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晋商商会,乱了!(2/2)
“事多而食少,并非长寿之相。天佑,你也坐下来一起吃,面吃完了再好好商量此事。”
高清开口道。
李天佑听后,虽没胃口,但也只能乖乖听从。
李天佑、宋天成二人便是晋商商会的两位副会长人选。
一人果敢精进,大有可为;另一人沉稳老成,颇具守将风范。
两人一攻一守,再加上高清这个晋商商会会长坐镇,才有了这么多年经商的如火如荼。
等到这顿午饭吃完,高清不疾不徐地缓缓起身,吩咐下去:“我这个会长,也该是时候去见一见先生了。”
“晋商商会该为此事,,付出应有的代价。”
高清神色不变,好似只是在说一件随手可办的小事,可这一刻,身边的两位副会长宋天成、李天佑却是面色微变。
晋商商会自揭其短,徽商那群人决然不会放过这个痛打落水狗的大好时机。
两人抿着嘴唇,想劝说几句,可又不知该从何处说起。
他们的那点儿小手段,当真能瞒得过锦衣卫,瞒得过那位圣贤吗?
两人实在没有自信。
……
河南开封一带,晋商商会参与此事,根本藏不住。
得了陆羽的吩咐。
当夜,毛骧便带人来到了那处山庄之内。
哪怕晋商商会的王大有几人行事手段足够快,可还是被锦衣卫的人死死堵住。
“几位,请,先生还有太上皇他老人家有请。”
毛骧面上似笑非笑,身着飞鱼服、挎着绣春刀的他,迈着四方步朝外轻轻一踏,对着眼前的几位晋商冷冷开口。
事到如今,也只能硬着头皮跟去再说,否则锦衣卫杀人可不犯法。
可他们这几人最终却没能见到陆羽和朱元璋,只因他们参与此事的分量,还够不上让陆羽和朱元璋这两位大明一朝的大人物真正放在心上。
两人真正要清算的,是天下的商贾之风,唯有如此,才能让他们彻底安心。
此事在陆羽的默许之下,开封府的《大明日报》抓住时机,各处的文人好似也抓住了什么流量热点一般,纷纷赶忙跟风。
次日便一一投稿,地方的《大明日报》完全不用开封府内部人员自己誊写,稿件便如同雪花般飞来。
报童出现在大街小巷,随后开封府的地方要闻竟传到了洛阳新都,洛阳新都也刊登了此事,天下皆惊,大为震动。
于是,好事如同龙卷风一般。
各个地方开始出现串联效应,所有地方的《大明日报》皆都跟洛阳新都的中枢要报一样,刊登了同样的内容。
甚至除了《大明日报》的官方报道,民间各种商贾报纸也如同雨后春笋般齐齐刊登此事。
消息很快传到了南直隶府无锡一带。
徽商商会暂时设立于此,本应在扬州府,不过谁让徽商商会这一代会长洛万明的老家就在无锡,所以也就暂时定在了此处。
而且无锡也有无锡的好处,此处书院兴盛,文人之风浓厚,与实学官员的联系也最为紧密,所以大多数徽商商贾并无太大异议。
再加上同各处实学官员在观念上、私底下的配合,两者相辅相成,所带来的发展自然呈井喷式增长。
如果说晋商那边是全力以赴,徽商这边便是顺风顺水、畅通无阻,甚至还和各处藩王开始配合,将海外美洲、非洲、欧洲的货物全都开始倒卖,还有四处的琉球、安南之地,来来回回这么一倒手,便是滔天巨利。
而由于浙商市场早已被大明官方参与,且无论谁能在其中得利,都要交商税、海关税、内外税,所以各处地方官府还有一众实学官员并未加以阻止,反而大力支持,使得徽商地区的商贸经济发展得真正如火如荼、蒸蒸日上。
完全不需要同官员做这下三滥的事,便让他们一个个吃得盆满钵满、满嘴流油。
当然,私底下或许也有小动作,不过晋商一事爆发,徽商商会众人的那点小心思便只能暂时收敛。
手中捻着一份刚出炉的《大明日报》,徽商商会会长洛万明看了一眼,心头并未掠过喜意,反而阵阵发寒。
只因徽商商会亦有不少重要成员同样做过类似的事,虽然并非涉及粮食、盐铁等国之重物,但其性质却是有的,不过情节比晋商要轻上几分而已。
看到《大明日报》上通篇都在述说晋商的行径,徽商商会会长洛万明眼底流转出深深的阴霾:“先生此举,敲山震虎。
晋商该为此事付出代价,高清那个老家伙怕是早做好准备了。
接下来,便是看我徽商是何等态度了。
是视若无睹,还是主动负荆请罪?”
这一刻,洛万明自是有几分兔死狐悲、唇亡齿寒之感。
他一番召集。
五日内,徽商在南方的核心成员便被他全部集结在一起。
众多徽商之流聚于这宅院之内,远远望去,足足有三位数的位子,好似梁山水泊一百零八将一般。
每一个位子都代表着一份分量,代表着在这大明天下商贾之中的特殊意义。
洛万明居于主位,将眼前的一切尽收眼底。
看到足足有一百零八位,一位不多一位不少,洛万明便已知晓,徽商发展的势头虽然凶猛,甚至大有超出晋商之势。
可似乎也有了甩不掉的隐患。
即便连他这个商会会长,也不知晓核心成员何时竟翻了足足一倍。
他上一次了解到的,不过也就只有五十左右的人选,却未曾想过召集令下来,会来这么多人。
一百零八位,这是什么用意?
洛万明岂会看不出来,这是有人想要置他于死地。“不知会长今日召集我等有何要事?还请会长示下。”
“如今晋商遭了大难,正是我徽商北上之时,将晋商的基本盘全数拿下,我徽商定能成为大明天下第一商帮。”
“这可是难能可贵的大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