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回港岛百年 > 第423章 无题

第423章 无题(1/2)

目录

今天主要领导与其他部门领导又开碰头会,主要领导还没到地方,就听到会议室里面的争论。

“我觉得咱们应该要造船方面的技术,这个船体分道建造技术就很好嘛,现在咱们进出口爆发,需要很多的海运船只,有了这些技术,不但可以提高民用传船舶的制造技术,还可以用在军用船只上面。”

“我的建议雷达技术,相控阵雷达,有源相控阵雷达。”

“雷达暂时不行,雷达最核心的是硬件半导体还有算法,要等咱们芯片出来了,才能大发展。”

“遥感探测技术最好……。”

“新一代的化工技术,特别是乙烯,聚酯纤维等等的。”

“自动化采矿设备,咱们现在需要大量的矿产,发电厂需要煤炭,钢厂需要铁矿石……”

各个部门的领导大声的争论着。

主要领导进来之后,大家不但没有停下,反而问主要领导:“老领导,我们矿业方面也是为了出口啊……。”

“我们造船也是为了出口……。”

“遥感技术用来观测大地天气,森林防火……。”

主要领导头都大了,坐下喝了一口浓茶,然后拿出香烟说道:“这第几次了?”

“还吵?”

不单单是国外的各种在研究的项目,拿到这些技术只是第一步,更多的是需要后续的支持,也就是经费。

比如造船技术,研发需要经费,那么技术实验,应用呢?还需要一大笔钱。

卫星遥感技术,这个涉及的就更多了,不单单是技术,造卫星,发射卫星,后续的应用,还有地面各种设施建设。

哪一项技术后续不需要海量的资金支持。

大家看到目录之后都想要,60,70年代,国内在引进技术方面,可以说是求爷爷告奶奶,把姿态放的很低了。

但是很多东西别人高价不卖。

有人说,不卖就不卖呗?

反正自己有?

为什么要求人?为什么别人高价卖淘汰技术,还要接盘?

因为作为一个国家来说,落后就要挨打,近代史就说明了一切,我们那么多前辈用鲜血才建立起来的国家。

活着的人哪怕被欺负,哪怕低声下气,也要想尽办法在技术上追赶对方。

翻开历史,某位大佬在阿美的航母上踮起脚看,后面的人看了心酸不心酸?再对比阿美大兵的表情,当事人又是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样的境遇?

把坦克绑在军舰上开火,这是什么?

这恰恰就是技术落后,被人逼的,被人看笑话。

所以这个时代的领导,在对外某些时候,心里有时候也是感觉愤怒,无奈,历史上买别人淘汰的技术,还要很多其他附加条件,还需要出高价。

谁想做冤大头?

冤大头不被人笑话吗?

但是没办法,必须要发展。

国家要发展,那么百姓呢?当然也要过好日子?

所以有时候领导面对的比百姓难多了。

现在有这么多新技术摆在面前,大家当然着急了。

“一个个的来,咱们一个个的讨论。”主要领导点燃一支烟,继续说道。

“今天就拿出一个结果,大家也知道国内的情况,进出口量是很大,但是国内投资压力也很大。”

“实在是不行,就抓阄。”主要领导开口说道。

李松带来的各种新技术,冶炼,化工,还有家电,机械,纺织等等。

这些技术要应用,需要投资。

技术应用,商品出口,又需要原材料,那么上游企业要增产,也需要设备吗,技术,投资。

生产商品需要电力,还需要运输等等。

所以在开始阶段,国内的资金压力非常大。

幸亏出口也爆发了,源源不断的外汇,这些可以购买粮食,还有出口商品换回来的原材料,大大减轻了压力。

但是有些新技术,又不得不继续投入研发。

“要不咱们问问李松?”有部门领导开口说道。

说到抓阄大家都有些紧张,万一没抓上怎么办?

部门上上下下怎么看自己?

让李松建议就不一样了,哪怕没拿到,也有话说。

“那行吧。”主要领导听到这话,也觉得合理。

因为自己也觉得目录上的那些项目,都重要。

涉及到民生,军事等等的,没有不重要的。

在沪上的李松当然不知道上级会让自己建议。

李松回到沪上之后已经天黑了,朱玲已经回家了。

“回来了。”朱玲听到汽车的声音,就在门口迎接李松。

“嗯,你也下班了?”

“嗯,明天要开始拍了。”

“然后我们先要去三国影视城。”朱玲一边接过李松手里的袋子一边说道。

“那以后我去那边看你,我今天刚从无锡回来。”李松一只手搂着朱玲的腰,一边说道。

“嗯。”

“李先生。”李松进了屋子里面,现在家里有个保姆,还有一个司机,一个看门的。

都是女性,保姆名叫王红梅今年二十来岁,是苏州人,原来是在某招待所当厨师,也是厨师专业毕业,司机是山东人名叫张晓芸,二十五岁,是专门的保镖,以前在京都某个部队服役,看门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妇女徐琴,这个是沪上本地的,以前跟父母一起从盐城来沪上的,原本是在某招待所工作,最近退了让孩子接班,才来这边看大门。

“嗯。”李松点点头,就把搂着朱玲的手松开。

朱玲看着李松带来的东西,是给自己带的一双鞋。

“不用给我买鞋了,已经不少了。”朱玲开口说道。

“这是新款。”李松开口说道。

家里有其他人,李松就没办法太放肆,家里没人不行,洋房这么大的地方,自己扫不现实。

还有朱玲也需要司机以及保镖,虽然说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进厂了,知青也都回城了。

而且因为新技术,以及出口增加,在乡下结婚的知青也可以把乡下的妻子孩子一起接回来,落户,安排工作。

哪怕妻子文化不多,毕竟一个工厂,有很多岗位。

但是仍然有那么一部分,家里条件好,不愿意进厂当工人的,在社会上游荡。

另外就是一些本身品行不好的,很多工厂也不愿意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