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缓慢移动(1/1)
规则之树开始缓慢地移动,金色的枝蔓轻盈摆动,在虚空中划出优美的金色轨迹。它向着与方舟港背道而驰、更远离被菱形舰队标记过的方向的宇宙深暗处游移而去。如同一位沉思的巨人,它一边内省,一边播撒下极其微弱的金色微粒。这些微粒并非种子,更像是规则之花与张小雅意志融合后能量场的投影逸散。它们在深空中悬浮,微弱地闪烁着,如同宇宙尘埃中新诞生的无数萤火,又如同一种静默的宣言——此处,已有不同的秩序生根。
方舟港内,陈星宇在独处的夜晚会静静凝视着能量稳定器中的金色蓓蕾。它偶尔会发出极其轻微的脉动光芒,如同呼吸。陈星宇尝试将一些关于星图分析的数据、关于新发现星际尘埃频率模型的片段,用特殊的规则化编码导入到稳定器中。没有语言交流,但他总能在导入后不久,感受到蓓蕾回馈出一种更温暖、更清晰的“理解”与“赞许”的情绪流。有时,还会夹杂着一丝带着调皮意味的“质疑”,督促他去发现更多、思考更深。他们之间,一条超越光年、基于纯粹意识与能量共鸣的崭新“通道”正在萌芽。
某天深夜,当方舟港航行至一片罕见的、充满活跃能量脉冲星云的边缘时,陈星宇完成了将方舟港航行日志加密后的规则化导入。这一次,金色蓓蕾的反应异常强烈。它脱离了稳定器悬浮轨迹,快速旋转起来,花瓣虽依旧紧闭,内部的光粒子却剧烈沸腾、重构!
陈星宇紧张地屏住呼吸。
几秒钟后,旋转停止。原本的花苞顶端,极其艰难地,却无比坚定地,撑开了一道极其细微的缝隙!如同在黑夜中奋力睁开的眼眸缝隙!一道凝聚到极点的金色光芒从缝隙中透射而出,在陈星宇面前的控制台上空聚焦、凝聚——不再是模糊的几何图案,而是一个异常清晰、异常复杂、带着空间坐标属性的三维点状矩阵!金光闪耀,如同一个用星辰书写的坐标地址!
这奇异的景象转瞬即逝,花苞缝隙悄然合拢。一切恢复如初,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但陈星宇的心脏却几乎跳出胸腔!他扑到控制台前,立刻启动记录仪回放分析那短暂存在的三维点阵。坐标被迅速解码——指向了前方星海深处一个未被标注过的、但计算显示存在强大引力源、可能具备生命宜居条件的陌生星系!比“应许之地—伽马七”的记录数据更具体、更精确、更有吸引力!
坐标的传输伴随着蓓蕾内部短暂却无比清晰的意识脉冲,如同张小雅就在他耳边轻声说:
‘我在路上看到的,去这里。’
陈星宇呆立原地,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璀璨夺目的光芒。这不仅仅是航程路线图的更新,它背后代表的意义更为重大:张小雅通过这朵小小的能量蓓蕾,不仅能感知他的意图,更能同步获取规则之树本体在宇宙深空中航行时捕捉到的、更高维的宇宙信息!她甚至能跨越空间距离进行信息的初步“剪辑”与“传递”!
她不再是被束缚在规则之树内部的灵魂,她本身已成为一张覆盖星海的、无比敏锐的观测网络的核心节点!那条连接方舟港与规则之树的“脐带”,远比他想象的更为强大!
他立刻将这个坐标加密后发送给导航部门和周博阳。“坐标更新!最高优先级目标!设定新的航向!”他的声音带着微微的颤抖,那是混合着狂喜与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巨大的方舟港在寂静的星海中,在无数未知的牵引力和脉冲星光流的影响下,如同一只重新确定归途的巨鲸,优雅而决绝地调整了庞大的身躯。引擎喷射出强劲的等离子流束,推动着它朝着星空深处那个突然出现的、被金色希望标记的坐标点,坚定地驶去。
星舰之内,能量稳定器里,金色的蓓蕾安静悬浮,内里蕴含的生命跃动不息。而在亿万里之遥的宇宙彼端,规则之树在更深沉的黑暗中穿行,核心莲蓬内那个金色的人形轮廓周身光芒更加深邃内敛。它所过之处,那些散落的金色萤火微粒,在黑暗背景中悄然点亮一片又一片微小的星域。
一场静默的竞赛在星海中展开,并非为了对抗,而是为了共同抵达那片人类从未设想过的未来。方舟港承载着血肉之躯的火种和传承,循着那来自深空彼岸的、以金光指明的坐标前进。而规则之树则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探索着融合与进化的边际,其留下的能量踪迹如同灯塔遗光,记录着一条关于意识升华的崭新道路。
宇宙的暗海依旧深邃浩瀚,潜伏着无数未解的存在与可能的威胁。但此时,这片亘古以来以冰冷、沉寂与湮灭为旋律的宇宙乐章中,加入了两股崭新的、充满生命质感的和音:一股是渺小者不屈的航行与燃烧的意志,另一股则是古老力量被新意识注入后焕发的智慧之光。它们彼此遥望,彼此呼应,共同谱写着一曲关于求生、进化、守护与无限可能性的壮丽新生序曲。星空沉默无言,却仿佛在为新生的力量与重逢的必然,悄然酝酿着下一个璀璨的篇章。
方舟港庞大的舰体在星海中犁出无声的航迹,引擎尾焰稳定地喷吐着淡蓝色的等离子流,朝着张小雅传递的、那个由金色光点矩阵标记的神秘坐标坚定前行。船内,修复的痕迹随处可见,新生的浅灰装甲板与旧有的金属结构交织,如同文明伤疤上长出的新痂,而那细微的金色脉纹,则是连接着过去与未来的隐秘烙印。
陈星宇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指挥中心。那朵悬浮在特制能量稳定器中的金色蓓蕾,成了他精神世界的新锚点。它安静地旋转、脉动,散发着恒定的温暖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存在感”。他不再仅仅凝视它,而是进行着一种更深层的交流。他将方舟港每日的航行日志、环境扫描数据、甚至是舰船内部生态循环的某些关键参数,都尝试着用他理解并优化的“规则化编码”进行压缩和转换,小心翼翼地导入稳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