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2/2)
小英娘嘴上虽然这么说,但看孩子比之前开朗了不少,回来之后也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就连她哥嫂都觉得小英出去上班是个不错的主意。
赵主任亲自来大队长家一趟,看了看这孩子,“也是个命大的。”
她亲自去找了这婆媳两个,教育了他们一顿,那婆婆见组织上都来管,生怕像胡向东母子两个一样被关起来,干脆坐在地上嚎起来诉苦。
“我们也是没办法,这孩子生下来就是个不男不女的,这以后让我们家怎么擡得起头来……”
赵主任生气,“你们少和我来这一套,我见的人比你们吃的盐都多!早就和你们说过,神婆不可信,偏偏一个个不往心里去,好好的孩子被你们弄成这个样子,也不怕遭报应!”
说完瞪了这婆媳两个,“你们不想养也行,每个月向组织上出笔抚养费,我给送到孤儿院去!”
一听要出钱,这婆媳两个对视一眼,心内像割肉一般。
赵主任见他们这个样子,也着实不敢把孩子留下来让他们养,指不定哪天孩子就因为意外丧命了。
这孩子就这样被送到了孤儿院,李红霞听说以后还让王麻子给孤儿院送了笔钱。
“都是可怜人。”
王麻子从前就经常资助孤儿,这方面他很熟,见李红霞有这样的好心,王麻子心里很乐呵。
两个人依然像朋友一样相处着,李红霞也没了之前的拘束,偶尔还会听王麻子说说之前媳妇儿的好。
李红霞是想去徐露的药厂帮忙的,“咱做人得知恩图报,人药厂现在起步阶段,正是缺人的时候,我别的本事不行,最起码有把力气。”
“那回头我替你去问问。”
育红班开起来之后,部队和村里一大批妇女的手就空闲出来,纷纷出来找活干。
加上新来的知青们刚刚到达知青点,赵主任解决完这孩子的事情,又开始想办法安排大家的工作。
其实每年有新知青下来都会和村里发生一些冲突,比如说住宿的地方不合他们的心意,干的活儿太重等等。
一般在这里待的时间长了,大家都了解彼此,反而能相处的不错。
这天调试设备的时候,李飞燕就说起来新来的知青。
“一个个的还都当自己是大小姐呢,在这里干几年活就都看清楚了。”
她刚来村里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想法,明明有学问,有见识,偏偏还要去地里干活,天天累的腰都直不起来,觉得村里就是故意为难他们。
可时间一长,她也知道村里实在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作,去小学当老师是个香饽饽,可轮不着他们。
刘芳芳抿了一下嘴,她的家庭条件比较复杂,从来不愿意多说,只转移话题说:“我听说这些知青们才去地里干了两天的活,就都写信给赵主任,举报孟老师。”
徐露的手一顿,孩子们都已经开学了,陆夏月跟着徐百川去了五年级,再有半年的时间就要上初中,晚上放学总是会被白杨和孟远山留下来补课。
这事她还真没听孩子们说过。
李飞燕也听说这事,“孟老师当初去学校的时候就有好些个人不同意,但都被赵主任压下来了,加上孟老师人缘还不错,又有真本事,渐渐的大家也都不说什么了。”
关键是当时孟远山去学校当老师的时机非常的合适,王红梅正好因为胡小果的事情不能上班,学校急需一名老师。
赵主任那时候对举报的人说的很清楚,谁有意见可以提出来,但是也要给他们推荐一个合适的人选。
村里面没几个人念到高中,知青点倒是有,可像黄丽萍人家直奔副食品厂去的,那里挣得工资高,福利好。
也有两个知青有想法,可也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直接提出来,孟远山就这样在学校上了班。
这些新来的知青摸不清里面的水有多深,只知道学校有一个臭老九在当老师,他们这些人都不想去地里干活,只看中了那一个职位。
赵主任有些头疼的,看着眼前的四个知青,觉得今天晚上还得去找徐露扎扎针。
赵主任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好的态度,“你们有意见可以直接提出来,我这边还在忙药厂和育红班的事情。”
这是催他们赶紧说,赶紧离开,这些知青却像是听不懂似的,引经据点,一点一点的和赵主任理论。
等徐露从药厂回来,就见赵主任有些憔悴的站在他们家门口。
“你快给我扎扎针,我觉得头都快爆炸了,这些小知青们怎么一个个都不省事。”
徐露麻溜的回家洗了手,赵主任却像是一肚子的火,没地方发泄,还在那里喋喋不休的和徐露抱怨。
“就他们几个年轻人知道政治!有思想觉悟!我们这些老骨头都是腐朽的,都是要被打倒的!你说他们怎么这么不知轻重,我看知青们也是一年不如一年!”
