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在大清当皇帝有多爽?为所欲为!(2/2)
“主犯福德不必押解来京,著刑部尚书李卫赴苏州,将其验明正身后,斩首示众,以息民怨。”
张廷玉当场呆住。
但他还是在接下来应了一声:“嗻!”
赵宏恩和福德都是旗人,是皇帝的奴才。
现在,江南势豪之家要借和亲王奸杀民女一事,掀起民变,阻止朝廷分那几个大户的田,乃至阻止后面清丈的事。
那弘历自然不能让其得偿所愿,也就干脆给这案子不经调查就下了个决断。
让赵宏恩和福德这两奴才的脑袋去平息民怨。
一来群众本质上不关心真相,只是关心这种权贵奸杀民女的事能不能得到公正解决,能不能杀一两个权势人物,以证明朝廷的公正。
而总督和巡抚无疑足以是当地人眼中的权势极重人物。
献祭他们,也足以让民众相信,朝廷将这事处理得公正,自然民愤也就得到了发泄。
二来这两人作为奴才,在江南又为官这么久,没有保护好主子的声名,而闹出这种事来,自然也需要为此承担代价的。
谁让大清八旗制度就是这种模式呢?
作为奴才,不能只在享受八旗特权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是奴才,需要为主子背锅的时候,也得有自己是奴才的意识。
实话,如果换成别的朝代,地方督抚这种大官不是奴才,他乾隆这个皇帝还真不好直接硬安罪名而给杀掉,还是得讲究一个士可杀不可辱的。
但在大清当皇帝就是这点好。
旗人就相当于明朝时期带把的内宦家奴,皇帝一手令就可以杀,也可以无中生有,而先定一个自己要看见的真相,再让人去补过程。
正因为此,乾隆才敢这么任性,鄂尔泰也不好反对,毕竟奴才为主子顶罪是应该的;张廷玉作为八旗外的人,更没有资格干涉八旗内部规则,只能暗叹这八旗制度真是助长了皇帝为所欲为的能力。
而且,乾隆还在接下来吩咐:“给江宁将军去谕旨,先打两奴才一巴掌,问他对得起朕吗,另外,不准他们喊冤!”
“嗻!”
江南道御史吴宗绪先拿到了朱批谕旨。
但他在看了朱批谕旨后,百思不得其解,想了一个通宵也没想明白,天子凭什么就断定是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在诬陷和亲王?
他为此在见到了江宁将军岱尔布后,:“这事是不是先请旨查明才好定断?”
“阁下是皇帝,还是我们主子是皇帝?”
“圣旨定下的真相,那就是真相!”
“另外,阁下是钦差之下,也是汉臣,只按旨拿人就行,不要多管闲事,你也没资格管咱们旗人!”
岱尔布这么后,吴宗绪才意识到自己刚才是把赵宏恩和福德当士林同僚了,但人家其实跟自己不是一个体系,也就不好再言,只跟着岱尔布一起,按旨带兵去逮拿赵宏恩和福德。
两江总督赵宏恩和江苏巡抚此时正对躬身站在他们面前的一穿青缎长衫的士人着话。
“我们俩只能帮你们到这里。”
“到时候,主子是让和亲王回京,不敢让宗室监督分田,还是怎么样,只能看圣意。”
赵宏恩对青衫士人先开了口,且朝北拱了拱手。
福德则跟着笑:“没错!”
这青衫士人只是笑着作揖:“晚生理会得。”
而两人接下来在一起往总督衙门走来时,就见江宁将军岱尔布和江南道御史吴宗绪候在了这里,且中门已经大开。
两人知道,这是有谕旨要宣布。
啪!
啪!
不过,岱尔布一见到两人,就各给了两人一巴掌:“主子赏的!”
颇为惊愕的两人听后只得捂着脸,把质问的话憋了回去。
“听旨吧。”
接着,岱尔布又吩咐了一声。
两人就都跪了下来。
吴宗绪这里则宣读了旨意,内容自然是将两人逮拿,且福德要直接等李卫来监斩于苏州闹市。
岱尔布这里又道:“主子也给我下了谕旨,要你们不准喊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