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地穴惊现,南北同行(1/2)
炉子里的煤块烧得通红,映得刘胖子的脸一半明一半暗。艾时攥着那半块没吃完的烤红薯,指尖沾着黏糊糊的糖汁,突然开口,声音压得很低:“刘大哥是‘独眼龙’?”
“独眼龙”三个字刚出口,刘胖子脸上的笑就僵住了。他手里的搪瓷缸子往桌上一放,“咚”的一声,缸底的茶渍震得掉了几片。他没立刻答话,只是盯着炉火看,火舌舔着煤块,发出“噼啪”的轻响,把他的影子在墙上拉得老长,像个张牙舞爪的怪物。
艾时没催。他知道这三个字的分量——在盗墓行当里,“独眼龙”专指独来独往的盗墓贼,没同伙,没后援,凭着一身本事在土里刨食,风险最大,也最让人忌惮。北派里能称得上“独眼龙”的,都是敢单枪匹马闯皇陵的狠角色。
过了足足一袋烟的功夫,刘胖子才缓缓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里没了之前的憨厚,多了点说不清的锐利。他抿了抿嘴,突然笑了,笑声在空荡荡的屋里有点发闷:“小老弟眼光够毒。不过嘛——”他故意拖长了调子,伸手拍了拍身后那扇紧锁的木门,“不瞒你说,我们有三人。”
“三人?”艾时心里一动。南派盗墓讲究“搭伙”,少则三人,多则五人,分工明确:“掌眼”看风水定穴,“腿子”负责挖掘,“支锅”管销赃。三人正好是个完整的班子。
刘胖子没再多说,从腰后摸出串钥匙,钥匙串上挂着个铜制的小葫芦,葫芦嘴被磨得发亮。他挑出其中一把黄铜钥匙,插进木门的锁孔,“咔哒”一声,锁开了。
门一推开,一股混杂着霉味和土腥气的凉风扑面而来,比外面的河风还冷。艾时往屋里扫了一眼,陈设简单得过分——只有一张破旧的八仙桌,桌面裂着缝,用铁钉子钉了三道,桌腿晃悠悠的,像是随时会散架。墙角堆着些麻袋,鼓鼓囊囊的,不知道装着什么,上面落满了灰尘。
“别瞅了,重点在这儿。”刘胖子走到八仙桌旁,弯腰抓住桌腿,“搭把手。”
艾时上前帮忙,两人一使劲,八仙桌“吱呀”一声被挪到了一边,露出底下的地面。地面是夯实的黄土地,上面盖着层薄灰,但灰层中间有个明显的圆形印记,比八仙桌的桌面小一圈,边缘还留着铁锹铲过的痕迹。
刘胖子踢开堆在旁边的麻袋,里面露出几把洛阳铲、绳索和一盏矿灯。他拿起一把小工兵铲,沿着圆形印记的边缘挖了几下,很快就刨出个拳头大的洞口,一股更浓的土腥味涌了上来,带着点腐朽的木头味。
“这就是我们的‘活儿’。”刘胖子拍了拍手上的土,冲着洞口压低了嗓子喊,“老规矩,对准点,往上干!”
洞里沉默了片刻,传来个闷闷的声音,带着点不耐烦:“知道了!有亮光,你别看!”
艾时挑了挑眉。南派盗墓讲究“暗挖”,尤其是在自家屋里打盗洞,最忌讳外面有强光直射,怕洞里的人眼睛适应不了光亮,失足摔下去。这规矩,行内人都懂。
刘胖子从墙角拖过块木板,挡住洞口上方的光线,只留下一道窄缝。没过多久,洞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像是有人在往上爬。接着,一只沾满泥土的手从洞口伸了出来,抓住了洞边的石头,紧跟着,一个脑袋探了出来。
是个高个子,大概一米七五,身形清瘦,长脸,小眼睛,眼神很亮,像鹰隼似的,扫了艾时一眼,带着点警惕。他穿着件黑色的紧身棉袄,袖口和裤脚都扎得紧紧的,显然是为了方便在洞里活动。他翻身爬出来,动作麻利得不像个常年在地下钻的人,落地时连灰尘都没扬起多少。
紧接着,第二个脑袋探了出来。这人矮点,一米六五左右,有点胖,头顶的头发稀稀拉拉的,露出光溜溜的头皮,看着比刘胖子还显老。他爬出来时有点费劲,喘着粗气,额头上全是汗,摘下头上的矿灯,甩了甩头发上的土,小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给你们介绍下。”刘胖子拍了拍高个子的肩膀,“这是艾时小兄弟,北派的,有真本事。”又指了指高个子,“这是李超,我们这儿的‘腿子’,手上功夫硬。”最后指向矮胖子,“这是孙宇,我们的‘掌眼’,看穴的本事在南派里排得上号。”
艾时立刻拱手,掌心还带着烤红薯的温度:“北派艾时。”
李超愣了一下,小眼睛突然瞪圆了,上前一步,语气里带着点惊讶:“你就是那个凭着寻龙分金定穴术,在秦岭找到唐代公主墓的艾时?”他赶紧拱手回礼,动作却有点僵硬,“南派李超,久仰。”
孙宇也缓过劲来,脸上堆起笑,拱手时肚子上的肉颤了颤:“南派孙宇。艾小哥的名声,我们在南边都听过,‘一眼断龙气,三指定穴位’,厉害,厉害。”
艾时看着孙宇,突然想起张老二跟他说过的南派掌眼——有个叫孙宇的,擅长“入地眼”,能通过地表的植被、土壤颜色,精准判断地下墓葬的年代和规模,人称“土行孙”。他不由得多打量了孙宇几眼,笑道:“孙大哥客气了。我也听过您的名号,‘入地眼’孙宇,看土识墓的本事,北派没人不佩服。”
孙宇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摆了摆手,小眼睛眯得更厉害了:“都是虚名,虚名而已。”
刘胖子在一旁看得直乐,拍了拍八仙桌:“行了行了,别在这儿互相吹捧了。艾小哥,实不相瞒,我们这次找你,是真遇到难处了,想请你帮个忙。”
艾时收起笑容,正色道:“刘大哥请说。都是行内人,能帮的我一定帮。”
刘胖子往洞口指了指:“这底下,我们探了半个月,确定是座宋代的墓,规格不低,看风水走向,像是个文官的墓。按孙宇的‘入地眼’,主墓室应该在‘丙’位(正南偏东),属火,宜葬文官。可我们挖了三天,盗洞打了三次,每次快到主墓室了,就遇到石头——不是普通的封门石,是整面的石墙,硬得跟铁似的,洛阳铲都凿不动,还崩了好几个铲头。”
李超接过话茬,语气有点憋屈:“我试过用炸药,就敢放一点点,结果炸完一看,石墙没破,反而震得上面往下掉土,差点把我们埋在里面。这石墙邪乎得很,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护着。”
孙宇蹲在洞口边,抓起一把从洞里带出来的土,放在指尖捻了捻:“你看这土,是‘五花土’,混合了石灰、糯米浆和细沙,是宋代官窑才用的封土,说明墓主人身份不一般。可这石墙……按宋代的葬制,文官墓不该有这么结实的封门石,除非……”他顿了顿,眼神有点凝重,“除非里面埋着什么不该埋的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