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登陆!势如破竹的挺进(1/2)
朱高炽看着惊慌的众人,心头一叹。
“今汉王大军来势汹汹,众卿可有良策?”
朱高炽的话音,将所有人拉到了现实,不再沉浸幻想与恐慌之中。
待回过来神,杨士奇等人也很快恢复镇定。
这些人到底也是经过大风大浪的,如今事情已经成为定局之下,他们现在必须要面对这个现实。
尤其是杨士奇,别人或许还有一条活路,但他绝对会死。
因为朱高煦出兵的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他伙同朱瞻基害死了朱棣以及朱高燧。
杨士奇觉得自己其实真的很冤,明明朱棣是病逝的,朱高燧是朱瞻基弄巧成拙搞出来的,但他现在也成为了一个背锅人之一,这让他很是破防。
被朱高炽打入诏狱了一段时间就算了,朱高煦不仅是奔着他命来的,更是还要毁他一世清明。
一旦朱高煦打进来,他的名声也得跟着完了。
每每想到这些,杨士奇对朱瞻基就很有想法。
为什么要嘚瑟那一下逼死朱高燧?
但凡朱高燧不死,恐怕都不会让朱高煦下这么大的决心。
尽管杨士奇对朱瞻基的意见很大,但现在,他也只能憋着,先应付眼前已经要准备发起进攻的朱高煦。
“皇上,如今大汉七路大军来攻,但最为重要的,仍旧是汉王这一路,将是绝对的重点。
臣认为,如今当集中大军,先行解决汉王,只要能够解决汉王,如此此战可了。
现在需要加强对松江府、通州一带的防守,京营大军必须即刻南下。
一旦松江府等地有失,汉王大军一旦登陆,恐对朝廷极为不利。
除此之外,还需做好应急预案,那便是汉王大军一旦突破沿海等地,大军进入腹地,汉王海军沿江而入。
需要在江阴、靖江一带做好第二道防御工事,阻止大汉国的海军沿江而上。
同时在无锡、常州等地进行重兵布防,可在湖州府一带降低防御,让汉王大军经湖州走广德。
到时我们可集结大军,与大汉国大军在广德府围攻汉军。
广德府有一苦龄关,旁边为灵山,在此地依靠地利拖住汉军,给包围的大军创造机会,且此地也可让汉军海军无用武之地,一举两得!”
杨士奇到底也是想过这些的,而且想了许久,如今也是第一个出声。
朱高炽不断看着沙盘,跟着杨士奇所说的路线,目光四处游离。
但看了一会,朱高炽很是皱眉。
杨士奇说的这些,怎么看都有些假大空了,朱高煦真的会按照杨士奇说的去做?
可他又觉得杨士奇说的不无道理,将骑兵布置在常州府,加以重兵,只要让朱高煦知道这条路不好走,湖州那边好走,朱高煦为了尽快抵达京师,还真有可能会这样做。
朱高炽有些头疼,一时也有些拿不住主意。
想着有没有其他办法,可又很难想到。
如果不这样做,那么在江阴、靖江一带的布防,都得撤销,不然这里会成为一支孤军。
在杨士奇话音落下后,其余人人开始进行谏言,既说着自己的看法,又在完善着杨士奇所说的建议。
最终,在时间紧急的前提下,朱高炽按照杨士奇所说的开始进行布置。
随着最终确定,朱高炽当即下旨,京营大军开始南下,准备与朱高煦展开大战。
这次朱高炽也是下定了决心,就像杨士奇说的,只要能够直接解决朱高煦,那么这次的危机,将会直接渡过。
不仅如此,到时大汉的那些地方,大明也能趁机发起反攻。
如今朱高炽并没有想着反攻的这些事,现在他最为担心的,还是怎么解决朱高煦。
朱高炽一个人看了许久,想了许久,咳嗽不断的加剧,却是只能死死忍着。
这时,一道声音突然传来。
“给你熬了药,快喝了。”
朱高炽不用看,都知道谁来了。
这是之前的太子妃,如今的大明皇后,张氏,张皇后。
“这个药拿走吧,喝了容易犯困,我不能喝。”
朱高炽直接拒绝了,这里面有助于安眠的药材,他是清楚的。
如今事情正是紧要的关头,他是一点也不想睡,满脑子都在想着这些事。
张氏闻言一滞,想要说什么,最终却是开不了口。
可看着朱高炽一直咳嗽的样子,她也很是难受。
“事情你既然都已经安排好了,喝了药睡一会吧,如果有动静,我叫你起来就是了。
如今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你更是要注意身子才是,不然怎么应对这些事?
而且还有杨士奇他们在呢,你也不要太过于担心了。”
张氏不断劝诫着,朱高炽这段时间,可以说都没有怎么睡过觉,顶着一个大黑眼圈,脸色又极为苍白,加上身体抱恙,看着都让人难受。
最终朱高炽无奈,还是喝下了药,挨了一会,终究还是睡了过去。
张氏一直陪在朱高炽身旁,给朱高炽盖上被子,也是准备一旦有事,能够及时叫醒朱高炽。
另一边的松江府与苏州府沿海之地,朱高煦带着庞大的海军舰队,正式向着沿海之地开始逼近。
“殿下,大明的舰队在郑和的率领,正在刘家港驻守,同时在南沙、三沙等小岛建立了水寨,并没有主动出击,而是被动防守。
另外在准备登陆的吴淞江卫所、宝山卫所,都发现了不少明军。
松江府预定的登陆地点,也有着大量明军驻防。
这些明军显然不仅是这些地方的明军,而是大明从其他地方抽调而来的大军。”
王聪在朱高煦身旁,禀报着发现的情况,以及说出自己的推测。
朱高煦用望远镜看着,依旧风轻云淡一般,很是平静。
看了一会,放下手中的望远镜,看向王聪。
“先将大明水师彻底摧毁吧,不用着急登陆。
你尽快开始行动,后续登陆,需要海军的舰炮在各个登陆点进行炮火支援。”
对于登陆,朱高煦依旧保持着慎重。
哪怕他没有消息,但就靠猜测,他都能够知道,沿海之地用来对付他的火炮,肯定不少。
而在登陆过程中,舰炮就是唯一的远程支援方式,他可不想过于分散炮火。
说完,朱高煦继续道:“传令下去,此次靖难,所有战事,能劝降则劝降,若实在无法劝降,便不用留手。”
大汉所有的大战之中,从来没有主动劝降过敌人,这是朱高煦第一次主动劝降,不过都是大明的人,都是汉人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