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分金定穴,星斗指途(2/2)
刘胖子伤臂用不上力,就在上面守着,艾时和王勇则准备下墓道。艾时从背包里翻出最后两根蜡烛,点燃了递一根给王勇:“进墓先点蜡,蜡灭就撤,别逞强。”他自己则拿着罗盘,深吸一口气,率先钻进洞口。
墓道狭窄,只能弯腰行走,青砖铺的地面很滑,长满了青苔。艾时举着蜡烛,火苗在气流中微微晃动,照亮了两侧的壁画——画的是车马出行的场景,文官在前,武将在后,中间的马车装饰华丽,显然是墓主人的仪仗。
“看这壁画风格,是西汉的。”艾时边走边说,“线条流畅,色彩用的是矿物颜料,虽褪色了,还能看出红、绿、蓝三色,是‘汉墓三彩’的前身。”他用手摸了摸壁画,表面有层包浆,“没被人动过,是原封的。”
走了约莫三十步,墓道尽头出现一扇石门,门上刻着八卦图案,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卦象清晰可见,每个卦象中间都有个小孔,像是钥匙孔。
“是八卦锁。”艾时盯着石门,“得按五行生克来开,错一步就可能触发机关。”他从怀里掏出那枚从林子里默墓带出来的铜钉,“这钉子是黄铜的,属金,对应兑卦,金生水,坎卦属水,应该先开坎卦。”
他将铜钉插进坎卦的小孔,轻轻一拧,石门“咔”地响了一声,坎卦的图案陷了进去。“对了!”艾时精神一振,“水生木,震卦属木,开震卦!”他又找了根树枝,插进震卦的小孔,用力一推,震卦也陷了进去。
接着是木生火,离卦属火;火生土,艮卦属土;土生金,兑卦属金。每开一个卦象,石门就发出一声轻响,等最后一个兑卦陷进去,石门突然“轰隆”一声,缓缓向两侧打开。
门后是间耳室,摆满了陶罐和青铜器,艾时举着蜡烛走进去,首先看到的是个青铜鼎,三足两耳,鼎身刻着云雷纹,鼎口有烟熏的痕迹,显然是墓主人生前用的。“是‘食鼎’,用来煮肉的,看尺寸,能煮整只羊。”
王勇在角落里发现个木箱,打开一看,里面是些玉器,有玉璧、玉圭、玉璋,都是礼器。“时哥,这值多少钱?”
“别碰!”艾时拦住他,“这些是‘明器’,但上面有纹饰,得看清楚。”他拿起玉璧,对着烛光看,“璧上刻的是‘谷纹’,西汉早期的风格,边缘有缺口,是‘破璧’,下葬时特意敲碎的,寓意‘与天地沟通’。”
耳室尽头还有扇门,没上锁,轻轻一推就开了,里面是主墓室,中央放着具棺椁,是梓木做的,外面套着层石椁,石椁上刻着二十八星宿的图案,从角宿到轸宿,排列得丝毫不差。
“石椁上的星宿,对应着下葬的时辰。”艾时指着北方的斗宿,“斗宿最亮,说明下葬在丑时,北斗斗柄指丑,正是寒气最重的时候,适合藏棺。”他绕着石椁走了一圈,“椁盖和椁身的缝隙里有朱砂,是用来辟邪的,
所谓“脐钉”,就是棺椁正中央的钉子,对应着人体的肚脐,是“生气”汇聚的地方。艾时在石椁中央找到了那枚钉子,比其他钉子粗一倍,上面刻着个“令”字。“是‘玉押钉’,用和田玉做的,只有王侯能用。”
他用工兵铲撬开脐钉,石椁盖发出“嘎吱”的声响,缓缓被打开。里面的梓木棺保存完好,棺身上刷着黑漆,用金粉画着云气纹,棺头贴着张黄纸,上面用朱砂画着符,是“镇尸符”,符尾写着“永元三年”,是汉和帝的年号。
“永元三年,公元91年。”艾时算了算,“距今一千九百多年,保存成这样,不容易。”他没急于开棺,而是先查看墓室的其他地方,西侧有个陶仓,里面装着谷子,已经碳化,变成了黑色的颗粒;东侧有个铜灯台,是“长信宫灯”的样式,宫女执灯,灯盘可以转动,用来调节光照方向。
“这灯台是仿品,”艾时拿起灯台,“真品在博物馆,这是当时的工匠仿的,但工艺不错,也算值钱。”他把灯台放回原位,“主棺里的东西才是重头戏,但开棺得看时辰,现在是辰时,属土,土克水,棺里的‘气’不稳,等午时阳气最盛的时候再开。”
王勇在墓室角落找到个酒壶,是青铜的,壶身上刻着“君幸酒”三个字,倒过来晃了晃,还有点液体晃出来。“是酒!”
