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人心(2/2)
就在山海关内上演着这出人性闹剧之时,关外的西罗城,迎来了它命中注定的一天。
清晨,天色刚刚蒙蒙亮。城墙上负责守夜的关宁军士卒,正打着哈欠,准备换岗。一个眼尖的士兵,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不经意地向城外望了一眼,随即,他脸上的困意,瞬间被无边的惊恐所取代。
只见城外的平原之上,不知何时,竟已扎下了四五个巨大的营盘!那连绵不绝的营帐,那迎风招展的日月龙旗,那数不清的、如同蚂蚁般来回走动的兵马,无声地宣告着一个事实——朝廷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了!
“敌袭!敌袭!”凄厉的警报声,划破了清晨的宁静。
整个西罗城,瞬间陷入了一片混乱。关宁军的毫无准备,在这一刻暴露无遗。城门大开,甚至连门闸都未曾落下;护城河上的吊桥,还大咧咧地放着;城墙上的士卒们,睡眼惺忪,衣甲不整,漫不经心地跑向自己的岗位,完全没有大战将至的紧张感。
他们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有效的防御。
朝廷大军的行动,快如闪电。
一阵密集的枪声响起,数百名火枪骑兵,在距离城墙百步之外,便已开始轮番齐射。密集的弹丸,如同冰雹一般,狠狠地砸在城头之上,打得砖石四溅,将那些刚刚跑上城墙的守军,压制得根本抬不起头来。
紧接着,数千名蒙古骑兵,在冲锋至城下后,竟齐刷刷地翻身下马,将战马交给后方的同伴,他们自己则拔出弯刀,如同最精锐的步兵一般,呐喊着冲向那洞开的城门。
后方,由山东总兵牟文绶率领的山东军,更是排着整齐的方阵,如同一道道不可阻挡的浪潮,迅速跟进增援。
城头之上,负责守城的关宁军把总,早已是面无人色。他看着城下那军容鼎盛、配合默契、火力强大的朝廷正规军,心中只剩下绝望。他知道,城门很快就会被攻破。他下意识地想派人去向吴三桂通报,但转念一想,就算吴三桂知道了,又能如何?远水,救不了近火。
他再看看身边那些早已失去斗志的士卒。他们一个个脸色惨白,躲在女墙后面瑟瑟发抖。有些人,甚至已经扔掉了手中的兵器,眼神中流露出的,不是抵抗的决心,而是对投降的期盼。
他们都是汉人,是吃着大明皇粮的兵。吴三桂要降清的事,他们这些底层士兵,根本一无所知。如今面对朝廷的天兵,他们从心底里,就生不出半点抵抗的念头。
那把总心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他想到了吴三桂的反复无常,想到了满清的残暴,更想到了自己远在京师的妻儿老小。
一个念头,在他心中变得无比清晰。
他猛地站起身,对着身边的亲兵吼道:“别打了!都别打了!开城!开城迎接王师!”
他一把推开挡路的士卒,冲到城门楼上,用尽全身的力气,对着城下已经冲至近前的官军,声嘶力竭地高喊:
“城上的弟兄们都是大明的兵!我们降了!请王师入城!皇上万岁!大明万岁!”
这声呼喊,如同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城墙之上,所有的关宁军士卒,都如释重负般地扔掉了兵器,跟着一起高呼起来。
当禁军的先头部队,小心翼翼地冲入城门时,看到的是让他们毕生难忘的一幕。数百名关宁守军,已经整整齐齐地蹲在墙角,将兵器堆放在一旁,正眼巴巴地,等待着被收编。
没有抵抗,没有流血。这座山海关的前哨重镇,就这么兵不血刃地,被拿下了。
当捷报传回中军大帐时,崇祯皇帝正对着沙盘,与一众将领商议着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他听完传令兵的禀报,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了一阵畅快淋漓的大笑。
“哈哈哈!好!好一个识时务的把总!”他指着沙盘上的西罗城,对身边的张世泽等人笑道,“看来,也不必打了嘛!说不定,是朕的王霸之气,已经传到了关内,将那吴三桂的兵,都给震慑住了!”
帐内众将,无不莞尔,气氛一片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