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射雕:师兄走了,我只好天下无敌 > 第682章 韩牧御空归来

第682章 韩牧御空归来(1/2)

目录

中书门下大堂内,那种令人窒息的肃杀与恐惧仍萦绕在梁柱之间。

群臣已然退去,空阔的大堂内只剩下帝国真正的掌舵者,首相韩侂胄以及刚刚前来的枢密使辛弃疾。

方才面对群臣时的雷霆万钧和不容置疑已从韩侂胄脸上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疲惫与隐忧。

他负手立于堂中,望着方才禁军拖走官员的空地,眉头紧锁。

“幼安老兄,”韩侂胄的声音低沉,不再有之前的洪亮,“今日虽以雷霆手段暂时压下了局面,清除了明面上的李党,但你我心知肚明,最大的隐患,恐怕还并未消除。”

辛弃疾面容峻肃,他虽已是鬓发斑白的老将,但腰杆依旧挺直如松,眼神锐利如鹰。他沉声道:“大相公所虑,可是官家?”

“正是!”韩侂胄猛地转身,眼中闪过一丝焦虑。

“官家陷于叛军之手的消息,虽经严密封锁,但当日乱军冲击大内,声势浩大,目睹者众多。”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如今临安城内,暗地里早已流言四起。今日大堂之上,那杨志敢公然发问,便是征兆。他问出了许多人不敢问的话!”

他踱步几步,语气愈发沉重:“官家乃一国之本,天下之主。如今下落不明,生死未卜……长此以往,莫说满朝文武人心惶惶,便是京畿诸军,恐也会军心浮动。届时,若再有宵小之辈借机生事,或是北边金虏得到风声,趁机南侵,我大宋危矣!”

他看向辛弃疾,目光灼灼:“届时,你我二人,即便浑身是口,也辩说不清。在外人看来,你我这等手握重兵、把持朝政的权臣,岂不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甚至……有篡逆之嫌的曹莽之辈?这千古骂名,我韩某担不起,你辛幼安一世英名,更担不起!”

辛弃疾闻言,面色凝重如水。他重重叹了口气:“相公所言,句句诛心,皆是实情。自那日宫变之后,我已命殿前司、侍卫马军司的精锐,以搜剿叛军余孽为名,在临安城外百里范围内展开地毯式收缩搜索,每一处山林、每一条河道、乃至所有可能藏身的庄园寺庙,皆未放过。然而……至今一无所获。官家就如同凭空消失了一般。”

他顿了顿,眼中也露出困惑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如今唯一的变数,便是国师。当日国师曾言,他会亲自前去救出官家,难道是他将官家救出并隐匿了起来?若是如此,为何又不传回只言片语?”

韩侂胄听后摇了摇头,眉头锁得更紧:“韩真人此人,神通广大,行事却往往出人意表,犹如天马行空,难以揣度。他若出手,官家或可无恙。但他一日不归,我等便一日无法确定。”

“国不可一日无主啊,幼安!如今北伐大业正值关键,各项筹备已至中途,各路兵马、粮草辎重正在调运集结,山东忠义军亦在翘首以盼王师北上策应。若因官家失踪之事导致朝局长期动荡,前线军心涣散,则数年心血,必将毁于一旦!”

“我韩侂胄个人荣辱得失不足惜,可这中兴大宋、恢复中原的千秋功业,绝不能就此废弃!”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不甘与一种近乎偏执的坚定。为了北伐,他已投入了太多,也压上了太多,绝不容许任何意外打断这个过程。

就在两人相对无言,皆感棘手之际,大堂门外传来一阵轻微而缓慢的脚步声。

一名老臣,在内侍的搀扶下,颤巍巍地走了进来。他年过七旬,须发皆白,面容清癯,身形佝偻,每走一步都显得十分艰难,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唯有一双眼睛,虽然深陷在眼窝之中,却依旧闪烁着关切与忧虑的光芒。

来人正是翰林学士承旨、宝谟阁待制陆游,陆务观。

“务观老兄?”韩侂胄和辛弃疾见到他,都是一怔,连忙上前几步。

韩侂胄更是亲自从内侍手中接过陆游的手臂,扶住他。陆游虽官职不及二人,但其道德文章、天下声望极高,更是坚定不移的主战派老臣,深得韩、辛二人敬重。因其年老体弱,韩侂胄和辛弃疾早已劝他多在府中静养,非重大朝会不必前来。

“大相公……枢密……使……”陆游气息有些不匀,微微抬手向二人见礼,声音苍老却清晰,“老朽……听闻宫中巨变,心中实在难安……故而……冒昧前来……”

辛弃疾忙道:“务观兄,你还是以保重身体要紧,何事让您如此挂心,遣人通传一声便是,何须亲自劳动?”

陆游缓缓摇头,目光扫过略显凌乱的大堂,仿佛能感受到方才这里的惊心动魄。他喘息片刻,说道:“朝中之事……老朽虽足不出户,亦略有耳闻。李近功……其行可诛,其心当诛!然……如今叛军虽平,官家……官家之事,方是重中之重啊。”

他看向韩侂胄,语重心长:“大相公,幼安老弟,北伐大业,乃是我辈矢志一生之追求。如今……如今正是厉兵秣马、蓄势待发之时,万不可……万不可因临安此番变乱而半途而废,徒令亲者痛,而仇者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