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初一早上(1/2)
“知道就好!”薛小凤点了点头,手里的筷子正夹着个饺子,刚想再叮嘱孩子们慢点儿吃,
就见小当剥完橘子,小手举着一瓣递到她嘴边,软乎乎地小声说:“妈,
您也吃!橘子甜着呢!我尝过了,保准不酸!”
薛小凤张嘴咬了口橘子,甜丝丝的汁水在嘴里一散开,心里头也跟着甜滋滋的,笑着揉了揉小当的头:
“甜,真甜!小当真乖!比你俩哥强多了,你看他俩,光顾着自己往嘴里塞,眼里都没我这妈了!”
棒梗和贾晨正埋头扒拉饺子呢,听见这话,俩人都红了脸,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赶紧各夹了块炖得软烂的肉往薛小凤碗里送,异口同声地说:“妈,您也吃这个!肉香着呢!”
小槐花捧着小碗,刚把最后一个饺子咽下去,
就踮着脚伸手去够柜上的玻璃罐——那里面装着各色糖纸的水果糖。
小胳膊短,够了半天也够不着,急得直哼哼,小嘴还撅着:“妈,糖……我要吃糖!”
薛小凤赶紧放下筷子,伸手拿了块糖,仔细帮她剥了糖纸,塞进她嘴里,还不忘叮嘱:
“慢点吃,别粘着牙!吃完糖记得喝点水,不然牙疼,到时候哭都没地儿哭去!”
屋里满是孩子们的笑声、筷子碰着碗沿的叮当声响、火炉里煤块燃烧的噼啪声,
还有薛小凤时不时的叮嘱声,热闹得能把房顶掀了似的。
谁也没去看北墙上那两张盖着黑布的遗像,仿佛它们只是墙上的两块装饰,
跟这满室的热闹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薛小凤看着孩子们吃得狼吞虎咽的模样,心里头踏实得很。
家里自从就剩她和四个孩子,日子反倒越过越有奔头,还有刘清儒帮衬着,吃穿也不用愁。
看着孩子们能开开心心地吃顿好饭,脸上挂着笑,她就觉得值了,再苦再累也不算啥。
她夹了个饺子,慢慢嚼着,听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脸上一直挂着恬静的笑,眼角的细纹里都透着暖意。
窗外的北风还在呼呼地吹,刮得窗户纸沙沙响,跟要破了似的,可这小小的堂屋里,
却因为这桌丰盛的年夜饭,满是暖意与生机,连空气里都飘着幸福的味儿。
隔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南锣鼓巷上空还裹着层没散透的寒气,冷得人鼻子尖儿都发疼。
铅灰色的天顶只在东边檐角漏出一丝极淡的鱼肚白,像被冻住的棉絮似的飘在灰瓦之上。
风裹着老北京腊月特有的干冷劲儿,顺着胡同口钻进来,刚掠过95号院那扇略显斑驳的朱漆大门,
就被胡同里零星炸开的鞭炮声惊得晃了晃——是隔壁院的半大孩子耐不住性子,早早点了挂小鞭,
噼啪声裹着硝烟味儿飘进院,倒先把这大年初一的热闹气儿勾了几分出来。
门楣上挂着的两盏红灯笼,是前儿院里几个手巧的女人一起糊的,
红纸上用金粉描的“福”字被风吹得微微鼓胀,跟要飞起来似的,灯笼穗子上还沾着点雪粒,亮晶晶的。
院里的青砖地早被各家扫出了窄窄的过道,没扫到的角落还凝着层薄霜,
踩上去能听见细碎的“咯吱”声,跟唱歌儿似的。
檐角垂着的冰棱子有手指粗细,阳光没爬上来时,泛着青白色的冷光,
倒座房的张婶已经在廊檐下的灶台生火了,蓝盈盈的火苗舔着锅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