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留种(2/2)
云筱筱举着花籽盒蹲在陶罐边,盒盖翻开,里面的种子清单又添了行新字:“越冬·第1天”。她刚用指尖碰了碰罐壁,星藤的须子就往罐底送了点热乎气——是从灶台方向引来的余温。“它们在睡觉呢。”丫丫把红薯皮剥下来,埋在棚外的土地里,“给土地也留点甜,等春天就有劲儿长。”
陈阳的画板支在储藏棚门口,他正画窗上的霜花和棚里的种子罐,霜花的纹路里渗着星藤的光,像给玻璃镶了层银。莫邪举着记录牌凑过来,把“越冬注意事项”贴在牌上:“保持干燥、防冻、定期检查……王奶奶写的!”那只菜粉蝶不知从哪飞进来,停在记录牌的“干燥”二字上,翅膀的光把字迹映得发亮。
王奶奶端着刚熬的姜茶过来,给每个人都倒了碗:“喝点暖身子——种子睡好了,咱也得养精神,开春才有力气种地。”星狐蹲在王奶奶脚边,尾巴扫着地上的稻草屑,把暖烘烘的姜茶香气往种子罐那边送。孟晓举着记录本经过,在首页画了个小小的太阳:“离开春还有三十天。”
带鳃的人往水道里撒了把抗冻藻种,清洁鱼群聚在藻种周围,把最暖的水域让给小鱼。“它们现在连过冬的规矩都懂了。”他笑着往岸边的土地上盖了层藻叶——星藤的须子立刻卷过去,把藻叶铺成薄薄一层,像给土地盖了层绿绒毯。
傍晚收工时,大家坐在储藏棚里烤火,火塘里的柴火噼啪响,把种子罐的影子投在墙上,像排小灯笼。丫丫把烤热的红薯分给星狐,自己啃着饼,看青霞和紫霞翻看今年的种植记录,云筱筱在花籽盒上贴了片干花——是最早那朵母株的花瓣。
李煜杰看着火塘的光映在每个人脸上,星藤的光点顺着棚顶的缝隙溜进来,落在种子罐上,像给它们盖了层光被。他知道,就算外面结着霜,罐里的种子也在悄悄积蓄力气,等开春的第一声雷响,就会跟着星藤的光痕,钻出土面。
这片星田的冬天从不是结束,是种子在土里做梦,是人们在暖棚里攒期待,就像火塘里的余烬,看着灭了,底下的热却在悄悄等着,等一阵春风来,就能重新燃成燎原的绿。
火塘里的余烬还泛着红光时,星藤的须子已经悄悄缠上了储藏棚外的竹杆,杆上结的霜花被须子的光融成水珠,顺着杆身往下淌,滴在新翻的土地上——像给土地送了第一口春水解渴。丫丫抱着暖手炉蹲在窗边,看水珠在土里洇出小坑,突然指着远处:“青霞姐!玉米苗的稻草堆冒绿尖啦!”果然,被棉布盖着的稻草缝里,钻出点嫩黄的绿,像从冬天里探出的小脑袋。
青霞赶紧把稻草扒开些,让绿尖能晒到晨光。紫霞提着刚温好的玉米糊跑过来:“王奶奶说用温水浇根,苗长得更稳。”她刚把水瓢凑近根边,星藤的须子就卷着瓢沿,把水流调得又细又匀——水珠落在根上,溅起的泥点里裹着星藤的光,沾在绿尖上。孟晓举着记录本跟过来,在“越冬苗”页画了个向上的箭头:“比预计提前三天冒芽。”
云筱筱把花籽盒里的种子倒在掌心,颗颗紫黑发亮,被星藤的光烘得暖乎乎的。“再过五天就能播种了。”她刚把种子放回罐里,莫邪就举着大豆记录牌跑进来:“我的大豆种子也醒了!昨天倒出来晒,有颗已经裂嘴要发芽啦!”星藤的须子卷着颗裂嘴的大豆过来,放在花籽盒旁——两颗种子的裂口对着,像在说悄悄话。
