窗棂透出来的光亮,都可以想想船上是怎么样的纸醉金迷。
钟菱倒是没有挤去听戏的意向,她的目光在边上的小摊旁晃悠着,偶尔驻足停留。
她举着一个从小姑娘那买来的莲花小灯,爱不释手的反复看着,笑道:“确实是热闹。”
夜幕降临,街上的花灯耀眼璀璨,一眼看不到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