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HE段明昭(中)(2/2)
“嗯。”邵庭弯身坐进车里,唇角扬起一抹极浅的弧度。
汽车发动,引擎声划破北平寂静的夜,朝着东北方向疾驰而去。
这一次,邵庭没有再留在那座充满离别的戏园子里。
他选择了亲手斩断退路,奔赴向他的爱人,奔赴向那片血与火交织的土地。
无论前方是深渊还是炼狱,他将与段明昭并肩同行。
*
有了孟思行通过提供的远超这个时代认知的精良武器和关键情报,段明昭带领的这支“志愿”部队,在东北的白山黑水间,打出了远超预期的战绩。
他们行动迅捷如风,战术刁钻狠辣,装备更是让敌人闻风丧胆。
虽然依旧受到国内各方势力掣肘、补给时断时续,但凭借着绝对的火力优势和段明昭日渐成熟的指挥才能,他们数次重创敌军,稳住了几处关键战线,极大地鼓舞了当地抵抗力量的士气。
然而,战争终究是残酷的。
邵庭深知,即便拥有先知,也无法在如此宏大的国战中做到完美,拯救每一个人。
他所能做的,是凭借对历史走向的精确预知,结合孟思行提供的实时侦察信息,一次次提前预警,组织战区附近的百姓大规模撤离。
他不再登台唱戏,而是以一种“未卜先知”的形象,奔波于烽火硝烟之间,用冷静而清晰的话语,指引着绝望的人们逃出生天。
渐渐地,“邵先生”的名声,在颠沛流离的难民和死里逃生的士兵口中悄然传开,甚至在某些圈子里,其神秘和影响力一度盖过了在前线浴血的段明昭。
人们不知道他的来历,只道他心系苍生,有通天彻地之能。
东北局势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暂时稳定在一个相对胶着的状态,不再是一边倒的溃败。
见大局初定,邵庭深知关内即将风起云涌,尤其是北平,一场足以倾覆段氏势力、引发更大动荡的阴谋正在酝酿。他必须立刻返回。
他以不容置疑的态度说服了段明昭,带领部分精锐星夜兼程,赶回北平。
他们的车队径直驶入段家公馆,风尘仆仆,带着一身硝烟味。
来不及寒暄,邵庭直接对迎上来的段明兰低语几句。段明兰脸色骤变,立刻下令心腹侍卫行动。
就在白雪兰手持淬毒匕首,即将刺向疏于防范的段元帅的那一刻,士兵破门而入,当场将其制服缴械。
白雪兰见事情败露,眼中闪过绝望与决绝,猛地咬向衣领暗藏的毒囊,却被早有准备的邵庭一步上前,闪电般出手卸了下巴,毒囊滚落在地。
“为什么?!”被按倒在地的白雪兰嘶哑地喊道,目光怨毒地瞪着邵庭和闻讯赶来的段明昭。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书房内的段元帅又惊又怒。
在邵庭冷静的陈述和段明昭的补充下,一段尘封多年的恩怨浮出水面——白雪兰的母亲曾在多年前的权力倾轧中无辜惨死,她隐忍多年,只为复仇。
真相大白,段元帅看着地上这个陪伴自己多年的女人,心情复杂难言。若非邵庭和儿子及时赶回,他此刻已是一具尸体。
经此一事,段元帅对邵庭的观感彻底改变。
这个曾经被他视为“戏子”的年轻人,不仅在东北协助儿子立下赫赫战功,救下无数百姓,如今更是在关键时刻挽救了他的性命,避免了北平权力核心的崩塌。
这份能力、这份眼光、这份忠诚,已远超寻常。
基于这份用事实建立起的、坚实的信任,邵庭开始向段元帅和段明昭描述一幅更为严峻的图景。
他详细分析了日寇下一步可能对华北、尤其是北平的进攻方向,指出了当前防御体系的致命弱点,并提出了加固防线、转移重要工业、发动民众等措施。
以及最关键的一点——必须有人以强硬姿态前往南京,争夺更多的资源调配权和战略主导权,打破目前这种各自为战、甚至互相倾轧的危局。
“和平不是乞求来的,元帅。”
邵庭目光沉静,语气却带着千钧之力:“它需要足够的实力和敢于亮剑的决心去扞卫。北平乃至华北的安危,系于您能否在南京为我们争得一线生机。”
“内部的团结和资源的整合,比前线的几场小胜更重要。”
段元帅沉默良久,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又看了看身边眼神坚定、已然成长为栋梁之才的儿子,终于重重一拍桌子:
“好!就依邵先生之言!明昭,你整顿军务,巩固城防。我即日便动身去南京!就算撕破脸,也要把该要的东西要过来!”
窗外,北风呼啸,山雨欲来。
战火依然在燃烧,未来依旧充满荆棘。
但这一次,有了更充分的准备,有了更坚定的核心,有了更多被唤醒的人,希望的星火,已不再轻易会被狂风吹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