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雾隐庄。(1/2)
折腾了一夜,青鸟一直睡到了第二日巳时才悠悠醒来。蓉姐儿得知青鸟醒来,亲自领着几名伙计,端来了丰盛的早膳。王仙君和王秀荷姐弟俩乖巧地跟在一旁,石胜、樊铁生、张问三人也紧随其后。
清韵代手中小心捧着一件折叠整齐的新衣,这是她一路行程中,利用闲暇时光,一针一线为青鸟缝制的。在弥武丸、梦子、琉美奈三人的簇拥下,她也走进了房间。
众人围坐一起用了早膳,气氛温馨。用膳期间,青鸟对清韵代柔声道:“今日我得赴太子之约,恐无法陪你。你便与弥武丸他们一起,带着秀荷去益州城里好好逛逛,采买些喜欢的物件可好?”
一旁的蓉姐儿立刻笑着附和:“正是呢!清韵代娘子,今日便由我做个向导,带你们好好领略这益州的风物,尝尝地道的特色小吃,定让你们不虚此行。”
清韵代闻言,自然欣喜,柔顺地应下:“嗯,都听你安排。”
她话语温婉,虽心底更期盼能与青鸟同游,却也深知他身负要事,绝不会任性扰他。
众人用过早膳,用了些茶水,坐着歇息。清韵代从一旁取过衣裳,柔声说道:"前些日子我给你做了件新衣,来试试看合不合身?"
青鸟忙道:"你那时还病着,怎么还要为我做衣裳?本该好好歇息才是。"
蓉姐儿假意责怪青鸟道:“这孩子,娘子一番苦心,快来试一试。”一边说着,也上前帮忙,替青鸟解下外袍。
清韵代莞尔一笑,手上动作不停,将新衣轻轻抖开,为青鸟仔细穿上。她抬眼看了看他,眼神中满是关切与心疼:“做件衣裳能费多少力气?我不过是想为你做些力所能及之事,让你能舒心些,我心里才安稳。”
青鸟抬眼望向清韵代,恰与她温柔的目光相遇。两人眸中清晰映出彼此的身影,青鸟唇角微扬,轻声道:"多谢。"四目相接间仿佛时光停滞,周遭人声皆化作模糊的背景。
突然樊铁生一声做作的咳嗽惊破这方静谧。青鸟倏然回神,仰首展开双臂,故作镇定地任由清韵代整理衣襟。而清韵代早已羞得满面飞红,连耳垂都染上胭脂色,只得低头专注地抚平他衣领的褶皱,纤指却不自觉地微微发颤。
蓉姐儿站在一旁,目光落在青鸟刚穿起的新衣上。只见那衣裳针脚细密匀称,裁剪极为合体,将青鸟的身形衬得愈发挺拔,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足见制作者之用心。
她又看着清韵代低眉顺目、专注地为青鸟抚平最后一丝褶皱的模样,那般温柔可人,又如此通情达理,心中不禁暗赞这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良配。
一抹欣慰的、如同长辈般的“姨母笑”悄然浮上蓉姐儿的嘴角。然而笑着笑着,她的思绪却飘远了——若是原女娘子还在世,见到青鸟身边有了这般好的女子相伴,该是何等欣慰欢喜啊……
这念头一起,鼻尖猛地一酸,眼眶瞬间就红了,泪水毫无征兆地涌了上来。她生怕被众人察觉,慌忙转过头去,飞快地用指尖拭去眼角的湿意,深吸一口气,强压下翻涌的情绪,这才重新转回身,脸上努力维持着方才的笑容。
其实,石胜、樊铁生等人何等眼尖,早已将她那瞬间的失态看在眼里,只是心下了然,皆默契地装作未曾看见,各自低头喝茶或相互交谈,避开了她的视线。
待清韵代为青鸟整理好新衣,一旁的石胜三人目光纷纷投来。
樊铁生率先赞叹道:“哎呀,这女红真是没话说!”张问也在一旁连声附和,句句夸赞让清韵代的脸颊染上了一抹羞赧的红晕。
一直沉默坐在一旁的梦子也忍不住跟着呵呵呵笑了起来。
唯有琉美奈神色淡然,静静坐着。弥武丸的眼神则复杂难辨,他先是紧握双拳,似在压抑着什么,随即闭了闭眼,缓缓松开了手,将目光投向了门外,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蓉姐儿重新振作精神,嘱咐石胜几人稍后前往太子的雾隐庄,好生照看青鸟。三人当即笃定应下。王仙君也连忙上前,自信满满地向蓉姐儿保证,一定会寸步不离地陪伴在师父身边。
蓉姐儿向青鸟温声道别后,笑着招呼清韵代、王秀荷及弥武丸等人出门上街。随着众人离去,屋内顿时安静了不少。
石胜上前为青鸟仔细检查了一番脉象与气色,确认他体内法力平稳,神识清明,确实已恢复如初,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一旁的王仙君听闻师父无碍,适时地插话问道,眼中充满了求知欲:“胜叔,昨日你们反复提及的‘神识’,究竟是指什么?”
