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成了七零年代女中医 > 第58章

第58章(2/2)

目录

陆清凌哼了一声,“怎么说话呢?你就不能管管你家媳妇儿了?要是不和你娘吵架,能有这种事情。”

陆清凌是知道怎么捅刀子的,杨一天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他在那里喘了一会儿气,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杨一天只好问徐露:“那需要什么条件?”

徐露认真想了想,其实她可以直接让黄莹英不要开服装厂,那样的话没有人和她争场地了。

可怕就怕黄莹英不在这块儿扑腾,就又会去别的地方捣乱,总要有些事情占住她的心身。

而且黄莹英设计的那些衣服实在是不怎么样,只是仗着那些小姑娘们没有见过后来的衣服款式,才得到些青睐,毕竟黄莹英不是学这方面的,眼光实在有些不好。

最重要的一点是,现在是什么时候,黄莹英就敢办服装厂,设计的还那么前卫,这不是等着人举报。

杨一天见徐露迟迟不开口,心里越发没底,试探着问:“不会是让我管住黄莹英吧,你这有些太强人所难了,我可没那本事。”

这话又得到了陆清凌的一声冷笑,杨一天通通都忍了,他是真的管不住黄莹英,而且黄莹英的身份让他实在有些忌惮。

但杨一天又想利用黄莹英知道以后事情的有利条件,所以两个人就暂时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徐露摇摇头:“那倒不是。”

杨一天顿时松了一口气,但紧接着就有一些不高兴,这徐露是什么意思?是看不起他吗!

“这样吧,我还没有想好,你先写一张欠条,等以后我想好了去找你。”

这种事情还用写欠条,杨一天心里觉得离了大谱,可为了杨玉兰能嫁出去,也不得不写了一张。

“咱们说好得先保密,别让黄莹英她们知道。”

杨一天认命的把纸条写好,上面签了自己的名字,陆清凌又让他按了手印。

“放心,我到时候我悄悄过去给杨奶奶扎针。”

杨一天这才放心离开。

陆清凌问徐露:“大概几天能治好,咱们少和他们打交道。”

徐露想了想:“半个月吧,等孩子们开学的时候也就差不多好了。”

陆清凌一听才半个月的时间,这才完全放了心。

白杨和孟远山在天黑的时候又来了一趟,两个人把孩子们的意见说了出来,孟远山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我之前还怕你们不同意,想着今天过来怎么说服你们呢。”

家里还没有做饭,徐露就邀请两个人一块留下来吃顿便饭,孟远山有些不好意思,白杨却没多客气。

“上次在你们家吃了一顿,回去之后我还想了好长时间呢。”

白杨这么一说,孟远山也想尝尝了。

徐露有一段时间没怎么做饭,今天许师长提出来的时候,她虽然没有做,晚上却想亲自下厨,陆清凌就在一旁打着下手。

客厅里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和白杨孟远山说着话,陆夏星和孟远山是最熟悉,便问道:“我妹妹会分到几年级呀?”

“等开学了我会让她先考一次试,如果不出错的话应该会去五年级。”

“五年级?”

几个孩子对视一眼,那岂不是明年就要升初中了。

部队小学没有六年级,上完五年级就要去上初中了。

徐百川啧啧称奇:“这不就和我一个年级。”

到时候他就可以照顾陆夏月了。

陆夏月脸红扑扑的,“校长同意吗?”

“同意。”白杨安她的心,“校长知道你学习好,人很聪明,当然允许你跳级了。”

现在对上学的年龄并没有特别严格的规定,很多大孩子还在上一年级。

“那我就和妹妹差四个年级了。”陆夏星惊呼一声,这样妹妹以后毕业了她还在上学。

“会不会跳的有些高?”徐露听到之后,从厨房出来问他们。

白杨和孟远山对视一眼,过了年双胞胎虚岁也才七岁,是有些小。

“那就先考试吧,我记得她当时做五年级的题完全没问题。”

回头徐百川就把课本给陆夏月拿过去,“你先看看。”

这些书陆夏月早就看完了,不过还是听话的翻看起来。

徐露晚上做的是番汤酸菜鱼,空气中很快就漂浮着一股酸甜的味道。

大家都食指大开,围着桌子坐好便吃起来。

一开始孟远山还有几分拘谨,见大家都很随意,渐渐的也放松下来。

“好些年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了。”孟远山边吃边感慨。

他还记得当初留学的时候,世界各地的美味也是尝过一些的。

以前家里的厨子做饭手艺也很不错,不过那时候他很挑食,也不怎么喜欢美食。

后来在一次次饿肚子的时候都不由后悔起来,当初没吃到嘴里的美味。

除了番汤酸菜鱼之外,徐露还拌了海带丝,孩子们很喜欢带些辣辣味道的海带丝,吃起来很下饭。

走的时候,孟远山从自己兜里掏出几本书递给陆夏月,“听你白老师说你喜欢看书,这些你都留着慢慢看吧。”

