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寻龙校尉 > 第429章 郭墓余韵

第429章 郭墓余韵(2/2)

目录

“能在这塬上住一辈子的,都是人精。”阿冰往灶膛里添了把柴,“那老头刚才来借锄头,眼睛直往咱背包上瞟,我看他手里那烟杆,铜锅子是老的,说不定也是懂行的。”

张老二打开地图,手指在上面划着:“下一站去山西吧,那边晋商的墓多,而且大多依山而建,按寻龙的法子找,准能有收获。我前阵子托人打听,吕梁那边有个清代票号掌柜的墓,据说随葬品里有整箱的银元宝。”

“票号掌柜?”王勇来了精神,“那可比这唐代将军有钱!时哥,咱去山西!”

艾时没立刻应声,而是盯着地图上的吕梁山脉看了半晌。“晋商的墓讲究‘藏风聚气’,但又怕被盗,大多用‘虚冢’。”他指尖点在吕梁的一处山沟,“你看这儿,叫‘黑风口’,两边是山,中间有条河,按寻龙的说法是‘二龙戏珠’的格局,适合藏墓。但这种地方往往有‘反局’——看着是宝地,其实是‘绝地’,底下全是流沙,挖着挖着就塌了。”

“那咋办?”王勇急了,“总不能白跑一趟。”

“所以得先踩点。”艾时折了根柴火棍,在地上画着山形,“先看‘来龙’,黑风口的山是从吕梁山主脉分出来的‘支龙’,气脉弱,藏不住大墓;真正的好地得往南走,‘龙首’在那儿——你看这道山梁,像不像个元宝?”

张老二凑近了看:“还真像!这地方叫啥?”

“听说是叫‘元宝沟’,以前是个老窑口,后来废了。”艾时把柴火棍一扔,“就去元宝沟。晋商讲究‘财不露白’,墓里的东西不会摆得太显眼,十有八九有暗室,到时候得按‘八卦方位’找,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角,最可能藏东西的是‘艮’位,东北方属土,宜藏金。”

王勇听得直点头,又想起件事:“时哥,上次在赵家洞,你说那星图是‘北斗七星阵’,咋辨别的?我瞅着就是些乱点。”

“看‘天枢’和‘天璇’的连线。”艾时拿起根火柴,在桌上摆了七个点,“这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出去,正好对着北极星,古人用这招定方向。墓里的星图虽然歪,但这两颗星的位置准,顺着线走,准能找到主墓室。”他顿了顿,又道,“这些不是死规矩,得活学活用。比如遇到水墓,星图就没用了,得看‘水脉’;遇到石墓,就得听‘回声’——寻龙的本事,全在‘变’字上。”

夜深了,土坯房的煤油灯昏昏欲睡。王勇抱着金壶蜷在炕角,早打起了呼噜;张老二还在对着地图记路线;阿冰把玉印和绢画放进木盒,小心地塞进炕洞——这是最稳妥的藏处,就算有人搜也想不到。

艾时坐在门槛上,望着外面的星空。赵家洞的星图还在脑子里转,那些凿痕组成的北斗七星,像个无声的指引。他摸出罗盘,指针在掌心轻轻颤动,仿佛与天上的星辰遥相呼应。对他来说,寻龙分金从不是什么玄虚的法术,而是一辈辈人踩出来的经验——哪里的山形藏得住气,哪里的土质适合埋棺,哪里的纹路藏着暗号,这些都刻在他的骨子里,比任何书本都可靠。

“明早五点出发。”他回头对屋里说,声音被山风卷着散在夜色里,“去元宝沟,得赶在雨季前把活儿干完。”

炕上的王勇嘟囔了句梦话,大概是梦见银元宝了。张老二“嗯”了一声,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阿冰往灶膛里添了最后一把柴,火星子“噼啪”爆开,映得她眼里亮闪闪的。

窗外的月亮爬上中天,照着黄土高原的沟壑与山梁。对艾时他们来说,盗墓不是终点,而是下一段旅程的起点——只要罗盘还在转,只要山形里还藏着龙气,他们的脚步就不会停。而那些深埋在地下的秘密,那些被时光遗忘的珍宝,正等着他们用寻龙的本事,一点点挖出来,见一见这人间的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