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千机道心碎凌霄(2/2)
他没有看向情绪略显激动的千机君,而是将目光投向脸色苍白的杨十三郎,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洞悉世情的沧桑感,开口了。
“十三郎,”
刘大门禁的语气如同在讲解一段古老的经文,“你师兄的性子,你如今,可看清了几分?”
杨十三郎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绪,恭敬答道:“师兄……追求完美,眼里容不得沙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说得不错,却也不尽然。”刘大门禁微微颔首,指尖轻轻敲了敲光滑的紫檀木椅靠,发出沉闷的微响,“他这性子,非是一朝一夕养成。你可知,他幼时在我这书库中,最爱做何事?”
刘大门禁的目光投向书房一侧那高及屋顶、堆满泛黄卷宗的书架,眼中流露出一丝追忆……
“他并非只读圣贤书,更爱修补那些残破的古籍。一页散佚,他能耗上数月,遍查群书,力求补全,务使文意贯通,不留瑕疵。一枚竹简断裂,他能用特制的胶液,反复比对纹理,务求修复如初,天衣无缝。他追求的,非是外物的完美,而是内在的‘秩序’与‘完整’。事有定理,物有定规,这便是他心中的‘道’。”
师父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敲在杨十三郎心上:“他将这套‘修补’之理,用在了刑狱司,用在了修订防务策上。他见不得制度有漏洞,容不得程序有瑕疵。在他看来,一处小小的不公,一个细微的漏洞,若不及早修补,终将侵蚀整个体系的根基。这并非苛责,而是他本性使然,是他道心所在。”
刘大门禁终于将目光转向千机君,眼神中带着师长独有的怜惜与了然:“然而,天庭这架运行了亿万年的庞大机器,早已是千疮百孔,许多地方,靠的已非严丝合缝的‘理’,而是互相牵制的‘势’与心照不宣的‘默’。让他这样一个人,去修补一件早已习惯了破漏、甚至依赖破漏而维持平衡的旧袍子……”
师父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声中充满了无尽的无奈:“他要么,选择视而不见,与自己信奉的‘道’决裂,其道心必崩。要么,就如他所为,选择离开。这不是怯懦,恰恰相反,这是他对自己所信奉之‘理’最极致的坚守。是一种……悲壮的‘不合作’。”
这番由师父亲口说出的、关于千机君性格根源的剖析,如同拨云见日,瞬间照亮了杨十三郎心中所有的迷雾。
他彻底明白了,千机君的“失踪”,并非一时冲动,也非单纯的抗议,而是一个极致理想主义者,在无法改变的现实面前,为守护内心秩序而做出的、必然的、也是唯一可能的选择。
这选择背后,是巨大的痛苦,也是极致的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