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成功发射卫星(2/2)
当地时间10点15分,“点火”指令通过系统直接传输至火箭控制系统,长征二号丙底部瞬间喷出橘红色火焰,在沙漠中卷起细小的沙尘,火箭以每秒1.6公里的初速度缓缓升空。
路明的控制台屏幕上,实时轨迹与系统预设的理论轨迹几乎完全重叠,偏差控制在0.1°以内——这是系统根据马斯喀特的地球自转线速度(420\/s),提前优化的发射弹道参数,相比中纬度发射场,节省了约10%的燃料消耗。
发射后110秒,一级火箭按程序关机分离,系统立即切换至二级火箭的监控画面:发动机推力稳定在75吨,箭体姿态角偏差小于0.5°。
“航空航天基地的发射优势真大啊。”
路明看着系统弹出的分析框,轻声赞叹着。
“卫星入轨时的轨道倾角仅23.8°,接近赤道轨道,后续变轨仅需消耗8kg燃料,远低于高纬度发射的变轨成本。”
此时,全球直播的在线人数突破120万,观众通过系统推送的“轨道参数可视化”模块,直观看到卫星从180公里近地轨道向200公里工作轨道的过渡路径。
288秒时,系统传来“星箭分离”的清脆提示音,屏幕上卫星的太阳翼以0.5°\/秒的速度平稳展开,太阳能电池片的输出功率迅速攀升至350w。
“马赫迪01卫星已进入预定轨道,遥测信号正常。”
路明按下控制台的“任务成功”确认键。
系统立即生成首份发射报告:卫星入轨精度偏差85米,太阳翼展开成功率100%,所有载荷均处于激活状态。
10分钟后,卫星传回首张测试图像——马斯喀特基地的发射塔架清晰可见,系统自动将图像分辨率优化至0.8米,同步推送至全球直播平台。
当“马赫迪01卫星成功入轨”的信号传向全球时,拉卡市中心的解放广场上,平日里用于播放新闻的巨型LEd屏,此刻正同步直播着马斯喀特基地的画面。
当卫星发射成功的消息传来时,广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随即,此起彼伏的诵念声缓缓升起:“马赫迪伟大!愿您的指引照亮我们的道路!”
裹着白色头巾的青年们一边挥舞绘有“星辰与幼发拉底河”图案的旗帜,一边双手抚胸诵念经文,声音整齐而虔诚;
几位身着传统阿拉伯长袍的老人双手合十,花白的胡须随着诵念的节奏轻颤,眼角的泪光里,既有对航天成功的激动,也有对信仰的笃信。
“这颗卫星是希望的信号,就像马赫迪的指引从未缺席!”
28岁的工程师举着手机直播,镜头扫过广场上诵念的人群。
“它会守护我们的家园、滋养我们的土地,这是科技与信仰共同赠予的礼物!”
大屏循环播放卫星入轨画面时,广场中央的民众自发围成圈,有人捧起《古兰经》节选,带领大家齐声诵念,欢腾的喧闹渐渐沉淀为对未来的肃穆期许。
不到十分钟,这座曾历经动荡的城市便被欢呼声、喜庆的旋律与肃穆的诵念声交织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