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法会圣址 悟佛弘光(2/2)
王玄策也接口道:“此次参观,让我深感责任重大。日后,我将全力推动两国在佛教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让两国之间的友谊之桥更加坚固。”
戒日王听着众人的话语,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大唐有诸位这样心怀天下、致力于文化交流的贤才,实乃幸事。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大唐与天竺的友好往来必将更加频繁,文化交流也将更加深入。”
此时,夜幕渐渐降临,点点繁星开始在夜空中闪烁。李承乾一行人在戒日王的引领下,踏上了返回的路途。一路上,他们依旧沉浸在对法会之地的回忆与感悟之中,心中满是对未来文化交流的美好憧憬。而那片被夜幕笼罩的法会之地,在星光的映衬下,显得愈发神秘而庄重,仿佛在默默期许着两国文化交流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他们沿着来时的道路缓缓前行,月光洒在大地上,为他们的身影披上了一层银纱。四周静谧无声,唯有偶尔传来的马蹄声打破这份宁静。李承乾骑在马上,望着天空中的明月,思绪飘得很远。他想到了长安的繁华,想到了大唐的百姓,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将异域文化带回大唐,促进大唐文化繁荣发展的重任。
“陛下,您看这月色如水,照在这片土地上,竟有一种别样的宁静。”郭正一轻声说道,打破了沉默。
李承乾微微转头,看了一眼郭正一,说道:“是啊,这宁静的背后,是无数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此次法会之地的参观,让我更加明白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我们大唐地大物博,文化源远流长,但也不应固步自封,要积极与各国交流,汲取他国文化的精华。”
李敬玄在一旁说道:“陛下所言极是。就像这佛教文化,在大唐与天竺之间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壮大。我相信,通过我们此次的经历,大唐的佛教文化将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王玄策也说道...王玄策也说道:“陛下,此次在法会之地的所见所闻,让我意识到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皆有可为。佛教文化仅是其中一隅,我们还可在建筑、艺术、科技等诸多领域与天竺互通有无。就如那法会遗址的石刻与壁画,其工艺与风格便能为大唐的工匠与画师带来新的思路,反之,我们大唐的技艺也定能让天竺友人眼前一亮。”
李承乾听后,目光中透露出赞同与期许:“玄策所言甚是。文化交流如同春风化雨,能让双方皆获滋养。待归国后,我们当详细梳理此次经历,制定更为周全的交流之策。”
郭正一轻抚胡须,沉思片刻道:“陛下,或许可在长安举办一场关于天竺文化的展览,将我们带回的见闻、画作、经文等一一展示,让大唐百姓更为直观地感受天竺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兴趣与尊重。”
李承乾眼前一亮,点头笑道:“此计甚妙!这不仅能增进百姓对天竺文化的了解,还能促进两国间的民间交流。敬玄,届时便需你将所绘之作精心整理,作为展览的重要部分。”
李敬玄赶忙应道:“陛下放心,臣定会全力以赴。这几日我会抓紧时间完善画作,力求将法会之地的神韵完美呈现。”
戒日王在一旁听闻,微笑着说道:“诸位的想法令人钦佩。若大唐举办天竺文化展,天竺亦当举办大唐文化展,让我国百姓也能领略大唐的风采。如此一来,两国文化交流必将更为深入,友谊也将更加深厚。”
李承乾闻言,拱手向戒日王致谢:“陛下此举,实乃增进两国情谊的良策。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大唐与天竺定能携手共进,在文化的交融中创造更多辉煌。”
此时,一阵微风拂过,带着夜晚独有的清凉与芬芳。路边的草丛中,虫鸣声此起彼伏,仿佛在为他们的交流与畅想伴奏。众人在这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中,继续前行。
不多时,他们回到了居住的府邸。李承乾下马,望着府邸的大门,心中满是对未来交流的期待。他转身对众人说道:“今日的感悟与讨论,只是我们文化交流征程的开端。往后的日子,还需诸位齐心协力,为两国友好往来贡献心力。”
众人纷纷抱拳,齐声应道:“愿为陛下效命,为两国文化交流鞠躬尽瘁!”
李承乾满意地点点头,随后众人各自回房休息。李承乾回到房中,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月色,思绪仍在今日的经历与未来的计划中徘徊。