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年号天盛!实学一朝(1/2)
陆羽这一日也来了,在这奉天殿内亲眼目睹。
“太子殿下朱标文成武德,监国期间从未出错!请陛下成全。”
“如今我大明万万离不开陛下,但更离不开殿下。上古圣贤有互让之举,如此美事,再次出现于我大明一朝,乃是圣贤之举,该当铭记。”
“还望殿下成全,成全朝堂,成全我大明天下。”
“本宫绝然不可。”
心头早已定下了事宜的朱标,此刻拒绝起来也显得煞有其事。
第一次,然后是第二次。
紧接着是第三次。
最后,朱标才勉为其难地坐上了那天子之位。
不过还需举办了登基大典之后才算是真的落实。
不过即便如此,三辞三让的戏码过后,太子朱标在这朝堂之上本就特殊的地位。
于是变得更加特殊,似乎俨然间已是众人眼中再进一步、更为名副其实的天子之人。
……
登基大典选了个良辰吉日,由礼部官员亲自拟定,随后兵卫相随,其他部门重臣也一一前往。
举办当日,洛阳新都百姓纷纷围观追随,那大明军校和礼部商量好的章程,四处都有着军校学员,齐齐如影随形一般四处布防。
登基大典之上,虽未妄动刀兵,但实学新造的火炮一一摆放而出,代表的是大明当今圣贤之物;还有热气球从天而降,大明王旗如天宫降临一般,神迹昭显,更能够借此宣扬朱标这位大明天子的正统性。
君权神授,古往今来一直都有,虽未去那泰山封禅,但在这洛阳新都举办的实学登基大典,照样办得如火如荼、热闹无比。
一系列的流程全部走完,群臣百官连同陆羽这位实学圣贤,也都位列其中,齐齐俯身下拜,最后双膝下跪,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这一声从未有过的呼喊响起,大明俨然又是翻开了全新的篇章。
而在这登基大典之外的高台处,朱元璋、马皇后夫妇二人,也亲眼目睹着子孙担起了这朱家江山的重担。
“标儿他一定可以的。”
朱元璋满面含笑,寄予了无限的期待。
一旁的马皇后也连连点头,柔和的眼眸之中,也浮现出浓浓的笑意来。
雏鹰总是要长大,翱翔于天际。
他们这些做长辈的能扶持到如今这一步,便已然足够了,剩下来的路,自然是要他们一步一步前去走的。
俗语有言,一朝天子一朝臣。
登基大典过后,本该在朝堂之上发生的人事变迁,却只是发生了几个再寻常不过的调动:原太子府之中的黄子澄伴读升为翰林学士,齐泰则为兵部侍郎,还有其他的属臣也都经历了一部分的升迁。
但多数都在朝堂重臣的接受范围之内。
要知道,如今在这奉天大殿之上的群臣,本就是实学官员,而朱标这位朱家子弟,在实学官员之中的分量丝毫不低。
再加上如今朱标登基为天子,成了皇帝,在实学派系之中的地位再次大幅度提升。
本就是他们这些实学官员所一直追随的对象,实学一派本就是东宫太子一派,到了如今,本就是天子一派。
所以哪怕东宫这些属臣追随朱标多年,可也不好将如今朝堂之上的这些实学官员革除,以此来让这些人取而代之。
若真做出此事,朝野动荡、国家不安,恐怕就连那在后庭之中养老退休的朱元璋,也万万不会答应。
大明可是好不容易才有了如今这般景象。
情况虽并没有如东宫大多数臣子想象的那般,但也的确是好转了不少。
他们也能够明白,当今洪武一朝过后的新朝,如今的朝堂局势早已被定下大半,不是他们这些东宫臣子想如何便能如何的了。
这一日,武英殿内。
文华殿大学士吴沉、武英殿大学士宋濂,还有其他实学官员,纷纷探讨着新朝的年号。
洪武一朝已然成了过去式,当今的天子乃是朱标。
那么这年号自然也是要更改一番才成。
“天元如何?”
“开元盛世乃是大唐贞观年间,如今洪武过后,我大明天元自当能压得住他大唐一头。”
听闻此言,宋濂呵呵一笑,随即摇头:“此年号不妥,大唐怎能同我大明相提并论?如今我大明实学盛世,且还是同他大唐比个什么?”
“依我看,我大明当万事昌盛、永世不衰,不若便换为泰昌如何?”
“取国家太平、长治昌盛之意。”
宋濂开口,这“泰昌”二字,日后也自是大明后续天子可能会用的年号。
随后亦有其他的几个年号被探讨着拿出,最后定下来足足三个年号,这才交到了朱标的面前。
如今朱标在这武英殿内,才算是名副其实的天子。
“天盛”、“天元”、“泰昌”三个年号,落在了朱标的眼眸之中。
朱标浅浅一笑,便直接定下了当头的那个年号。
随后,在洪武一朝过后,便成了天盛一朝。
此事定下,礼部那边迅速更改,这“天盛”一朝的官员也开始各司其职,继续谨慎行事。
而天盛一朝,才是实学一众官员真正井喷的重要时刻,势必会在此朝年间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
洪武一朝,实学官员重在培养,数十年过去,如今才渐渐崭露头角、四处遍地开花。
虽说在前些年便已有了遍布五湖四海的势头,可到如今才渐渐全数入驻中枢,成了巩固朝堂的重臣。
天盛一朝,寓意的正是这大明的国势能宛若上天一般长久兴盛下去。
这才是朱标心中所念。
当此年号落到朝堂众臣、百官的耳中,礼部尚书马君泽连连点头:“天盛一朝,好。”
还有如今也加入了礼部、担任礼部侍郎的方孝孺,面露沉思之色。
他掌管《大明日报》许久,最是擅长在字里行间揣摩旁人心意,此刻也似是能够从这新年号中看出他们实学一派未来的繁荣。
只是此刻,方孝孺内心忍不住生起妄念来:俗语有云,盛极而衰,我实学一派,可否也会有那一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