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射雕:师兄走了,我只好天下无敌 > 第702章 改革军制,全力打造精锐大军

第702章 改革军制,全力打造精锐大军(1/2)

目录

辛弃疾立即命人取来更为详尽的大宋军事布防图,铺展于长案之上。图中细致标注了各军驻防位置与人数概况。

“太师且看,”辛弃疾手指地图,“大宋如今军队以守卫临安的禁军、镇守边境的边军和各个制置使地区的军队为主。禁军守卫临安,多从边军抽调久经沙场者,战斗力最为强劲。”

他的手指沿地图移动:“边军按边境线分为三大部分:一是镇守川蜀的守军,多由昔日吴玠吴璘麾下宋军组成;二是防御淮河中段、镇守襄阳的守军,其中有部分乃岳飞麾下兵马,战力不弱;三是防御淮河下游、镇守扬州的守军,多为昔日韩世忠部众。”

最后,他点了点内地各路府州:“最后则是各路麾下地方守军,人数编制较少,战力自然逊于禁军与边军。”

众人俯身细观地图,室内只闻呼吸声与炭火噼啪作响。韩牧的目光在地图上逡巡良久,忽然眼中闪过锐光。

“贫道倒是有一想法,”韩牧直起身,声音中带着几分激动,“地方守军既为战争预备队,平日多以剿灭山贼为主,何不改为由地方制置使或安抚使招募,不纳入军队正规体制?如此一来,便可减少大量军费和钱粮。”

他不等众人反应,继续道:“三衙禁军依旧以殿前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和侍卫亲军马军司为主,作为大宋绝对主力,人数保持在十万以内。其余地方,则以战区划分,以制置使为最高军事统帅,军队编制统一以神武军命名。”

韩牧的手指在地图上划出几个区域:“战区防御主要依托神武军,战区内一切钱粮优先供给。山东忠义军地处前线可为神武前军,川蜀一带由四川制置使负责,为神武左军,淮河中路为神武中军,淮南东路为神武右军,荆湖两路亦为神武中军,福建、两广路为神武后军。”

他详细说明各军规划:“神武前、左、中、右四个大军作为防御作战主力。山东神武前军现有八万,川蜀神武左军八万,神武中军五万,神武右军五万。神武军建制统一后,淘汰老弱,招募勇壮,积极训练,配置精锐武器。”

韩牧抬起头,目光灼灼:“一旦北伐,以三衙禁军为主力,神武军为先锋,击败金军指日可待。若能在蒙古南下前快速收复中原,届时神武中军、后军亦可调至中原防御蒙古。如此不仅能统一号令,更能使盘根错节的宋军体系得到整合,战力必将大幅提升!”

话音刚落,辛弃疾已忍不住拍案叫好:“妙哉!韩小友此策实乃治军良方!既能统一地方守军编制,又能快速提升战力,当立即采纳推行!”

杨万里也连连点头:“韩国师所谋深远,实为万全之策。各军编制统一后,粮饷调配、人员调度都将更为便捷,确能增强战力。”

韩侂胄凝视地图良久,终于下定决心:“既如此,本相也国师之见。训练百战之师确为当务之急。”他转向辛弃疾,“辛枢密使,此事由你全权负责改革,务必要一步到位!”

辛弃疾肃然起身:“我自当竭尽全力,不负朝廷所托!”

重要议题既决,众人神情稍缓。韩侂胄与参知政事等人先行离去,殿内只余辛弃疾、杨万里与韩牧三人。

“哈哈哈哈,没想到韩小友如此年纪,不仅道法高深,武功通玄,对天下大势和军事见解竟然也如此之深,实令老夫惊叹。”辛弃疾向韩牧投以赞赏的目光,“既然太师同意了我们的建议,不如大家可否至枢密院中,我们再行详谈?”

韩牧微笑拱手:“辛老过誉了。不过,眼下既然蒙古迅速崛起,我也正有许多想法欲与二位一同探讨。”

三人于是起身,披上御寒的外袍,向着枢密院的方向缓步而去。

走出中书门下,冬日的寒风立刻扑面而来。皇城内的景象更显萧瑟,光秃的树枝在灰色天空下划出凌厉的线条,远处宫殿的琉璃瓦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霜。

沿途遇到的侍卫皆肃立行礼,他们的甲胄在寒冷空气中闪着冷硬的光芒。辛弃疾边走边向韩牧介绍目前军中具体情况,言谈间不时呼出白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