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将将秋收!丰粮祥瑞(1/2)
于谦平日对这种事不太关注。
柳根儿憨笑一声,挠了挠头:“回少爷的话,老爷夫人开的银钱是每月二两。”
“哦哦。”
于谦还不解其意地点了点头。
他显然知道二两很多,但具体到底有多少便不太清楚了。
“好了,到咱家宅子。”
“谦哥儿今日先在府中歇息一晚,明日带到家里面同国子大学那边打个招呼,谦哥儿就可以去那边上学了。”
于老爷子笑容满面地开口。
于谦跟着从老家宅子来的管家和家人一起鱼贯而入,到了他们在洛阳新都的新家。
只是在进入新家之前。
他眼角的余光依旧止不住地往身后那些百姓的方向看去,只见他们没有住处,没有房子可进,只能够暂时躲在洛阳新都南城区的一片棚户区。
也只有这里,才能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次日,清晨醒来。
于谦一身宝蓝色的圆领长衫,身后还跟着小书童柳根儿,不过柳根儿也就只是将自家少爷送到家门前,没再继续上马车跟着去国子大学。
国子大学里面可不允许带书童的。
于谦乖巧懂事,自幼早熟,也不在意这些,微微点了点头,坐上马车,跟祖父于老爷子坐在一起。
父亲于延昭则继续在家中等候,等候吏部那边的传召,然后给他分配相应的官位。
于谦对此也并不太忧心。
父亲于延昭的实学一道,在他眼里起码能比得上杭州府那边大学的夫子了,想必也能谋得一份不错的差事才是。
只是刚开车,连于谦都忍不住将目光看向过道上的那些百姓,人头攒动,这白日里往来的百姓流动数目极多。
虽然道路足够宽广,可一眼看去,这大排长龙的人头像蚂蚁一般不停向前挪动,依旧能让人有些触目惊心。
顺着于谦的目光,于老爷子朝车帘外的百姓看去,面露丝丝笑意:“谦哥这么快就忧国忧民?”
“这里可是洛阳新都,天子脚下,祖父,那衙门里的大人便不管一管吗?”
于谦脆生生地问道。
于老爷子听了,先是讶然一笑,随即开口:“如何管得过来?
这百姓从咱大明五湖四海各处而来,这洛阳新都比之此前的应天府,由先生主持修建,可谓是足足扩张了将近一倍有余。
再经过这些年的不断扩建,如今的洛阳新都已有了内城、外城之分,可即便如此,每年每季前来的百姓数目依旧数不胜数。
还有那各处藩王、高丽、琉球、安南来的蛮夷之人,包括关外鞑靼、胡人、瓦剌各部,也都不断前来同咱大明做交易。
到这洛阳新都见识世上最新的实学物件,再带回他们的地盘,售卖个不错的价钱。
工部、礼部、户部那边的人早已开始筹备,不过也只能缓缓图之,事缓则圆罢了。”
身为工部主事,于老爷子对于洛阳新都内百姓的安置方面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看了一眼车帘外的百姓,于老爷子继续说道:“若没有几处衙门的配合,此时外面的那些百姓,恐怕早成了乱世流民。
如今工部那边先生的核心项目依旧在大力推进,这洛阳新都外面的护城河、蒸汽轮船,还有附近的蒸汽汽车厂、蒸汽火车厂、蒸汽煤炭厂,包括其他的厂子,都在大力兴建。
所以莫看此刻这城里百姓多到让人忧心,待到下午时分,这些百姓便会在外城有各自安置好的去处,成为咱大明实学一道的力量之一。
莫说这些,哪怕再来上几倍,在如今的洛阳新都。
天下银钱所聚之处,也照样能安置过来。”
说起这些,于老爷子身为工部主事,也似有些与有荣焉,难得地露出骄傲自豪之色。
听完这些,于谦目中闪着异样的光。
只因能一口气轻易安置这么多百姓的,定是天下间少有的大才;而能让这些百姓有各自不错的去处、满足各自所愿。
塑造这一切的,便只有传说中的那位实学圣贤了。
“文天祥是古之圣贤,今朝有实学圣贤……我于谦,似乎该知道了。”
于谦攥着肉巴巴的小手,小小的脑袋瓜子里,想的却是大明的天下与未来。
到了国子大学。
于老爷子将于谦安排到了国子监的接生之处。
接生之处的夫子见是杭州府招收上来的小神童,脸上原本冷淡的面色瞬间变得热情:“还请于大人放心,如此学子,自当是我国子大学的重中之重。”
“那便麻烦了。”
于老爷子微微作揖行礼,随后便去了他的工部。
除了孙儿的事,儿子的事也得他这个一家之主好好筹谋一番才对。
很快,于谦就被带到了国子大学的新生班。
放在后世,应该能称呼为少年火箭班。
到了这里,放眼望去。
多数几乎都是跟他于谦一般大的实学神童,家境多为显赫,虽有少许寒门平民子弟,但入了这国子大学后,都会领到一套全新的国子大学校服。
“你就是于谦?杭州府的小状元?”
一道调侃的孩童声在旁边响起。
于谦转头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