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们农贸批发市场穿越了 > 第74章

第74章(1/2)

目录

第74章

“学习海战?”

女王愣了愣,可随即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如果他们不接收,大昭完全可以去跟凯博学。

至于大昭为什么要学习海战……

女王也能想到。

或许大昭并不擅长海战。

不过大昭不擅长海战也不意味着他们就可以去打人家的主意。大昭太大了,即便他们能打下一两个城市,也是没用的。而且,他们见过大昭的火器,那威力简直吓死人。

人家不擅长海战不假,但不代表不擅长陆战。在沿海摆上火炮,他们就算擅长海战也是上不了岸的。

快速权衡利弊后,女王做出了决定,“大昭国愿意派人来我国学习,我国荣幸之至。也希望贵国能多教一些我国留学生技术,我想这对两国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杨黎自然听得出画外音,因此也是点头,“我们会尽心教导贵国留学生的。”

教多少,怎么教,说真的,都是双方各自说了算。如果蓝纽掏心掏肺,那大昭稍微教点东西也不是不可以。

定下了基调,后面的谈论也愉快了起来。

在将带来的货物都卖出去后,杨黎便扬帆起航返回大昭。

而他带回来的消息也是让赵应江十分重视。前朝也好,本朝也好,在瀛莱山神仙来之前,都不重视海疆。但瀛莱山众人开拓了他们的眼界,故而对于杨黎带回来的消息还是蛮重视的。

上面有了想法,选优秀人才前往蓝纽国。

时代的变化来得是如此之快,当又一个春节过去,穿越众来到这个时代的第七个年头,整个大昭都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现象。

七年的修炼,教育成果也开始显现。各地水泥厂、砖厂、炼钢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到了大昭承德八年的时候,大昭的钢铁总产量超过了400万吨。这个数据在现代看来毫不起眼,可放在这个时代却是可以傲视群雄了。要知道,隔壁某个不要脸的邻居,在他们肆意抢劫的日子里,钢产量也不过只有这点。

各地新修基建,到处都在修水泥路,且标准越来越高,而大量的农民脱产,投入到工业时,那些世家越发觉得手里的土地不香了。

农业上,先进机器带来的效率也使得农民脱离田地的几率越来越高。高产粮、先进农具、先进管理使得大昭再无饥饿。

每一个人,只要愿意付出劳动,就可以过上吃饱饭的日子。

人口增长也是越来越明显,而瀛莱山教育出来的人才奔赴各地后,各地的格物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如今,瀛莱山日报已成了大昭最有影响力的报纸,比起皇家日报的影响力还要大。在现代人日复一日的不停教育下,许多开明人士都会将自己的女儿送去读书。

榜样的力量总是无穷的。瀛莱山模式在世人心里打下了烙印,便会自然而然地觉得瀛莱山的一切都是先进的,包括思想。

因此,送女儿读书在大昭也成了思想解放的特征。各士族之家,都会让自家女儿去读书。要是能上格物学校,家里甚至都要开席庆祝。

会如此,概因格物学校太少,老师太少的缘故。各地虽办起了学校,可教师太少,想要进学校十分艰难。

面对这个,现代人也没办法。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没有老师,有些事就很难进行。如果是在现代,还能进行远程教育呢。可在古代,哪怕是放教学片都是不现实的事。

而且上过远程教育的人都知道,那效果是要打折扣的。教育这种事,还得是老师在课堂上带着才行。

轰轰烈烈的大建设成了时代的主旋律,而与各国的贸易也是越做越大。

承德九年,在蓝纽国学成归来的水军用上了大昭自己造的飞剪船与带隔水舱的盖伦船。

大昭有了自己的舰队。

又经过一年的训练与磨合后,大昭海军起航,开始探索外面的世界。

罗巴列大陆陷入了黑暗的诅咒,蓝纽国与凯博时不时地打仗,终于在承德十年正式相互宣战。

战火很快蔓延到了罗巴列各个角落,而大昭以提供物资为由,从两国手里各拿下了一个岛屿做为补充点。

承德十年,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自发火铳问世。这是现代人来到古代后,磨砺了整整十年,才终于攻克各种难题,造出了自发火铳。

比起承德六年造出来的燧发枪要先进太多了。

都是火铳,可只有做了才知道,想要复刻这玩意是有多难。火铳的本体不难,难的是子弹。

为了这个,技术部好多人头都秃了。

不过,总算是功夫不负有心,终于是搞出来了。

这也意味着,只要产量上来,那么握在北契手里的故土就能拿回来了。

其实,有了火炮就行了。只是赵应江有自己的考量。百年战乱,百姓太苦了。需要好好休养生息,不宜再开战。

而现在,自发火铳的问世让朝廷的心思又活泛了起来。

被北契抢去的地盘太重要了。如果没有了池州,整个大昭对于北契来说如入无人之境。将自己的命脉放在别人手里,这显然不是正常人会想要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