他转头看向青鸟,补充道:“我只听师父教导过‘灵识’的运用,这‘神识’一词,还是头一回听闻,它们有何不同?”
石胜没有立刻回答,只是将目光投向青鸟,示意由他来解释。
青鸟微微颔首,温和地看向王仙君:“此前未曾细说,是恐涉及过深,你一时难以理解。既然你今日问起,我便为你简单分说一二。”
他略作沉吟,似乎在寻找最易懂的表述:“简而言之,灵识,便如同我们此刻清醒的头脑,平日言语交谈、读书认字、思考决断,倚仗的皆是灵识。它易于调动,清醒时便可自如控制。”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为凝练:“而神识则更为玄妙艰难。寻常人唯有在沉沉睡去或昏迷不醒时,才会偶然触及神识之境,然往往瞬息即逝,难以把握。”
他看向王仙君,确保徒弟跟着自己的思路,“我等修行之人所炼的,正是这神识!平日打坐入定,便是为了摒除杂念,激发并尝试掌控神识。对神识的掌控愈强,修为便愈是精深,所能驾驭的法力自然也愈发磅礴浩瀚。绝大多数功法施为,只需牵动少许神识即可,但这‘乾坤契’却是例外,它与神识的牵连远比其他功法更深。”
王仙君听完这一长串解释,只觉得脑子里“嗡”的一声,被塞进了太多前所未闻的概念。乍一听似乎明白了几分,可稍一回想,又觉得云雾缭绕,难以真正抓住关键……一时间,他脸上写满了茫然,不知该从何处着手理解。
一旁走过的樊铁生见状,伸出大手在他头顶轻轻一按,用最直白的话说道:“小子,现在你只需记住:灵识主要在你脑袋里管事;而神识,不仅能在脑袋里,还能遍布你全身!这就够了。”
张问也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没错,有些境界,需得你日后修为到了,亲身感受到了,自然便能豁然开朗。现在强求理解,反而不美。”
王仙君挠挠头,心想也确实如此,便暂且将这事搁下。然而他脑袋里念头一转,另一个疑问又冒了出来,立刻转向樊铁生,好奇地问:“铁生叔!那……幽界到底是什么模样的?和咱们人间有啥不一样啊?”
这个问题也吸引了青鸟的注意,他的目光也随之投向樊铁生,显然对此也抱有浓厚的兴趣。
樊铁生笑了笑,找了个凳子坐下,看着王仙君那充满好奇的脸蛋,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道:“幽界啊……那里也有山川河流,丛林旷野,乍看之下,与人间颇有几分相似。但最大的不同在于——天上挂着两个太阳!”
“两个太阳?!”王仙君的眼睛瞬间瞪圆了,立刻来了精神。
只听樊铁生继续讲解道:“没错,一个大的,和人间的太阳差不多,炽烈明亮;另一个则是较小的,散发着一种淡淡的、如同冰晶般的蓝色光芒,我们称之为‘蓝瞳’。”
“淡蓝色的太阳?!”王仙君惊得张大了嘴,只觉得闻所未闻,“还有呢?还有呢?”
