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末世卡徒 > 分节阅读 318

分节阅读 318(2/2)

目录

迈过冰川区域再往前行,温度便越来越低了,风也越来越强了,让远征军上下充分意识到,假如没有域甲保护,他们真的很难能够深入这样的区域作战。

就算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裤,能够抵御住冰寒,为衣服缚手缚脚,他们能够发挥的实力恐怕也不足三五成了。

“xxxx的,镰骷人还真是一点也不怕冷哈,竟然把大本营建在这冰天雪地里”队伍中有人吸着气抱怨。

“你还真说对了镰骷人一点儿都不怕冷,因为它们根本不是碳基生物,维系身体运作的循环系统也不像咱们一样是以水为载体。”

“它们既不怕高温,也不怕低寒,事实上,它们倒是比较讨厌水。因为水能在各种条件下形成导体,附着在它们身体表面,就会让它们身体里面存储的能量缓缓消散掉”

“所以下雨天里很少见到镰骷出动,而它们的巡逻船,也很少会在海洋上空出现。”

“仔细研究了镰骷人的属性之后,我就把搜寻镰骷母巢的范围锁定在这块整个地球降水最少的区域,还真被我猜中了。”

杨帆发表了一大通根本没人能懂的解说,他也根本不在乎有没有人能听懂,随嘴一说,反正也闲的无聊。

域甲的常规飞行速度大约在一秒千米左右,不过要维持舱中温度,要不时清除高空低温条件下机体外表面凝结的冰晶,以防止镰骷人讨厌的现象,能量通过水的导体不知不觉间消散掉,速度于是就只有两三百米每秒。

跨越海峡用了半个多小时,翻越冰川又用了半个多小时,当远征队深入南极大陆腹地又半个小时之后,队伍中议论之声渐起

除了身后的环形冰山消失不见,四下里就跟初入南极时没有什么两样,同样斑驳的地面,冰晶与裸露的土地岩石间杂,只是一些虽然细微却又显著的地址特征渐渐浮现,从飞驰在高空中的域甲向下看的时候分外的明显。

那是一条条一道道仿佛刻画出来的细微痕线,就从大地的这头,几乎笔直的穿越到另外一头,正好与域甲们奔驰的方向完全相符。

那细微的划痕,随着域甲一路飞去,就从能够看见它们时开始,一点一点的逐渐加深,直到成为清晰可辨的痕迹。

而它们所指向的方向,经过域甲数十分钟的丈量,也似乎终于有了结果,它们相互之间并非是平行的,而是从某个中心迸发出来的放射型线集。

所以在初发现的地方,它们相互之间的痕距比较疏松一些,越是循着它们继续迈进,那些痕距也就越来越密集。

这种细碎却又齐整而且清晰可见的痕迹,具体描述它们是怎样的形状有些困难,倘若做下对比的话,极其类似于微小的磁屑在磁场作用下的造型。

如果这些放射线是真的起始于前方一点,看着前方根本就是笔直的望也望不到头的放射区,远征队中的成员不由自主开始感叹,这片拥有放射线的区域该是多么广大呀

而刻画出这些放射线的工程,无论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是人类的手工雕琢,都足令一个普通人类感慨万千了

似乎看出了队员们的情绪,杨帆指着放射性隐隐辐聚的方向道:“这些放射线,便是八百年前那场大灾变留下来了”

杨帆详细的解释了巨量的放射线作用于普通物体的结果,解释了整个地球因那儿生出的变化,以及人类因那而遗落的文明与科技

这样的演说他并不是第一做了,事实上,他现在所做这些解释,早已变成了里世界教材中的内容,为大部分人所熟知。

可是,知道是一回事,真正站在大灾变的现场,站在历经数百年尤未湮没的灾难痕迹上,感受着那场令整个地球改头换面的惊天动地的辐射,那又是另一种心情了。

“地面上这些痕迹,便是八百年前留下来的”一些队员按捺不住心中好奇,收拢了羽翼缓缓降落到地面上,从更近些的地方观察那些痕迹。

那是一些线状的腐蚀烧灼的痕迹,就如河水在岩石上的刻痕,只不过这些刻痕比那个锋锐、深刻的多。

“是啊,八百年前留下的。当初大爆炸的时候,这里还是覆盖着两千米厚的冰川”杨帆伸手指了指天空,“我们现在,其实是在当初的冰川下层前进。”

“大辐射在最初的十几个小时当中,便将两千米厚的冰川彻底融化了,先是融解成水,然后汽化蒸腾,等水干了雾也被照散了,便继续在地面上,留下了这些痕迹”

远征队一行尽皆目瞪口呆的看着,听着,好半晌终于有人反映过来:“难道,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所有这些放射线汇聚的源头,当初大灾变的最中心处”

“说的没错好了,咱们上路吧”

最初的时候,杨帆以为大灾变和镰骷人是并行的,两者间除了时间上的交集,没有什么因果关系。

后来循着各方的资料汇集,他渐渐意识到,镰骷人的出现其实晚于大灾变,仍然跟当初那场莫名其妙差点毁掉整个地球的灾难没有什么内在联系。

可是随着对镰骷人了解的渐渐深入,随着对南极基地内的追踪和研究,杨帆渐渐推翻了这个观点

虽然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可是许多似乎不相关联的现象,都隐隐指向同一个方向八百年前的大辐射,与之后才逐渐出现并兴盛起来的镰骷,是有关联的。

历史记录中的确存在许多矛盾之处,比如说,上个世代最后一批人,通过独孤古交给杨帆的资料显示,镰骷人很早之前就出现过,可是这个世界口头相传的史话却说,镰骷人是渐渐兴盛起来的,至少在大灾变后二百年,才开始威胁到人类的安全。

关联,是绝对存在的,只是自己暂时还没掌握充分的证据罢了

如果掌握了母皇,从它的基因库中,说不定能找到某些留存的痕迹

抱着这样的心思,杨帆带领远征队一路向前。

这是一段笔直而冗长的旅程,全程大约将近两千余公里,基本可以说整个南极洲地壳,都画上了当初大辐射的印记。

每秒两百几十米的远征队,飞行了两个多小时,才终于见识到放射痕的显而易见的密集趋向。

不过,在发现那种趋向之前,另一种趋向其实早已经开始告诉他们,目的地将要到了

与放射痕变密相比,放射痕迹越来越明显,侵蚀刻画的凿痕越来越深入,这才是更容易观察到的。

倘若有上个世代的地质学家在此,一定会为此间的变化惊的目瞪口呆

在南极洲的最中心处,其实是一道叫做横断山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