那些小知青们个个傲慢的很,很是看不起他们这海岛,让赵主任非常的不痛快。
徐露又扎了几个xue位,将赵主任心内的肝火引下去,走的时候又给赵主任装了她空间里的麦冬,让她有时间就泡水喝。
赵主任把那麦冬小心的放好,问徐露药厂的事情怎么样?
“孟老师说明天牌匾就能弄好,我想择日不如撞日,我们明天就动工!”
本来还想挑选一个良辰吉日,可后来一细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每一天都该算是良辰吉日。
赵主任高兴的拍手,“好有魄力!等明天我和周主任一块过去!”
陆清凌回来听徐露这么说,表示明天也要请假一天,“上次周司令还问我药厂的事情,说会尽快给批下来。”
徐露不解,“王政委和杨团长不反对了?”
陆清凌似笑非笑,“他们反对有用吗?你都把药厂开到村里了,司令一看这样子可不行,等人家红星药厂资源设备一来,还以为咱们部队上不支持呢!”
徐露冷笑一声,“我那边都收拾好了,这边在给我批地方,我还来回倒腾啊!”
陆清凌让她先别生气,“我觉得可以把新设备放在部队这边,省得有人给破坏了,村里那边不是要生产葡萄糖吗?正好两边分开。”
徐露一细想,觉得这个主意也不错,毕竟畜牧站那边的地方还是有些小。
陆清凌的顾虑也是有道理的。
“又得收拾地方。”不过徐露还是抱怨了一句。
晚上要歇下的时候,黄丽萍找了过来。
徐露还以为是知青举报孟老师的事,谁知道黄丽萍却是问她之前做的香辣小螃蟹。
之前她见李飞燕吃过好几次的,也尝了几口,那小螃蟹做的又香又辣又脆,吃起来非常爽口。
徐露诧异:“你问这个做什么?想吃了?”
黄丽萍也不瞒她,“不是,我是想着我们副食品厂能不能生产着香辣小螃蟹,到时候也多个销路。”
徐露多看了几眼黄丽萍,这姑娘倒是有一些天分在身上。
而且他们就守着海边小螃蟹,想用多少就用多少。
徐露就跟她讲了怎么做,黄丽萍一拍巴掌,“我明天上班就和主任说一说!”
说完又风风火火的走了。
徐桐不理解的问徐露,“姐,你为什么要告诉她呀?”
又没一点好处,到时候副食品厂挣了钱和他们家也没关系。
徐露摸着她的头发和她耐心解释,“现在厂子都是国营的,工人们挣的钱是比干部还要多上一些的,厂子盈利多的话,大家到手的效益也多。”
而那些多挣的钱,可以帮忙还上之前国家欠的那些外债。
不过也就这十几年年的光景,等到厂子的效益都不好的时候,工人们就要大批下岗。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起来,是可以拉动其他经济的。
徐桐似懂非懂,但她也明白了徐露的意思,这是在帮助国家创收。
徐露这几天一直忙着厂子的事情,都没怎么和孩子们交流,晚上的时候干脆和几个孩子住在一个屋。
陆清凌有些哀怨的看着徐露收拾东西,“孩子们都大了,那个屋又小,你说会儿话回来得了。”
徐露好笑的看他,“就隔了一道墙,你就不放心?”
“不是不放心,是舍不得。”陆清凌压低声音说,在徐露的唇上亲了一口。
三个姑娘都很兴奋,一直叽叽喳喳的和徐露说这话。
徐露就问他们这几天在学校的情况,陆夏星头一次和陆夏月分开去班里的时候,总觉得大家都在笑话她,别扭了好几天。
“不过还好,有李婉清在。”
徐露好奇,“你们两个现在是好朋友了?”
陆夏星有些别扭,“也不能算是吧,就是关系没之前那么差了。”
说到这里陆夏星又想起来什么,很兴奋的看向徐露,“妈,你知道吗?蒋翠翠的二姐去当兵了!”
徐露头一次听说,她也理解陆夏星为什么这么激动,这时候可是全员都向往当兵,那是一人当兵,全家都光荣的时代!
她就问,“你是不是长大也想当兵?”
陆夏星却摇头,“我要当记者呢!我要让全世界都知道脚盆鸡对我们做过的事情!”
说这些话的时候,陆夏星还有些咬牙切齿,语气里都是愤恨。
徐露沉默了一会儿说,“妈支持你,但这条路注定不好走,你可要想好了!”
“我早就想好了!妈,你还记得咱们村里的狗蛋吗?他以前和我说他的叔叔就被日本鬼子给杀了,肠子都流出来了,可惨可惨。”
这些孩子几乎都是听着家里的长辈是如何抗日长大的,他们的血脉里天然就留着对脚盆鸡这个国家的愤恨!