陈阳的画板移到了玉米苗边,他正给绿尖添淡金色的光边,笔尖刚落下,那只菜粉蝶就从窗缝里钻进来,停在绿尖上,翅膀还沾着点没化的霜,却抖得格外精神。“它也知道春天要来了。”陈阳笑着把蝴蝶和绿尖一起画进去,旁边添了个扒着窗沿笑的丫丫,暖手炉在画里冒着淡白的热气。
带鳃的人往水道里加了些活水,冰面融出的水纹里,清洁鱼群像道银带游过,把抗冻藻的老叶衔到岸边——星藤的须子立刻卷过去,把藻叶埋进花苗要播种的土里,像给种子备好了养料嫁妆。“它们现在连春耕的准备都帮着做。”他笑着往水里撒了把新鱼食,鱼群争着抢,溅起的水花落在玉米苗上,绿尖晃了晃,像在道谢。
中午的灶台飘着玉米糊煮嫩菜的香,是王奶奶用储存的干菜泡发的。丫丫舀了勺糊,蹲在玉米苗边:“给你闻闻春菜的味道!等你长大,就能吃新菜啦!”绿尖被热气熏得轻轻颤,星藤的须子卷着块玉米饼过来,放在苗根边——饼屑渗进土里,引来只小蚂蚁,在光痕里爬来爬去,像在给土地报信。
傍晚收工时,大家坐在火塘边分菜包饭,里面裹着新冒的玉米尖和干菜。星狐叼着丫丫给的饼,蹲在玉米苗旁,尾巴扫着地面的融霜,把饼屑扫成小小的光堆。青霞和紫霞在翻晒种子,云筱筱在花籽盒上写下“距播种还有四天”,莫邪举着记录牌,把大豆裂嘴的样子画了下来。
李煜杰看着窗外的星藤须子在暮色里舒展,像在给土地梳头发。他知道,用不了多久,储藏棚里的种子就会被撒进土里,玉米苗会蹿得比人高,新翻的土地会被星藤的光痕铺满——冬天攒的所有期待,都会在春天里长出形状,像那棵冒尖的玉米苗,就算刚破土,也能看见向上生长的模样。
天还没亮透,星藤的须子就卷着丫丫的小铲子,立在花种要播种的土地边。丫丫揉着眼睛跑出来,手里攥着花籽罐——罐口的标签被晨露浸得软乎乎的,“第一年”三个字却更清晰了。她刚把种子倒在手心,星藤的须子就在土里画出浅沟,沟痕弯弯曲曲,像给种子铺了条光做的路。“云筱筱姐!沟画好啦!”她喊着撒下种子,每颗种子都正好落在光沟里,像被星光接住。
青霞把玉米苗移栽到新畦,刚用土把根埋好,星藤的须子就卷来把碎豆壳,撒在根边——是去年莫邪留的花肥,今年成了玉米苗的养料。紫霞举着南瓜籽跑过来:“我把南瓜籽混在玉米苗里种啦!王奶奶说这样能驱虫。”果然,星藤的须子在玉米苗和南瓜籽之间搭了细藤,把两颗种子的光连在一起,像订了份共生的约定。
陈阳的画板架在花种地边,撒种子的丫丫、栽玉米苗的青霞、撒南瓜籽的紫霞都映在晨光里。莫邪举着大豆记录牌蹲在旁边,牌上的大豆种子已经裂成两半,露出里面嫩白的胚根。“快看!它要长根啦!”她刚说完,那只菜粉蝶就飞过来,停在记录牌上,翅膀的光把胚根映得透亮,陈阳赶紧下笔,把这一幕画进画里,连胚根上的绒毛都画得清清楚楚。
王奶奶端着刚熬的小米粥过来,往花种的光沟里撒了点碎米粒:“给新种子垫垫肚子。”星狐叼着自己的那份粥碗蹲在旁边,尾巴扫着地面的光痕,把米粒扫成小小的光团。孟晓举着记录本经过,在花种页画了个发芽的图案:“三天就能冒白尖。”
带鳃的人往水道里撒了把新藻种,清洁鱼群像道银带游过,把藻叶摆成和花种光沟一样的走向。“它们连播种的行距都记着呢。”他笑着往玉米地边的水道里放了块石头,让水流绕着苗根走——星藤的须子卷来片荷叶盖在石头上,水流经过时,溅起的水花带着光,落在玉米叶上,叶尖立刻挺得更直了。