樊铁生继续道:“还有啊,幽界的一日,并非人间的十二个时辰,而是接近十七个时辰。而且,那里的一年也漫长得多,并非三百六十五天,而是足足有一千六百八十九天。”
王仙君听得目瞪口呆,下意识地搬过凳子凑近樊铁生坐下,仰着脸追问:“那……幽界有月亮吗?也是两个?”
樊铁生闻言哈哈大笑,还没等他回答,一旁的张问抢先插话道:“算是……有吧!”
王仙君更疑惑了:“‘算是有’?月亮还能‘算是有’?”
樊铁生收敛笑容,解释道:“确实可以这么说。幽界也有两个类似月亮的星体,但极为奇特。其中一个极其巨大,当你站在地上仰望时,它几乎能占据小半个天空,仿佛触手可及。而另一个则非常小,一个月里总有十数天隐匿不见,还有十数天却亮如一个清晰的光点,即便是离得最近的十数天里,看起来也比人间的月亮还要稍小一些。”
王仙君听得心驰神往,脑海中不禁暗自想象那该是何等壮丽又诡异的景象。
这时,张问又神秘兮兮地补充了一句:“还有更奇的呢!那个小的‘月亮’上,也是可以住人的!”
“什么?!月亮上还能住人?!”王仙君猛地转向张问,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真的有人住在那个小月亮上?”
他听得目瞪口呆,脑袋瓜里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忍不住追问道:“那……那月亮上,也有广寒宫吗?也有嫦娥仙子住在上面吗?”
张问在一旁闻言,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幽界可没有嫦娥仙子,那里的‘月亮’是另一番景象。”
樊铁生接过话头,详细解释道:“幽界的月亮上确实有修行之人居住,但更多的,其实是寻常百姓在那里生活、劳作,与人间并无太大不同,只是常年被冬意笼罩,唯有少数时日能瞥见春秋的影踪,夏日更是从未曾见。”
王仙君更加疑惑了,眨着眼睛问:“可是……平常人怎么去到月亮上面呢?去了还能回来吗?难道要飞上去?”
此时,石胜已收拾好药箱放在一旁,也坐了下来。听到王仙君天真的发问,他笑着回答道:“没错,大家啊,还都是飞上去的。”
"飞?!"王仙君惊得差点跳起来,眼睛瞪得溜圆,"所有人都会飞?"
樊铁生瞪了石胜一眼,笑着解释道:"别听你胜叔瞎说,大家都是乘船上去的。除了修行之人,平常人可不会飞。"
王仙君闻言更是疑惑,双手比划着船的模样,追问道:"就是……就是在水里划的那种船?可船又不会飞,怎么能飞到月亮上去呢?"
樊铁生被他的反应逗乐了,耐心解释道:“在幽界,法力并非什么神秘莫测的东西,而是早已融入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用法力驱动、能够翱翔于天际的船只随处可见。有能搭载数百人的大型客船,也有仅供一家出行的小型飞舟,还有专门用来运输货物的商船。它们往来于大地与‘月亮’之间,十分便利。”
他顿了顿,接着道:“至于外形嘛,确实和人间的船只有几分相似。”
张问也在一旁补充,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不仅如此,法力在幽界应用极广,还能用来治疗许多疾病伤痛,催熟庄稼,建造屋舍……”
王仙君只听得心驰神往,脸上满是惊奇与渴望,不由得喃喃感叹:“真想去幽界亲眼看一看啊……那该多有意思!”
“会有机会的!”樊铁生朗声笑道,石胜和张问也相视而笑。
青鸟在一旁静静听着,也不禁点头称赞:“能以如此精妙之法力造物,普惠众生,方便百姓生活,当真是极好的事。”
他目光望向门外寻常的院落,语气中带上了一丝淡淡的向往与感慨,“却不知人间何时方能如此……”
这时,王仙君又想到一个问题:“可是……维持这么多会飞的船,治疗伤病,催熟庄稼……那得需要多少修行之人来提供法力啊?岂不是人人都要修炼?”
