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难说好坏(1/2)
那些妄图凭借资历操控杨谦的三省六部大臣,希望幻灭。
按照杨谦的性情,以后必定会成为雒京王杨镇的翻版。
众臣瑟瑟缩缩鞠躬退去,多余的话全憋在肚子里。
莫家结局就此注定,丝毫没有改变的可能。
临走之前,他们忍不住偷偷瞄了两眼杨谦。
晦暗不明的大厅深处,傲然屹立的杨谦身上,杨镇的身影仿佛在与他重叠。
他不一定拥有杨镇的文韬武略,但杀伐果断的霸气是一脉相承的。
众臣退去,殿中剩下荼冷臧罴。
杨谦招手唤来在议事大厅外值守的千牛卫中郎将关礼云。
“赵怒去了偏殿?”
关礼云点了点头。
“他跪在殿外,强烈要求叩见王爷,一边哭诉一边喊冤,埋怨世子殿下下手狠毒,不给老将留点颜面。”
荼冷目光悠悠望向偏殿,虽然隔着重重阻碍,看不见赵怒的身影,但他的眼神极为复杂。
“赵怒并非我们杨家嫡系。
他是前镇国公赵公豪的庶子,家世显赫,因为生母不受宠,在雒京饱受嫡母嫡兄欺凌,十六岁被送到济南府祖宅守陵,却因祸得福躲过了残酷的六王之乱。
六王之乱时,镇国公赵天豪率六百府兵支持七皇子,后被奸相王朴屠杀满门,鸡犬不留。
王爷在山东道起兵勤王靖难,认为他这镇国公庶子的身份有点价值,就将他征召入伍。
他的武功平平,兵法谋略平平,是王爷要借他的身份收揽人心,屡屡庇护,赏给他一些军功,才让他一直平步青云。
现任十二卫大将军中他的本事最差,军功最少,但脾气最大,爱用镇国公的身份压人,很多军方大将对他心存不满。
如今忠于萧家皇室的文臣武将大多已被王爷肃清,三品以上高官几乎没有萧家老臣。
此时罢免一个军功惨淡的右金吾卫大将军,应该不会引起太大非议。”
杨谦感觉跟这些文臣武将唇枪舌剑比跟拓跋坚对决还要累,因为一直绷紧神经,摆出一副我主乾坤的王霸气派。
他并不确定此时铲除承平侯府对不对,罢免赵怒对不对,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做出了选择就要坚持到底。
老爹杨镇说过,该杀的人不要手软,犹豫是上位者最大的敌人。
他颓然坐在白玉台阶上,双手擦了一把脸,舒缓一下疲倦。
一大早出门去国宾馆看白狐公主,静安街以身入局构陷莫氏兄弟,杀光金吾卫士兵和莫家家将,再到芙蓉街遇袭,来来回回折腾了大半天,如今已到未时。
他吩咐荼冷臧罴把承平侯府的事情办好,明天三司明堂会审办的漂漂亮亮。
除了坐实他们擅自调兵,截杀雒京王世子两条灭门大罪,还要多找一些百姓,给他们罗织一些仗势欺人、巧取豪夺、奸淫掳掠等十恶不赦的大罪。
至于莫天涯麾下的将校则加以审查,凡是为莫氏兄弟擅自调兵当帮凶的莫家心腹,罪大恶极的杀几个,罪行较轻的流放几个,其余从犯从轻发落,调去北疆几大靖边都护将功赎罪。
非莫家嫡系的将领,只要没有帮助莫氏兄弟擅自调兵,一律无罪释放。
杨谦猛然发现在现代学到的政治历史知识根本是屠龙之术,虽然不能助他制造枪炮地雷威震四海,也不能助他吟诗作赋扬名立万,却能让他在权力斗争中占据先机,游刃有余。
他甚至不需要刻意去学,很多东西如碑文一样嵌进他的脑海深处,只要触碰到某个节点,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条件反射。
玩阴谋,玩政治,我可有五千年的政治历史沉淀。
他现在才算看的真真切切,刚才议事大厅那十几个文臣武将,只有赵怒是真心实意想帮莫家洗脱罪责。
其余的人并不在乎承平侯府的死活。
他们只在意一点,那就是杨谦太过强势,今日可以一言不合覆灭承平侯府,明日也有可能轮到他们。
所以他们幻想趁杨谦初掌权柄,立足未稳,凭借数十年的深厚底蕴,再加上法律道德的束缚,打压杨谦的锐气,逼迫杨谦俯首退缩。
但杨谦牢记伟人的一句话: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退缩懦弱是为君者的大忌,一旦让他们蹬鼻子上脸,以后君主必将威望扫地。
杨谦压根不跟他们讨论静安街刺杀的详细过程,因为恰恰如杨晓涵而言,这个案子本身就破绽百出,疑点重重,经不起查证。
金吾卫士兵全军覆没,但莫氏兄弟还在,他们若是追问法律层面道德层面舆论层面的东西,杨谦就会陷入无穷无尽的自证当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