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我捡到了落宝金钱 > 第351章 潜查暗访探赵府

第351章 潜查暗访探赵府(1/2)

目录

白鹿书院内,文华流转,晨钟暮鼓皆含道韵。薄雾晨曦中,王星已成了无人不晓的人物,整日混迹于夫子学子之间,谈经论法,饮酒作乐,不亦乐乎。白日里,他或与鸿儒大德于亭台水榭间谈玄论道,或与年轻学子在溪畔林下饮酒赋诗。竹影摇曳,茶香袅袅,处处可见他与人畅谈的身影。

他身具混元道体,对万法万道皆有超常感悟,虽不修儒门浩然正气,但言谈间往往能直指核心。

月色下,他与几位学子围坐石桌,从容道:\"道家讲'无为而治',儒家倡'仁者爱人',看似殊途,实则同归。\"又从佛门\"慈悲为怀\"引申至\"恻隐之心\",视角独特,见解精深,常令书院师生有茅塞顿开之感。而王星对儒教功法典籍的了解也更加深入。

修为虽被他死死压制,但道行眼界却是蹭蹭往上涨,混沌衍天道更是完善一大截,达到明心见性,道见真我的境界。

书院中不论是夫子还是学子,对王星都倍感亲切。这位老君弟子,名震三界,可以与哪吒三太子放对的玄黄剑主,却没有丝毫盛气凌人、孤傲偏激的架势。他性格随和谦逊,又风趣幽默,谈笑风生。

每次论道,虽然诉说的是道家经典,却能高屋建瓴,发人深省。于是,沉浸于论道交流的王星待在书院不愿挪窝,白鹿书院师生也是乐在其中,绝口不提王星离开之事。每当夜幕降临,月华洒满庭院,他回到静观轩,便悄然展开了另一番行动。

凭借混元道体之玄妙与变化之术之精深,王星化身万千,无孔不入。

时而,他化作一粒微不可察的尘埃,附着于巡夜夫子的衣袂之上,随其穿梭于书院各重殿宇楼阁;

时而,他变为一只常见的夜枭,栖于古树枝头,锐利的目光透过窗棂,观察着室内学子挑灯夜读或师长秉烛夜谈;

时而,他又化作一只细小的蚊蚋,悄无声息地潜入藏书阁深处,翻阅那些非核心弟子不得见的孤本秘籍乃至修行手札;甚至能化为一阵清风,一缕月光,流淌过书院的每一个角落。

他将白鹿书院里里外外、明处暗处探查了无数遍。鉴之法则运转到极致,眼中世界化为无数交织的法则丝线,气息流转,能量波动,乃至人心情绪的细微变化,皆难逃其感知。

他发现了一些其他势力安插的探子,有妖气隐晦变化人形的,有道法玄妙伪装身份的,甚至还有一两个被魔头暗中操控了心神而不自知的学子。

但经过反复确认,这些人与李清照那桩诡异姻缘并无关联,不过是诸方势力窥探儒教圣地的一些寻常眼线。

书院底蕴深厚,除明面上山长陆九渊这位半步大罗的鸿儒外,王星也感知到后山禁地之中,还有三股隐晦而强大的气息,其实力皆在大罗中期之境,应是书院隐藏的守护力量。

他们气息中正平和,与书院教化金光浑然一体,显然是儒教苦修前辈。王星行动愈发谨慎,混沌无相遁配合隐之法则,将自身存在感降至最低,如同滑入大海的一滴水,未曾激起半分涟漪,自然也未被这些大能察觉。

然而,即便他将书院查了个底朝天,甚至连几处封印着儒教先贤手稿、蕴藏着庞大浩然正气的秘地都隐约有所感知,却始终未能找到任何与那\"姻缘红线\"直接相关的线索。那根系于赵明诚命魂深处的红线,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诡异莫名。

\"书院之内,看来是难有突破了。\"静观轩内,王星显出身形,眉头微蹙,\"接下来,只能将目标转向赵明诚的家人亲友了。\"

想到便做。接下来的日子,王星白日依旧与书院众人论道交往,尤其与赵明诚的关系愈发融洽,时常一同品鉴金石,讨论诗文,不经意间便能了解到更多其家中情况。夜晚,则悄然离开书院,潜入那繁华似锦、龙蛇混杂的汴京城。

汴京乃大宋国都,南瞻部洲有数的雄城,人气鼎盛,气运磅礴,亦有诸多修行者混杂其中。王星变化之术已臻化境,心神动间,形态万千。

他时而化作一名普通书生,流连于茶楼酒肆,倾听市井流言;时而变为一只灵巧的云雀,掠过重重深宅大院;时而又成了一位走街串巷的货郎,摇着拨浪鼓,目光却锐利地扫过赵府周遭的一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