樊铁生赞许地点了点头:“问得好。确实需要大量精通此道之人。因此在幽界,设有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各类人才。对法力感应与操控有天赋的,可进入灵法殿修习;对于制造、操控各类法器傀儡有兴趣和才华的,则可进入万宝殿学习。”
王仙君越听越是好奇,心中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
青鸟听到“制造傀儡”,忽然心念一动,恍然道:“阿兄,你方才所说的那些能飞天遁地的船只,其实本质上也是一种傀儡,对吗?”
樊铁生肯定地点头:“正是如此。它们属于大型运输类傀儡。”
青鸟立刻追问了一个关键问题:“制造如船只般大小的傀儡,并使其长期稳定运行,你们是如何解决其法力消耗问题的?寻常修士恐怕难以持续供给如此庞大的能量。”
“靠的是晶魂石。”樊铁生答道,“这是一种产自幽界几处特殊矿脉的矿石,经过秘法炼化后形成的晶体。它能储存海量的法力,并能缓慢释放,足以长期维持大型傀儡(如飞舟)的航行和运作。”
说着,他像是为了佐证,从怀中取出了那只精致的“千里蟾”。他将千里蟾腹部翻转过来,指着中间刻有特殊符文的位置,用拇指依照符文的笔画顺序仔细描绘了一遍。
只见那符文微微一亮,竟随之旋转开启,露出了内部一个小小的凹槽。凹槽之中,赫然镶嵌着一枚约有黄豆大小、散发着柔和淡蓝色光芒的晶石,内部仿佛有氤氲的能量在缓缓流动。
“看,这便是晶魂石的一种,”樊铁生指着那枚微小的晶石道,“即便这么小的一颗,也足以让这‘千里蟾’运行很久了。”
青鸟也被那精巧的晶魂石吸引了目光,忍不住上前一步,与王仙君一同仔细端详着千里蟾腹中那枚散发着柔和蓝光的晶石,心中豁然开朗,不禁感慨道:“原来如此……竟是凭借这等奇物。”
樊铁生立刻明白了青鸟心中所想,笃定地接话道:“你想的没错。当初在原州,镜渊王能将那二十余艘船只轻易悬停飞入山谷,倚仗的也正是这晶魂石之力。此法不仅简便,更无需操纵者自身持续耗费大量法力催动。”
青鸟心中的疑惑已然尽解,不禁轻叹一声:“原来如此。”
王仙君的注意力却又跳到了另一个问题上,他仰着头继续追问:“铁生叔!你刚才还说有一个特别巨大的月亮,那上面也有人居住吗?”
樊铁生收起千里蟾,摇了摇头回答道:“那上面可无法住人。它虽体积庞大,看似迫近,但其内里实则是一片无尽的云海,毫无半点可供立足的陆地。”
青鸟闻言,也不禁生出好奇:“哦?全是云彩,竟无一丝土壤岩石?”
樊铁生肯定地点头:“确实如此。那仿佛就是一个由无尽云雾凝聚而成的巨大星体,内里充斥着厚重如山的云层,其间雷电交织,尘埃流转,变幻莫测,唯独寻不到一掌之地的坚实土壤。”
青鸟微微颔首,叹道:“宇宙玄奇,世界之大,当真是无奇不有,令人惊叹。”
王仙君像是想起了什么,又追问道:“那铁生叔,你们在幽界,也管它们叫‘月亮’吗?”
此时张问已经笑着走到王仙君身边,抬手搭在他的肩头上,回答道:“自然不是。在我们故乡,我们管我们世代居住的大地叫做河图洛。那个巨大的‘月亮’,我们称其为巨隐神。而另一个较小的、时隐时现的,我们称之为玉衡矶。”
王仙君“哦”了一声,脑袋里仿佛被塞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万般疑惑再次涌起,他张了张嘴,正准备继续他那无穷无尽的“为什么”。
就在这时,青鸟神色微动,侧耳倾听了一下,轻声打断道:“有人上楼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