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605章 协防之名,实取基业

第605章 协防之名,实取基业(2/2)

目录

“玄德公此时如涸辙之鲋,只求容身之地。

我等予其荆南四郡这片‘活水’,已是雪中送炭。

‘协防’之名,不过是锦上添花,使其南下名正言顺,他岂有不接受之理?

至于日后是否受约束,关键不在名义本身,而在我江东自身实力,以及对长江天险的牢牢掌控!”

我再次强调了实力和地利的重要性:

“只要我江东水师冠绝天下,长江在我们手中,刘备纵有天大本事,也只能在荆南那片土地上折腾。

他若安分守己,便是我江东可靠的屏障;

他若心生异志,我等随时可扼其咽喉,断其粮道!

此乃阳谋,非阴谋也!”

孙权听完,目光炯炯地看着我,良久,他缓缓点头:

“协防……嗯,这个名目,确实比‘借’要好得多。”

他转向周瑜:“公瑾以为如何?”

周瑜沉吟片刻,终于松口道:

“若仅以‘协防’之名,允其南下平定四郡,倒也未尝不可。只是……南郡之事,又当如何?”

这才是最核心的利益冲突点。

我立刻接口道:

“启禀主公,都督。南郡乃江陵重镇,关系江防根本,绝不可轻与。

昭以为,南郡当由我江东主力攻取并驻守。

至于玄德公,其主力南下平定四郡,可允其留部分兵力于公安(原名孱陵,刘备后改名公安)一带,以为犄角,亦方便其转运粮草辎重。

如此,既显我江东大度,亦不失南郡控制之实。”

这个提议,实际上是历史上刘备“借”得南郡前的一个过渡状态

——周瑜主力在江陵,刘备屯兵公安。

我将其提前,作为“协防”方案的一部分,更容易被孙权和周瑜接受。

江陵在手,江防无忧,刘备在公安,既能得到实际好处(粮草转运点),又处于江东监视之下,难以坐大。

鲁肃立刻表示赞同:

“子明所言极是!我军主攻南郡,刘备主力南下,留兵公安以为策应,此乃两全之策!

主公,时不我待,曹军新败,荆南空虚,正是我等与刘备分头并进,迅速扩大战果,彻底掌控荆州局势之良机啊!”

孙权再次陷入了沉思,目光在地图上南郡、公安和荆南四郡之间逡巡。

帐内一片寂静,只剩下他手指无意识敲击案几的轻微声响。

许久,他猛地一拍案几,站起身来,眼中闪烁着决断的光芒:“好!就依子明与子敬之意!”

他看向我,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陆参军,你即刻草拟一份文书,阐明我江东与刘豫州协防荆南之意。

言明,我江东支持刘豫州南下平定四郡,恢复汉室疆土,所需粮草军械,我江东可酌情资助。

其间,刘豫州可屯兵公安,与我江陵守军互为犄角,共保荆州平安。待荆南事了,再议后续。”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周瑜:“公瑾,南郡之事,便全权托付于你!务必尽快拿下江陵!”

“末将遵命!”周瑜虽然脸上仍有隐忧,但还是躬身领命,眼神中战意升腾。

孙权最后看向鲁肃:

“子敬,你即刻启程,前往夏口,将我等‘协防’之意,告知刘备与诸葛亮。

记住,是‘协防’,不是‘借’,也不是‘给’!其中分寸,你要拿捏清楚!”

“臣,遵旨!”鲁肃面露喜色,郑重应诺。

至此,围绕着赤壁战后荆州归属的第一轮关键博弈,终于尘埃落定。

我心中一块大石悄然落下。

虽然过程曲折,但结果基本达到了我的预期。

以“协防”之名,为刘备争取到了南下夺取荆南四郡的“合法性”和江东的默许(甚至象征性的资助),

避免了历史上“借荆州”那笔糊涂账,为刘备集团赢得了最关键的起家之地。

同时,通过明确江东对南郡的主导权和刘备屯兵公安的安排,暂时稳住了周瑜,也为江东保留了对刘备的制衡手段。

这无疑是一个脆弱的妥协,孙权和周瑜对刘备的戒心并未消除,未来的冲突几乎是必然的。

但至少在当前,我成功地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对历史走向的把握,促成了这个对刘备集团(以及对我未来的计划)最为有利的局面。

走出帅帐,江风拂面,带着水汽的清爽。

我抬头望向西南方向,仿佛已经能看到刘备、诸葛亮得知消息后的欣喜,以及关羽、张飞等人厉兵秣马,准备南征的景象。

荆南四郡,这片看似贫瘠却潜力巨大的土地,即将成为刘备集团腾飞的起点。

而我陆昭,也将在接下来的风云变幻中,借着这股东风,开始为自己真正的基业,落下更深、更实的根基。

协防之名,实取基业。

这第一步,总算是稳稳地踏了出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