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四年前的决意(2/2)
藏在阴影里的少年无奈地一勾唇,擡手压低帽檐,后退几步,把身影彻底藏进了黑暗里。
明白了就好。
这样就没问题了,赶紧拖后计划,离那边远一点吧……
他还得过去赶场子做自己的任务呢。
耳麦里传来苏格兰沉稳而冷静的一声「就位」,耀眼而夺目的巨大烟花绽放在室内,惊慌失措的市民纷纷涌向外间,慌乱间爆发的巨大噪声里夹杂着节奏稳定的枪响,被围在黑西装中间的社长率先无力地向后仰去。
暗中窥伺的毒蛇来的恰到好处,他早已换回了原本的那张假面,动作又轻又快,稳定地收割了最后几条性命,顺手把需要销毁的厚厚文件塞进包里。
燃烧的大火和坍塌的墙壁吞噬了一切,包括伤者痛苦的哀嚎和亡者永远说不出口的惊惧。少年迅速远离了那栋缺了口的大楼,慢条斯理地整了整围巾,翻出了带有竹叶的一面。
有一点意外。
约好汇合的便利店前,苏格兰正等在那里,一旁却是两位眼熟的女大学生。
片桐千治像是被远处爆炸后的烟灰吓了一跳,瞪圆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大楼的方向。因为角度的原因,她不得不仰着脸才能看见徐徐升起的黑色雾气,表情呆呆的,像是受到惊吓后愣住的小狗。
出岛美弥也有些后怕,但却比揣了心事的学妹更快一步回过神来,她想像个可靠的姐姐一样拍拍片桐千治的肩膀。但想起对方对肢体接触的抵触,还是放弃了这个诱人的想法,只是拿手在对方眼前晃晃。
“别后怕了……至少咱们挺幸运的,对吧?”
干巴巴的安慰,但胜在有效。片桐千治被她的话唤回了人间,虽然魂不守舍的样子还是有点蔫哒哒的,但也不复刚刚彻底灵魂出窍的模样了。
“嗯……”黑灰色的烟雾清清楚楚地映照在视网膜上,她慢吞吞地应着,把视线从那栋大楼身上拔下来,声音有点含混,“对啊,是挺幸运的。”
但这所谓的幸运,不是因为我那不自量力又逢场作戏的见义勇为让我们远离了原本会恰好赶上的厄运,而是因为我终于看见,我那始终缄默也始终坚定的守护者究竟为我遮掩了什么。
她又忍不住擡眼去看那栋大楼,一闪而逝的余光里,映出身前一米处即将擦肩而过的青年。
片桐千治知道自己不应该在陌生人面前露出马脚,她低下眼睫,稍稍向右迈出半步,为彼此让出富裕的空间,难得深沉的话题让她神思不属,根本没发现对方颈间半遮半掩的深绿竹叶。
这就是隐于暗处的代价……这就是扛起了责任的人必须经历的生活吗?
哪怕排外和孤立伴随了她几经辗转的近半高中生活,提前了解过这个国家这方面「文化」的片桐千治也没有因此而感到多少明晰的痛苦。毕竟她的内里始终是陈月曦,一个早已成年、并且对这个世界始终没有真切归属感的异界来客。
但是,无论在哪个世界,生活在光明中的人都难以想象里世界的污垢,早有预料的校园暴力和来不及发展到巅峰就会被转学打断的霸凌就是她所感受过最深的恶意和黑暗。至于让鲜血和死亡贯穿人生这种听起来就非常不合法的生活?她只在二次元里道听途说过而已。
在追剧和学习中来回蹦跳的大学生再怎么步入社会,也只能在新闻和都市传说中听见丁点「极道」故事的皮毛。可眼前张牙舞爪的黑色浓雾却像是炸开的潘多拉魔盒,敲碎了她不得门路的道听途说,把仅剩的家人面前永无止境的暴力和硝烟向她坦露了一角。
此刻,也许打开手机,她就能看见某人在大楼中遇难的消息,再翻两页新闻,却能看见毫不相干的娱乐版块热热闹闹地欢庆着某个当红偶像的生日——黑暗和光明仅有一线之隔,彼此对立又统一,堪称可笑地在网络上分割出各自的阵地,只等待着知晓内情的人点滴收集,归纳进自己的情报网里。
仅仅是突兀地撞见一角,恐怖和畏惧就轻而易举地攫住了她的心脏,对家人的担忧是这种绝望最密切的伴生品,像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可怖怪影,耀武扬威地盘踞其上。
要怎么做,才能帮助深潜在黑暗污泥里的追光者呢?
要怎么做,才能让他看见自己也像他一样炽热而真诚的亲近感和保护欲呢?
要怎么做,才能为根本不会吐露秘密的孤独旅人撑一把伞、让他不要溺毙在潮湿的倾盆大雨中呢?
游玩计划缩水大半,片桐千治和学姐告别,早早回了家。她抓着手机坐了半晌,依然在思考这些堪称哲学的问题。
但最终,她没有打开那个熟记于心的网址,也没有试图参与那场注定发生在黑暗里的博弈,只是收拾出酒柜,买了满满一柜的苏格兰威士忌——她记得那是一位更加温柔而沉默的卧底。
下一次久违的联系,她依然活泼开朗,兴致勃勃地说起自己遇见的趣事和家长里短的波澜,佐以道听途说的大学怪谈和物语。
有时候,无谓的悍勇会被称为莽撞,退后和放弃反而最需要智慧和勇气。从两年前接受这个崭新的身份开始,她就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
她是沉默而稳定的船锚,是永远不会流浪的灯塔,是坚韧而细腻的风筝线,是只属于一个人的,来自故乡的月亮。
哪怕黑色的世界里惊涛骇浪,她的家人也能时刻感受到来自光明的拉力,比起同行来格外幼小的月亮始终如一,从不抱怨,只是默然地把他从水中捞起。
只有在零和一组成的网络里,单薄的语言才会成为邮差,颤巍巍地把真心实意传递。
对网络高科技一窍不通的少女托着下巴想。既然你是黑客里的王,一定比任何人都能看懂。
看懂这掩埋在文字下的滚烫血液,看懂这热切灼人的殷殷期盼——从不是在让你为那不知是否存在的、回家的可能性奉献一切,而是在悄悄地说,在这个世界上,我对同伴和家人的定义一定与你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