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我们自己的喀秋莎!(1/2)
随着林舟按下红色按钮,测试台上的八根发射管几乎同时喷出耀眼的火光和浓烟!
巨大的轰鸣声瞬间淹没了整个测试场,地面都在微微颤抖。
八道火舌如同怒龙出海,直冲云霄,推力如此之大,以至于牢固固定在地面的测试台都在剧烈抖动。
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后退了几步,被这惊人的威力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测力表的指针疯狂跳动,很快稳定在一个数值上——平均每根发射管790公斤推力,八根总计超过6300公斤!
这个数字让在场的每一位专家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火焰持续了约40秒才逐渐熄灭,但测试场上的震撼气氛却久久不能平息。
"数据!快给我看数据!
"王部长第一个反应过来,大声喊道。
工作人员立刻递上了一份刚打印出来的测试报告。
王部长戴上老花镜,仔细阅读着上面的数字,脸上的表情从惊讶逐渐变成了狂喜。
"不可思议!
"王部长猛地抬头,看向林舟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佩,
"林同志,这个推力数据,比我们现役的任何火箭炮都要高出30%以上!如果按照你说的,这还是专为高原设计的,那在标准条件下性能岂不是更强?
"
"理论上是的。
"林舟点点头,
"但我的设计初衷就是针对高原环境,所以一些参数的优化是以高原条件为基准的。
"
其他专家们也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测试数据,眼神中的震惊和兴奋溢于言表。
"这燃烧持续时间……太稳定了!
"军工委的张教授惊叹道,
"常规火箭发动机在燃烧中期往往会有波动,但这个从头到尾都保持在理想区间,太不可思议了!
"
"推力曲线也很平滑,
"科技部的李研究员指着数据图表说,
"这对射击精度的提升至少有20%的贡献。林同志,你是怎么做到的?
"
林舟谦虚地笑笑:
"只是对燃烧室结构和推进剂配方做了一些针对性改进,没什么特别的。
"
"没什么特别的?
"王部长摇头笑道,
"林舟同志,你这是太谦虚了。以我几十年军工经验来看,这绝对是一项重大突破!
"他转向其他人,
"你们说,这套系统如果装上车,形成一个机动火力平台,在高原地区会有多大威力?
"
"那简直无法想象!
"总参的一位上校激动地说,
"以这种射程和精度,再配合适当的侦察手段,我军在高原地区的火力优势将得到质的飞跃!
"喀秋莎!
"情报部的赵处长突然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不,这比喀秋莎强多了!
"张教授摇头说,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喀秋莎射程只有5-8公里,精度也远不如这个。这简直是喀秋莎的升级版!完全是我们龙国自已的火箭炮!
"
"没错!
"王部长激动地一拍大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