话题有些沉重,徐露又问起陆夏月上学的事情,“你现在和你舅舅一个班,平日里可得看好他。”
陆夏月捂嘴偷笑,“舅舅也发现了这点,每次想和国民哥去玩的时候,都会往我这里看一眼,生怕我回来告他状。”
说了没多长时间,几个孩子就都睡着了,徐露可能是换了床的原因,却迟迟没有入睡。
在她翻了不知道第几个身之后,任命的叹了一口气,拿着枕头轻手轻脚的从房间里出来。
刚关上房门就觉得落入了一个宽大的怀抱,徐露小小的惊呼了一声,等闻到陆清凌身上熟悉的味道之后,她才松了一口气。
“你干什么?吓死我了?”
陆清凌低低的笑,“我出来上厕所呢。”
徐露还要说什么,整个人便被陆清凌拦腰抱起,直接抱回了屋子。
屁个上厕所,徐露后知后觉的发现又被陆清凌给骗了。
孟远山第二天就把牌匾送过,徐露之前去看过几次,孟远山的手艺是没的说,雕刻出来的东西非常的精细。
这样的手艺要是就这样埋没了,还有些可惜。
徐露心念一动,就问孟远山,“听赵主任说之前知青闹事的事情,不知道孟老师有没有受影响?”
怎么可能不受影响,这几天校长都顶不住压力,让孟远山先暂停代课。
不然这牌匾也不能这么快的就刻好。
他估摸着上面的意思,恐怕是顶不住压力的,这次来的知青里面好像有一个背景还挺深厚。
年前的时候,大家知根知底的,赵主任和周惠军保了他,也没人说什么,可这些小年轻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一个个的思想觉悟比谁都高,天天不干活就去坐在办公室里闹事,周惠军都有些顶不住。
孟远山心里是有几分可惜的。
一来是可惜学校的工作,二来就是可惜他之前的预判发生了错误,还以为政策会有所松动,不再像之前那么激进了。
见孟远山有些颓然,徐露就建议,“其实孟老师完全可以把你的手艺活儿捡起来。”
孟远山没理解,徐露又和他解释了一番,像这雕刻技术可以用在家具或者其他上面,既美观又好看。
孟远山思索了一会儿,这未尝不是一条出路,既然学校的工作不能干,他便另辟蹊径。
只是孟远山还有几分犹豫,“我的身份毕竟摆在这里。”
“是啊,但是现在经济都困难,谁还和钱过不去。”
孟远山只是出技术,是为老百姓造福,依然可以说是劳动改造,只不过方向换了一换而已。
孟远山的眼睛微眯了起来,“没想到徐医生竟然这么有远见。”
徐露露出了似笑非笑的表情,微微颔了颔首,“这黎明前的黑暗总是很难熬的,可熬下去未尝没有红日出现。”
孟远山这几天一直在琢磨徐露说的话,回去之后还和他的老师悄声说了一番。
上次许久没有动笔的老先生特地写了一封感激信,把徐露的医术夸赞了一番,这篇文章还登上了报纸。
老先生经历的事情多了,只从这件小事中便看出上面的意思,如今又听了徐露说的话,心里更加确定。
“学校既然不是一个好去处,那按徐医生说的尝试一下也挺好。”
老先生都这么说,孟远山也就彻底放下了顾虑,第二天就去找了赵主任和周惠军。
周惠军一见他过来就松了口气,之前是他们安排人去学校的,这才教了没多长时间就把人弄走,虽然知道是因为他身份的原因,可也有些不好意思。
听了孟远山的来意,周惠军和赵主任对视一眼,“这倒的确是条路子,不过之前一直没有人往这方面考虑过,得让我们再好好思考一番。”
孟远山点头,“既然这样,那我便先回去继续改造,我在学校到底对孩子们的影响不太好。”
周惠军松了一口气,等人走了才和赵主任感慨,“也不知道是哪个高人指点了,他这倒的确是条路子。”
“是啊,去年省城边的几个县城,因为开办了几个厂子,经济都不错,还得到了上面的表彰,咱们这海岛因为太偏僻了,只有一个副食品厂的效益不高不低的,实在够不着前排。”
周惠军自然知道这种情况,也知道赵主任话里的意思,“再过几年,咱们海岛可就变得不一样了!有药厂在,再有个什么家具厂,副食品厂的效益再提高一些……”
后面的话她没有说出来,但是未尽的意思赵主任自然懂。
他们海岛也能成为大家都向往的好去处。
“百花齐放有百花齐放的好处!”
两个人畅想了一番,正美着,周惠军办公室里的电话就响了,一接起来她的脸色就变了。
赵主任本来想起身走,被周惠军给拦住,她也不瞒着赵主任,“是省公安厅那边的电话,问咱们这里是不是有个叫黄莹英的家属。”
赵主任心里一咯噔,“不会出事了吧?”
“可不就是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