“别喝!”艾时赶紧夺过酒壶,“这是‘陪葬礼酒’,泡过朱砂和草药,喝了会中毒。”他把壶盖盖好,“汉代人相信,酒能让墓主人在阴间保持清醒,其实就是防腐用的。”
午时一到,阳光透过墓道的缝隙照进主墓室,在石椁上投下道亮线。艾时深吸一口气,示意王勇搭把手,两人合力掀开梓木棺盖——里面铺着层丝绸,虽然已经朽坏,但还能看出上面绣着的龙凤图案,墓主人的骸骨躺在中央,穿着金缕玉衣,玉片用金线连缀着,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金缕玉衣!”王勇倒吸一口凉气,“真的是王侯墓!”
艾时的目光落在玉衣的头部,那里放着块玉覆面,遮住了墓主人的脸,玉覆面的眼睛是用黑玛瑙做的,鼻子是青白玉,嘴巴是墨玉,栩栩如生。“这覆面是和田玉做的,玉质上等,光这块就值老钱了。”
他小心地取下玉覆面,露出墓主人的头骨,牙齿还很完整,说明生前营养不错。头骨旁边放着个小盒子,是象牙做的,上面刻着三十六天罡的名字,从“天魁星”到“天巧星”,一个不少。
“是‘北斗盒’,里面应该装着墓主人的私印。”艾时打开盒子,里面果然有枚玉印,印文是“中山内史”,四个篆字,刻得刚劲有力,“中山国的内史,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官不小,难怪有金缕玉衣。”
棺内的随葬品还有很多,有青铜剑、漆器、竹简,艾时一样样小心地拿出来,用带来的布包好。他的动作很慢,像是在完成一件神圣的仪式,而不是在盗墓。王勇在一旁帮忙,脸上满是兴奋,却也学着艾时的样子,轻手轻脚,生怕弄坏了东西。
等清完棺内的东西,太阳已经西斜,艾时看着满地的文物,突然叹了口气:“这些东西,在地下躺了近两千年,今天重见天日,不知道是好是坏。”
王勇不解:“卖了能换钱,咋不好?”
“钱是好,但这些东西,是历史。”艾时拿起那枚“中山内史”印,“它能告诉咱们,两千年前有个叫‘某’的人,在这里当过大官,他的生活,他的想法,都在这些东西里。”他把玉印放回盒子,“走吧,先找地方把东西藏好,明天联系买家,这次的‘活’,够咱们吃好几年了。”
几人背着包好的文物,顺着墓道往外走,阳光照在他们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艾时回头望了眼主墓室,石椁敞开着,像一张巨大的嘴,吞噬着阳光,也吞噬着那段早已被遗忘的历史。他知道,这次的发现,只是寻龙分金路上的一站,前方还有更多的山脉,更多的墓穴,等着他用罗盘和脚步去丈量。而那些藏在地下的秘密,就像天上的星斗,指引着他,也考验着他,让他在这条充满未知的路上,一步步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