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圣黛CP(2/2)
“曹雪芹和吴承恩在地府刷视频,刷着刷着成亲家了。”
曹雪芹,吴承恩:可不是咋滴呢,这么水灵灵的就成了亲家了。
“曹雪芹快起来写呀,现在这个年纪正是写小说的好时候。”
“我懂,是爱情啊!黛玉身体不好,刚好可以把唐僧炖了给黛玉补补,然后贾宝玉出家去取经,完美。”
“唐三藏可比林黛玉难哄。”
“哈哈哈,看的出来,后世人是真的不喜欢唐僧啊。”这几条评论给天幕下不少人都逗得不行,之前就知道后人不喜欢唐僧,却没想到这种时候还能把唐僧拉出来鞭尸。
“这门亲事我同意了。”
“仅用0秒就接受了这对cp。”
“好邪门的CP!!但是莫名喜欢!!!”
““我这就去敲死他”笑鼠我了,他是真有这个实力。”
“?不儿。。CP可以冷门,但是。。不能邪门。。这对吗?”
穆嘉手指一划,就划到了下一个视频。
视频标题:“猴戏世家。”
“最初古人认为猴子可以“避马瘟”,大家都知道,牛跟马一类的动物在古代都是很重要的,所以古人会进行一些让猴子表演的祭祀活动,以求避马瘟,所以猴子在一些地方方言里还有一个别称,叫做“马留”。
这也是吴承恩在写《西游记》时最开始天庭招安孙大圣,给大圣这个“猴子”安排成了一个看马小官“弼马温”的原因。”
天幕下有好几个位面的人都听过猴子避马瘟这个说法,但关于“弼马温”这个说法对很多人来说可是很新鲜,毕竟由于《西游记》成书时间不算早,很多人都没读过《西游记》,关于这个还是第一次知道。
“孙悟空的形象随着吴承恩的《西游记》问世,从这个角色诞生后,其嫉恶如仇,帮扶弱小,开朗阳光的性格很快赢得一大票粉丝,成了中国人的“超级英雄”。”
“从这以后,从古到今,节选《西游记》一部分情节进行演出的不同戏剧数不胜数,那自然就少不了“孙悟空”这个形象,于是不少艺人开始特意模仿猴子,以求在舞台上塑造“孙悟空”这个角色,渐渐形成了“猴戏”。”
“这里不得不提一句,孙大圣这个角色真的是中国的超级大IP,古代时人们都是搭戏台请戏班子表演,当时就有很多剧种都从《西游记》里节选精彩情节新编戏剧,每个剧种的孙大圣都各有千秋,还发展出了模仿猴子的“猴戏”,
后来到现代,有了更先进的技术后,《西游记》跟孙大圣相关的电影电视剧等也是出了无数版本,再后来不仅仅是戏剧,还有游戏,各种版本的孙大圣先后问世。”
“可惜,这些戏剧问世时间太晚了,没法看。”
不少人都对孙大圣跟西游很感兴趣,想要看看,可惜看不了。
“说回猴戏,说起猴戏,有一个姓章的家族是绕不过去的。因为他们家不仅仅是好几代人都演猴戏,还把自家传承的猴戏给发扬光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