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年轻人,你还是太嫩了!(1/2)
陈老板那张和善的面容上,精明的光芒一闪而过,他端起面前的青瓷茶杯,轻轻摩挲着温润的杯壁,却没有喝。
林先生则靠在椅背上,双臂环抱,身体的姿态从审慎变成了评估。
赵淑芬的心,其实也提到了嗓子眼。
女儿和梁文浩的这番话,已经将“东方雅集”的格调和气魄都打了出去。这番话,既是绝地反击,也是一场豪赌。赌的就是这两位商人,究竟是只看眼前利益的普通生意人,还是真正具备长远眼光的战略家。
前世的赵淑芬,普通的只懂得埋头苦干。可活过一辈子她才明白,商场如战场,很多时候,打的不是产品,而是人心,是格局。
“说得好。”
半晌,陈老板放下了茶杯,发出一声清脆的声响。
“赵小姐这份胆识,比许多在商场里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男人,还要强。汇联公司的眼光,也确实独到。”
林先生也点了点头,附和道:“李嘉海在新加坡确实一手遮天,但他毕竟不是南洋的皇帝。他的手,伸不了那么长。两位刚才提出的‘窗口期’理论,很有意思。”
赵小丽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弛了一些。
然而,赵淑芬却丝毫不敢放松。她太了解这些在商海里沉浮的老狐狸了,他们绝不会因为几句漂亮话就轻易下注。
果然,陈老板话锋一转。
“不过,赵小姐,赵总,”他慢条斯理地说道,“故事讲得再好,棋局布得再大,我们做生意的,终究还是要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你们说,你们的产品代表着匠心,代表着传承。我们承认,今天看到的这几件,确实是精品。”
“但我们怎么确定,‘东方雅集’所有的产品,都能达到这个水准?我们又怎么确定,你们所说的那些匠人故事,不是为了营销而编造出来的呢?”
赵小丽刚刚建立起来的信心,瞬间又受到了冲击,脸色有些发白。
梁文浩眉头微蹙,正要开口。
“陈老板这个问题,问得好!”
赵淑芬却忽然笑了起来,笑得格外爽朗,她主动接过了话头,身体微微前倾。
“商场之上,谨慎是本分。如果连这点疑虑都没有,我们反而要担心合作伙伴的眼光了。”
她先是肯定了对方的质疑,瞬间化解了其中的敌意。
然后,她看向陈老板和林先生,不疾不徐地说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既然两位有这个顾虑,那不如,就请两位亲自去看一看。”
“哦?”陈老板挑了挑眉。
“我们诚挚地邀请陈老板、林先生,还有林太太,随我们一同返回羊城。我们会为各位安排一场独一无二的‘溯源之旅’。”赵淑芬的声音里,充满了强大的自信。
“你们可以走进我们的工坊,亲眼看一看我刚才提到的那位漆器老师傅,是如何将一百多层大漆,一层层刷到器胎上的。你们也可以到我们的柴窑边,亲手摸一摸那些即将入窑的泥坯,感受一下松木燃烧时火焰的温度。”
“你们可以和我们的匠人一起喝茶,听他们聊一聊这门手艺在他们家族里传承了几代人。你们甚至可以随机挑选任何一件成品,我们会当着你们的面,请最权威的质检机构进行检测。”
陈老板和林先生再次对视了一眼,眼中的惊讶已经无法掩饰。
他们原本以为,对方会想尽办法来解释,来证明。却万万没想到,她会直接发出这样的邀请。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商业谈判了,这是一种近乎于“阅兵”式的文化自信展示。
“我们不仅欢迎两位来参观,我们还要把这次‘溯源之旅’,办成一次公开的文化交流活动。”赵淑芬的思维,比他们想的还要深远。
“我们会邀请羊城乃至全国几家有影响力的媒体,对这次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报道。报道的主题,不是商业合作,而是‘南洋侨商寻根华夏传统工艺’。陈老板,林先生,你们的祖辈都来自华夏,我想,这次活动对你们而言,同样意义非凡。”
“李嘉海想封锁我们,想把‘东方雅集’定义成一个投机取巧的商业品牌。那我们就偏要告诉所有人,‘东方雅集’的背后,是整个华夏几千年璀璨的文化底蕴。他打压得越狠,我们的声音,就要越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