傍晚收工时,夕阳把花种的光沟染成金红色,玉米苗的叶尖沾着星光,在风里轻轻摇。大家坐在田埂上分刚蒸的米糕,丫丫把糕上的芝麻撒在花种地边:“给种子当零食呀。”星藤的须子卷着块米糕,放在最早冒尖的玉米苗旁,像在给它发“勇敢奖”。
李煜杰看着暮色里的土地,光沟里的种子在悄悄吸饱水分,玉米苗的根在土里悄悄伸展,星藤的光点顺着田垄流,把所有人的影子都织进光里。他知道,明天花种会吸足水分,后天会冒出白尖,用不了多久,这片土地就会被新绿铺满——就像去年、前年一样,旧的种子长出新的生命,旧的期待结出新的希望,星田的故事,永远在播种和生长里,循环着温暖的轮回。
花种的光沟里已经冒出密密麻麻的白尖,像撒了把会发芽的星星。丫丫蹲在沟边数,数到第五十棵时,星藤的须子卷来她的小铲子,在白尖间划了道浅痕——是在提醒“该间苗啦”。“云筱筱姐!它们挤在一起啦!”她刚把弱小的白尖拔出来,云筱筱就举着花籽盒赶来:“这些弱苗别扔,埋在玉米地边当绿肥。”星藤的须子像听懂了,卷着弱苗往玉米地送,路过南瓜籽时,还特意把苗根往土里按了按。
青霞在给玉米苗绑支架,竹杆刚插进土里,星藤的须子就缠上去固定好——比绳子还结实。紫霞提着刚摘的嫩南瓜叶跑过来:“我把老叶摘了喂兔子,新叶能长得更旺!”她刚把老叶放进竹篮,星藤的须子就卷来片玉米叶,垫在篮底,怕老叶被压烂。竹篮一晃,有片老叶掉出来,正好落在花种的壮苗边,云筱筱笑着把它埋好:“给壮苗当伴儿。”
陈阳的画板上,间苗的丫丫、绑支架的青霞、摘南瓜叶的紫霞都带着光,花种的白尖在画里挺得笔直,像片迷你的绿森林。莫邪举着大豆记录牌凑过来,牌上的大豆已经长出两寸长的根,须根像小网一样散开。“它的根能抓牢土地啦!”那只菜粉蝶飞过来,在大豆根和花种壮苗之间飞了个来回,陈阳赶紧提笔,把蝴蝶翅膀的光画成流动的线,连光线上的星尘都画得清清楚楚。
带鳃的人往水道里撒了把新藻种,清洁鱼群像道银带游过,把藻叶摆成和花种行距一样的间距。“它们现在连间苗的规矩都学会了。”他笑着捞起片漂到岸边的藻叶,往玉米苗根边放——星藤的须子立刻卷过去,把藻叶埋好,泥土里冒出的气泡里,裹着星藤的光,像土地在呼吸。
傍晚收工时,花种的壮苗已经展开子叶,玉米苗的支架上缠了新的卷须,南瓜籽也冒出了顶着种皮的芽。大家坐在田埂上分刚蒸的玉米馒头,丫丫把馒头屑撒给星狐,星狐却叼着跑到花种壮苗边,把屑子放在土上。星藤的光点在壮苗周围流,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又慢慢叠在一起,像幅会生长的画。
李煜杰看着远处铁械组在修灌溉渠,星藤的须子已经顺着渠边冒了芽,像在给渠岸镶边。他知道,明天花种的子叶会更舒展,玉米苗的卷须会缠得更紧,南瓜芽会顶掉种皮——这片星田就是这样,把春天的期待种进土里,用阳光、水分和星光当养料,让每颗种子都能长出自己的模样,让每个忙碌的身影,都能在秋天收到沉甸甸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