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世家败走,开始收网(1/2)
第51章世家败走,开始收网
无论哪个都大逆不道,无论哪个都需要管制。
他们只觉得宋司鸾弄出来的政策荒唐至极,对方怎么敢如此不知天高地厚,把天都捅出窟窿来了!
如果用现代话来形容,这些大儒们现在的心情肯定是“世界末日到了。”
可实际上造成世界末日的并不是宋司鸾,而是这些世家大儒。
如果不把他们这些毒瘤铲除,那么这个小世界就会很快败落消亡。
只靠舆论自然不行,罢工的官员和空出的位置需要人顶上。
这些硬核的内容则是傅西辞负责,可能一时间找不出太多熟手来代替朝廷中的力量,但帝皇最擅长的就是制衡,也就是端水游戏。
此消彼长,总有人想趁机出头,大世家沆瀣一气,小世家却趁机攀爬。
于是大世家出身的大儒们带着自己的众多称病,以此相逼,想要让皇帝收回成命。
结果转头小世家的人就会顶上,而且傅西辞图谋这日也不是一天两天,他早就选好人埋好棋子。
除小世家外还有培养好的平民,以及后宫调教好的穿越者。
本来还得花费心思将大世家的人弄下马,现在好了,对方主动称病,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于是大世家们发现不对开始使坏的时候,再次踩坑,正中傅西辞的计划。
傅西辞只要抓住把柄就会立马开刀,灭一个世家,自己的国库便会充盈。
当初傅西辞能收拾掌握兵权的异姓王,这时候对没什么兵权的世家更不会手软。
再者士兵军队都在皇帝的手中,这就是底气。
世家们不是没有寻找出路,而是找不到出路。
覆巢之下无完卵,虽然说有“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这种戏称。
有些世家存在的时间比皇帝在位的期间还要长,可那需要朝代更叠对世家没有造成冲击才行。
封建王朝战乱动荡,哪怕是换了一个皇帝上位以后也会对世家大族以礼相待。
但如果是外族入侵,对方可不会顾及什么世家。
傅西辞在位的情况与外族入侵效果一致,毕竟先皇无能已成颓势,傅西辞继位后大刀阔斧,只有推翻所有旧址才能浴血重生。
一个皇朝时间长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世家内部也是如此。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最初世家出现,对于整个时代,整个王朝有推动作用。
那是人文进化到一定程度之后昌盛的表现,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性质开始慢慢发生变化,这些世家已经对王朝成了影响和制约。
那么世家就不再是进步的推动,而是老旧的沉苛,这是一种无可逆转的发展。
现如今世家自乱阵脚,开始向那些名士递去橄榄枝,他们觉得名士大儒都是文人,理应互帮互助。
且朝堂之上宋司鸾说出那样的话,得罪了两者,那么两者当然可以联合在一起打宋司鸾一个措手不及。
谁知道大儒这里刚刚有活动,宋司鸾那边就好像早就料到般,立马从新闻社发起了讽文。
说有的名士有才能,而有的则胸无点墨,伪装成名士的样子,犹如鱼目混珠。
这一下名士们自然坐不住,被宋司鸾吸引注意力,趁此机会宋司鸾提出“名士风范”的具体特征,条条框框既潇洒又风雅。
名士们顿时没人同世家联手,他们忙着证明自己是真名士,而不是沽名钓誉的草包。
宋司鸾鼓吹名士风范,实际上却是潜移默化的给朝廷圈人。
原因也很简单,这是种狡猾的手法,由傅西辞这个官方制定什么样的名士才是名士,相当于把标准和话语权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世家猛然惊醒,发觉四面楚歌。
他们想通过文人进行舆论,却发现寒门子弟退避三舍,生怕自己变成令天下人耻笑的“上门女婿”,到时候被压榨一生,为别人做嫁衣。世家阶级与寒门不再合作,矛盾冲突被摆在明面。
想与名士合作,却发现对方陷入自证,自顾不暇。
想联合起来用身家财力硬抗,却发现依附自己的商人通通叛变,争先抢后的与宋王府攀关系。
无论是节省成本的科技产物,如提高效率的发明。
还是闻所未闻的菜品,粮食,又或者是物美价廉的生活用品,精致罕见的珍珠等奢侈用品。
宋王府就没有拿不出手的东西,尤其是宋王府一点都不隐瞒,只要查就知道这些东西出自皇帝傅西辞。
世家们措手不及,他们都不知道皇帝的这些东西都是从哪儿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