陆夏月很高兴的接过,孟远山又告诉陆清凌,省图书馆这段时间正在清理仓库,很多书都要清理出去。

这在现在是非常常见的一件事情,有一些书的思想不符合当下的主流,便会把书清理出去。

陆夏月一听立刻去拉徐露的手,“妈,你带我去图书馆看看吧!”

“行,等有空了带你们去转转。”

孟远山的话还是让徐露留了心,如果陆夏月真的要上五年级的话,那明年就要上初中,得提前把初中的课本找到。

还真的有必要去一趟省城。

陆清凌便说:“那等我休息的时候,咱们一块去转转。”

孩子们一听要去省城都高兴起来,白杨和孟远山走了老远,还能听到他们欢欣鼓舞的声音。

这几天码头也很热闹,来探亲的家属陆陆续续都要回去了,到处都是离别的伤痛。

现在交通还并不方便,出一趟远门还要开各种介绍信,还要把地方粮票换成全国粮票,要不是特殊情况,一般没人愿意远行。

这次离别之后,不知道下次再见面又会是什么时候。

刘秀丽抹着眼泪朝远处的船挥手,好像她多挥几下手就能减轻她此刻难过的心情一样。

一旁的李营长安慰道,“行了,等明年咱们再把大哥嫂子接过来。”

刘秀丽知道他是好意,可她大哥那里并不好请假,回去之后还不知道会受到怎么样的刁难。

她之前给大哥大嫂准备了许多带回去的东西,不过各种饼干白面都被驳了回来。

他们这些劳动改造的人,怎么能吃这些好的东西,这几天已经吃了不少,把亏空的身子都补好了些。

最后走的时候只带了些徐露送的膏药和一些药材。

这些东西远比那些吃的有更大的作用。

刘秀丽知道之后,又去找徐露要了不少,给哥嫂装了满满两大袋子。

哥嫂最终还是没有把孩子留下来,这些孩子们之前听说要留下来的时候,处处是小心翼翼,知道过几天能和父母一块走,倒放开了不少,在家属院里痛痛快快玩了好些天。

回去的路上碰到张嫂子刚下班,张嫂子见刘秀丽这样双眼通红,知道她刚送走了亲人,倒没像往常那样挤兑她,反而问:“要不要跟着我去坐车?”

刘秀丽好奇:“坐什么车?”

张嫂子一拍大腿:“你不知道啊?当然是让小露开车了,她之前都能开他们家的那辆北京吉普了,我是听沈梅花说的。”

沈梅花那次看到徐露开车以后,和姜婆婆说闲话的时候说了出来,又传到了张嫂子的耳朵里,她便要去找徐露带她溜一圈。

刘秀丽来了兴趣,把包递给李营长,“你说这徐露怎么这么能的?就没有她不会的东西!”

“可不是,人家这才叫巾帼不让须眉!”

两个人从未有的和谐,李营长看了看手里的包,哼了一声,认命的送到了家里。

徐露打算今天包些荠菜饺子,跟着双胞胎要去供销社割点肉回来,就见两个人一块相伴着过来,有说有笑的。

这倒是件稀罕事,徐露多看了几眼,“这是有什么好事啊?”

张嫂子咧着嘴笑:“我们是想来看你开车呢,你带咱们去海岛上兜一圈呗。”

徐露跟着笑起来:“怎么突然想起来坐车了,不怕我技术不行把车给开翻了?”

“不怕!我们都相信你的技术。”

徐露这段时间一直没开车,还有些心痒,主要是陆清凌上次表现的太生气了,她后来想开的时候也一直没敢提。

“那你们等会儿,我去屋里拿钥匙。”

正好今天陆清凌是步行去部队的,徐露和孩子们交代了一声,就跟着张嫂子刘秀丽一块儿往停车的地方走。

“真是北京大吉普啊!”刘秀丽羡慕的围着车转了两圈,“我们家老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配上车。”

“我家老张岁数都这么大了,还没配上车,你们家老李可得再等等呢。”

张嫂子倒没有拿刘秀丽的出身在说嘴,两个人一块坐在后座的位置,刘秀丽还问徐露:“你真会开呀,是你们家那口子教的你吗?”

