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苏定方演义 > 第235章 荡平江淮擒伏威 河北噩耗动军心

第235章 荡平江淮擒伏威 河北噩耗动军心(2/2)

目录

李靖见时机成熟,一声令下,全军总攻。柴绍正面猛冲,苏定方自后杀出,两面夹击,江淮军腹背受敌,阵脚大乱。杜伏威亲执大旗督战,仍难挽颓势。乱军之中,秦琼单骑突入,长枪如电,挑翻护卫数人,直取主帅。杜伏威挥刀格挡,却被秦琼一枪刺中右臂,翻身落马,旋即被缚。

捷报传至长安,朝堂震动。李渊本欲将杜伏威押赴市曹斩首示众,以儆效尤。太子李建成附议,谓“乱臣贼子,不可轻恕”。然秦王李世民力谏曰:“父皇明鉴,河北窦建德虽灭,然其旧部犹存,民心未附。今杜伏威在江淮素有恩信,百姓称之为‘杜菩萨’,若骤然诛杀,恐激起民变,反助刘黑闼坐大。不如赦其死罪,软禁京师,一则显朝廷宽厚,二则可安抚江南人心。”

李渊沉吟良久,终点头应允。诏书下达,杜伏威被押送长安,囚于鸿胪寺别院,待遇优渥,然终身不得出城一步。江淮之地自此归唐,赋税入册,驿道畅通。

大唐疆域,自关中至江淮,连为一体。李靖整顿兵马,准备南征岭南,收服沈法兴。大军尚未启程,忽有一骑飞驰而来,马蹄踏碎晨霜,直闯辕门。

一名信使滚鞍下马,浑身尘土,衣袍染血,双手捧着一封残破信笺,冲入帅帐,双膝跪地,泣不成声:“元帅!河北急报!苏将军岳父——北平府长史高大人,在赴京途中遭奸臣刘黑闼伏杀,尸首……尸首已寻回,葬于太行山南麓!”

帐中众人闻言俱惊。苏定方本立于帐侧,听闻此言,如遭雷击,脸色瞬间惨白。他大步上前,一把夺过信笺,指尖颤抖展开。纸上字迹潦草,墨迹斑驳,间杂血痕,乃高府老仆亲笔所书,详述事发经过:高大人因曾上表弹劾幽州总管罗艺贪赃枉法、私贩军械,触怒权贵。刘黑闼趁机构陷,诬其与罗艺结党谋反,矫诏命沿途官兵截杀。高大人一行行至井陉山谷,突遭伏兵围剿,随从尽殁,唯仆人藏身枯井得以逃生……

“刘黑闼!”苏定方咬牙切齿,双目赤红,手中信笺被攥成一团,指节青筋暴起,几乎渗出血来。他岳父高大人一生清廉刚正,辅佐罗艺治理河北十余年,兴水利、减赋税、抚流民,百姓敬若父母。如今竟因直言遭祸,死于宵小之手!

尤其令他愤恨的是,信中提及“罗艺与此事有关”,更让他心头怒火翻腾。罗艺虽骄横跋扈,但毕竟镇守边陲,抵御突厥,朝廷倚重。可若其与刘黑闼勾结,沆瀣一气,则不仅是私怨,更是动摇国本的大患!

帐内寂静无声,众将皆知苏定方性情刚烈,此刻恐难自抑。李靖缓缓起身,踱步至其身前,低声劝慰:“定方,节哀。高大人忠贞殉国,朝廷自有公论。刘黑闼狼子野心,早晚伏诛。然眼下岭南未平,南方仍有战火,你若情绪激荡,恐误大事。”

苏定方闭目良久,喉头滚动,终强压悲痛,躬身抱拳,声音低沉却坚定:“元帅教诲,末将铭记。国事为重,私仇暂搁。岳父之血,我必亲讨,但非今日。待平定岭南,我自请归河北,亲手提刘黑闼首级,祭奠岳父灵前!”

李靖凝视其眼,见其中怒焰未熄,却已归于冷静,不禁颔首赞许:“好!有此志者,方可为将。我等即刻整军,三日后南下岭南,速战速决,早日回师中原,清君侧,安社稷!”

当夜,苏定方独坐帐中,命亲兵取来香案,设岳父灵位,供以清酒素果。烛火摇曳,映照着他冷峻面容。他解下腰间佩刀,轻轻置于案前,低声呢喃:“岳父在上,定方不孝,未能护您周全。然此仇不共戴天,儿必手刃奸贼,让您含笑九泉。”

风穿帐隙,烛影晃动,仿佛回应他的誓言。远处,岭南方向乌云密布,似有雷霆酝酿。而北方太行山下,那具冰冷的坟茔,正默默注视着这片动荡山河。

岭南之战尚未开启,河北之恨已深种心田。刘黑闼之名,如毒蛇盘踞,悄然缠上苏定方的刀锋,也为这场宏大的征伐,添上一抹沉重的血色。

欲知唐军如何南征岭南,苏定方又将如何雪恨复仇,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