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儒苑悟道融百川(2/2)
晨光熹微,白鹿书院笼罩在一片淡金色的薄雾中。文枢峰上的钟声悠扬响起,惊起林间宿鸟,扑棱着翅膀掠过洗笔溪上空。王星推开静观轩的竹窗,深深吸了一口带着竹叶清香和书墨气息的空气,开始了他在书院的又一日。
这些时日,王星以游学交流、谈法论道为名,主动结交书院中人。上至山长陆九渊这般鸿儒,下至普通的翰林、大学士,乃至如赵明诚这般杰出的核心弟子,他皆以平等谦和的态度相交。
王星思想活泛,天马行空,从不拘泥于一家一派之见。他历经两世,见识广博,又身负混沌道体,对天地万道的感知远超常人。
论道之时,他往往能跳出固有框架,从截然不同的角度阐释经典,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令许多皓首穷经的大儒都眼前一亮,深受启发。他虽不修浩然正气,但对"仁"、"义"、"礼"、"智"、"信"、"诚"、"敬"等儒家核心要义的理解,因其道心澄澈、身体力行,反而比许多儒门弟子更为深刻透彻。
不过月余时光,王星在这白鹿书院竟混得风生水起,如鱼得水。清晨,朝阳初升,他会在"诵经堂"外驻足,聆听数百学子齐声诵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圣贤经典。
那汇聚而成的声浪并非简单的音波,而是一股磅礴而纯粹的精神洪流,每一个字句都仿佛蕴含着微弱的法则之力,引动天地间的浩然正气与之共鸣,洗涤人的神魂,坚定人的意志。王星闭目感受,只觉紫府元神都受到一种阳刚正大之气的滋养,愈发澄澈通透。
上午,阳光透过古柏洒下斑驳光影,他常流连于"辩难台"。此地是书院学风最活跃之处,学子们乃至翰林、大学士们,常常为了一个经义的理解、一个道理的阐发而争得面红耳赤。他们并非空谈,辩论到激烈处,往往引动自身浩然正气,或口含天宪,言出法随,演化出种种异象佐证己身观点;或笔走龙蛇,以自身精纯文气书写战诗、策论,化文字为刀兵风雨、山河社稷,进行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文斗"。
王星曾见两位翰林为"仁者无敌"还是"义者无畏"争执,最终二人文华之光对撞,于半空中演化出上古圣王教化万民、披荆斩棘的恢弘场景,那其中蕴含的坚定信念与磅礴力量,令他这太乙金仙都暗自点头。
午后,蝉鸣阵阵,他时而拜访各位鸿儒、大儒的精舍,虚心求教。与精研"格物致知"的大儒探讨天地万物运行的至理,其观察入微、推演精密的思维方式,与阵道、器道颇有相通之处;与主张"知行合一"的鸿儒论道,感受其将经义道理与自身修行、处事践履完美融合的境界,其心念之纯粹坚定,几乎能扭曲小范围内的现实法则,令王星对"意志"的力量有了新的认识。当然,他去的最多的,还是陆九渊山长的"心斋"。
与这位心学宗师论"本心",谈"宇宙",每一次交流都如同擦拭心镜,让他对自身道途、对混沌大道的理解更加明晰。陆九渊那"吾心即宇宙"的磅礴气魄和无限自信,更是深深触动了他。
有诗为证:
白鹿苑中潜修客,论道谈玄结善缘。
浩然正气涤神魂,圣贤文章启洞天。
万法归流融混沌,千川汇海证真玄。
心灯明照修行路,儒道相参悟妙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