“当然不是,他可不让我碰车。”

徐露把安全带系上,也让他们在后座上系上安全带。

刘秀丽嘀咕:“你这架势倒让我有点害怕的,别真把车给开翻了。”

徐露笑:“相信我没问题的。”

油门一轰,车子便发动起来,刘秀丽和张嫂子一直盯着徐露的右手,看见她时不时的拨动一下,车子就平缓的行驶起来。

刘秀丽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别说,你开的还挺好。”

徐露得意,“那当然了,我可是秋名山车神。”

“什么车神?”张嫂子没听清,又多问了一遍。

“我说我是咱们鸡冠山的车神。”

张嫂子没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但是鸡冠山她是知道的,他们海岛上就这一座大山。

两个人渐渐的放松起来,往窗户外面看了过去,时不时的会碰上熟悉的人,张嫂子就摇下车窗和他们挥起手来。

一边挥手一边对徐露说:“你别说,这种感觉还挺好,就像我是个大领导似的。”

徐露扑哧一声笑了出来,“那我岂不是就成了司机。”

这下子连刘秀丽也没有绷住,哈哈笑了起来。

等开出了家属院,路上没有了熟人,张嫂子一边往外面看风景,一边和他们聊天。

“我们之前不是给老大写信,问他结婚的事情,他倒是承认了。”

徐露从后视镜里看张嫂子,见她神情已经不像那时候那么激动,这段时间已经抹平了张嫂子心中的愤愤不平。

刘秀丽却很好奇:“那姑娘长得怎么样?”

这话无意于往张嫂子心口上捅刀,“那姑娘长得实在是磕碜,粗粗壮壮的,比我还像庄稼人。”

刘秀丽一听噗嗤就乐了起来,张嫂子不高兴了,“你笑什么?人家姑娘可能干了!是村里的一把好手,我家老大可是娶了个香饽饽。”

刘秀丽等笑够了才解释:“我就是笑你刚才那表情,可不像是捡了个香饽饽。”

张嫂子哼了一声,她其实也是很矛盾,那些文工团的小姑娘白白净净的,但是她打心里面就厌恶,这姑娘倒是不白净,可是她又觉得配不上自己的儿子。

张嫂子没把这话和他们解释,只说:“等我家卫东结婚的时候,可得找一个我喜欢的。”

徐露从后视镜里看过去笑着问:“你儿子结婚干什么找一个你喜欢的,又不是和你一块过日子。”

“就是!要是按你这标准,人家小两口能过好吗?”

张嫂子一想也是这个理,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我家老张当初挑中了我,可我婆婆那个人嫌我碎嘴子,怎么也看不上我,可结婚之后我们俩的日子不照样过得好好的。”

“所以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不必为孩子们担心。”

“也不知道他们这些当知青的什么时候能回来?我有好些年没有见孩子了。”

刘秀丽在一旁插嘴:“指不定到时候带着你孙子一块儿回来了,你想想一家人往哪里住吧。”

张嫂子乐呵呵的畅响了一会儿,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东北那么冷,孩子要是在那里出生了,是不是得多准备点厚衣裳!”

既然两个人已经领了证,那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把孩子生下来了,到时候再准备,她这个当奶奶的就太不称职了!

徐露也没忍住笑了出来:“之前不还说要抻抻他们,不给老大写信了,这就忍不住了?”

张嫂子跟着咯咯笑起来:“等过几天咱们一块儿去村里找些棉花,我给他们做几身衣裳寄过去。”

这天马上就要暖和了,除了结婚要做新被子用上棉花之外,到没有过年之前那么紧缺了。

刘秀丽则问徐露:“那天我见孟老师和白老师去你们家了,是有什么事儿?”

“是说让陆夏月跳级的事儿,这孩子在一年级待的实在有些憋屈,天天上课看闲书,老师也觉得有些不好。”

说起这个事儿,徐露就问他们:“过几天我们要去省城一趟,到时候会去图书馆,你们要不要捎些东西回来?”

张嫂子点头:“省城的供销社大,你帮我扯两匹布,我相信你的眼光,你看着扯就行。”

刘秀丽也有东西要捎,“到时候我给你写下来,要是能找着就买,要是找不着就算了。”

去省城一趟不容易,大家都是能帮忙,捎带就捎带回来。

徐露把车沿着海岛开了一圈,平常的时候光靠步行,她还没怎么把海岛转个遍,这次开着车总算是全都看了一遍。

等快开到家属院的时候,远远的就看到门口站着两个人,徐露的心里一咯噔。

刘秀丽也看见了,纳闷的说:“今天他们都没有训练任务吗?怎么你家那口子也早早回来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